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完全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畜牧兽医 | 21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动物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以肉骨粉、鱼粉、猪肉干和鱼肉干为研究对象,异硫氰酸胍法提取总DNA,18S rDNA片段的扩增结果表明提取到的DNA中不存在抑制PCR的物质。应用梯度PCR技术对牛、羊源性成分检测的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在单一PCR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18S rDNA片段和牛、羊源性成分的多重PCR分析,得到了预期的结果。试验表明,本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对动物产品牛、羊源性成分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尿液嘌呤衍生物法估测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及其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以尿液嘌呤衍生物为标记物估测流入十二指肠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的非损害(non-inva-sive)方法得到较快发展。该方法的依据是反刍动物尿液中嘌呤衍生物主要来源于瘤胃内微生物体嘌呤的降解,尿液嘌呤衍生物与瘤胃微生物产量成正比。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瘘管动物,但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的估测值较十二指肠嘌呤法和15N法估测值低。许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估算公式,适用于牛或羊的估算公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日粮添加赛乐硒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和尿嘌呤衍生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1
选用7头体重420 kg,2.5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牛,采用7×7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添加赛乐硒(7.5,15.0和22.5 mg/d)和Na2SeO3(7.5,15.0和22.5 mg/d)对瘤胃发酵和尿嘌呤衍生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0和22.5 mg/d赛乐硒组瘤胃pH值显著低于Na2SeO3组(P<0.05)。各处理组瘤胃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赛乐硒与Na2SeO3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2.5 mg/d赛乐硒组瘤胃乙酸浓度显著高于Na2SeO3组,赛乐硒各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Na2SeO3各组及对照组,15.0和22.5 mg/d赛乐硒组瘤胃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Na2SeO3组,赛乐硒各组乙酸/丙酸显著低于Na2SeO3各组及对照组(P<0.05)。15.0mg/d赛乐硒组玉米秸秆干物质、有机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15.0 mg/d赛乐硒组豆粕干物质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0 mg/d赛乐硒组豆粕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7.5 mg/d赛乐硒组(P<0.05)。15.0 mg/d赛乐硒组尿嘌呤衍生物含量显著高于Na2SeO3组(P<0.05)。赛乐硒较Na2SeO3显著促进瘤胃发酵,促进瘤胃纤维等营养物质的分解,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适宜补充量为7.5~15.0 mg/d。 相似文献
6.
青蒿花序轴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基因型(青蒿素含量1.3%以上)的花序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初步建立了不同基因型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MS基本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时,附加6-BA 1.0~3.0 mg/L+NAA 0.1-0.5 mg/L能直接从愈伤组织块诱导出不定芽,且不同基因型诱导的激素浓度不同。再生植株的株系培养,附加低浓度的6-BA 0.1~0-3 mg/L+NAA 0.05-0.1 mg/L则有利于快速生长成苗,同时附加IAA或GA3对其生长也有一定好处,但主要与基因型相关。 相似文献
7.
8.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对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磺胺类药物特别是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甲基异口恶唑等作为饲料添加剂或动物疫病治疗药物被广泛应用,然而不合理的用药导致磺胺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影响食品安全,进而危害人类健康。作者对目前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SAs)残留的主要检测方法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微生物检测法、分光光度计法、免疫分析法、色谱法及色/质联用技术等,重点介绍了免疫分析法和色谱法,并对各种检测方法做出评价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