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8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6篇
  14篇
综合类   352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17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干燥方法以及不同花梗长度下款冬花中款冬酮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传统阴干法,款冬花中款冬酮与绿原酸的含量均达到最高,不同干燥方法下款冬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60℃烘干70℃烘干40℃烘干晾晒50℃烘干30℃烘干;总体来看,绿原酸含量随着烘干温度升高而降低,款冬酮、绿原酸的含量随着花梗长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所述,款冬花最佳干燥方法为传统阴干法。若需采用烘干法,应综合考虑温度对款冬酮、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最佳烘干温度为40℃;建议用款冬酮、绿原酸2个指标综合评价款冬花药材质量,一级款冬花花梗长度≤1 cm,二级款冬花花梗长度≤2 cm,统货花梗长度≤3 cm。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白茄根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建立白茄根中指标成分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专属性、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度、准确度和耐用性等试验。[结果]该研究建立的白茄根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和耐用性均符合要求,并成功用于3个批次不同产地白茄根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其中绿原酸的含量为0.026%~0.03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用于白茄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刘发全  宋亚伟  吴昊  张莉  丁在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160-161,21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金芩芍注射液中绿原酸、黄芩苷和芍药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Waters公司Symmetry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0.025 mol/L磷酸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测定波长为23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绿原酸、芍药苷和黄芩苷分离度良好,分别在2.52~126.05、1.47~73.78、4.81~250.55μg/m 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金芩芍注射液中绿原酸、芍药苷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杏香兔耳风绿原酸与芦丁含量的地理变异模式,确定其优良种源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全分布区9个地理杏香兔耳风种源绿原酸与芦丁含量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杏香兔耳风绿原酸含量变异幅度为0.148~1.178 mg/g,芦丁变异幅度为0.227~0.537 mg/g,不同种源间绿原酸与芦丁含量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种源间绿原酸与芦丁含量变异大于种源内,种源间表型分化系数分别为92.76%和95.73%;不同种源内植株间芦丁与绿原酸含量性状离散程度不同;绿原酸与芦丁含量与7月均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地理生态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聚类分析可将9个种源划分为2个类群,低变异低绿原酸与芦丁含量类群和高变异高绿原酸含量类群。湖南洞口、浙江宁波、江西分宜和江西芦溪种源为高绿原酸与芦丁含量种源,是开展优良种质选择和发展林下种植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白背三七干叶和组织细胞中生物碱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二极管阵列方法对甲醇相提取液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白背三七干叶中的倒千里光碱含量为11.73微克/克,而组织细胞中检测不到此生物碱。白背三七的2种活性成分为绿原酸(CHA)和二咖啡酰奎宁酸(DCQA),且含量为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干叶,愈伤组织中CHA和DCQA的含量分别为0.85毫克/克和1.7毫克/克。表明,与白背三七干叶相比,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减少有害生物碱含量,并提高有效生物活性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从温度、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p H值、提取次数方面介绍了超声波提取绿原酸的工艺,并将其与其他提取工艺进行比较,以期为更好地利用超声波提取绿原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B(硼)、Zn(锌)、Fe(铁)3种微量元素对川芎绿原酸、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及洋川芎内酯A 5种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为川芎栽培中微量元素平衡施肥技术的形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B不利于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及洋川芎内酯A的积累,低质量浓度B(1 g/L)可促进绿原酸及阿魏酸积累,分别比不施B增加6.56%、2.22%,用量过高反而存在抑制作用。Zn不利于绿原酸、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及洋川芎内酯A积累,高质量浓度Zn(4 g/L)水平下阿魏酸含量比不施Zn增加33.70%。低质量浓度Fe(1 g/L)水平下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含量分别比不施Fe高5.34%、9.79%、12.23%;高质量浓度Fe(4 g/L)水平下绿原酸、阿魏酸含量分别比不施Fe处理高8.46%、6.98%。B、Zn对川芎5种活性成分积累存在负交互作用;B、Fe对阿魏酸积累存在负交互作用,对其他4种活性成分存在正交互作用;Zn、Fe对绿原酸、藁本内酯及洋川芎内酯A积累存在正交互作用,对阿魏酸及阿魏酸松柏酯积累存在负交互作用。故叶面喷施B、Zn、Fe肥未必能有效增加川芎活性成分含量,需控制好用量以免产生不利影响,栽培中应尽量少施或不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HYPERS IL-C18(5μm,250mm×416mm),以乙腈(A)和0.5%磷酸溶液(B)进行洗脱,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330nm。结果表明,绿原酸在40~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52%,RSD小于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绿原酸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绿原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