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5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45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杜洛克种公猪初生重对其育肥期生长性状和采食性状的影响。选取230头杜洛克仔猪,按初生重分为高初生重组和低初生重组,在同一饲养标准下饲养至(100±5)kg体重,记录生长性状和采食性状表型数据,用于后续分析。结果表明:高初生重组的30~100 kg日增重、达到100 kg体重时眼肌面积、瘦肉率、体长、体高和管围等生长性状均显著高于低初生重组(P<0.05);而低初生重组的体重达100 kg所用时间显著长于高初生重组(P<0.01);而高初生重组的100 kg体重背膘厚和100 kg体重肌内脂肪含量与低初生重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低初生重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日采食时间、日采食次数、平均每次采食时间、平均每次采食量和平均采食速率等采食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低初生重组在30~100 kg的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高于高初生重组(P<0.01)。高初生重的杜洛克仔猪相较于低初生重仔猪在育肥期表现出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低的耗料增重比,且体尺特征更加优秀。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比较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与培育所用素材丹系和美系杜洛克在公猪精子形态和精液品质上的差异,为公猪选育和饲养管理提供参考。试验选取广西扬翔股份公猪站存栏杜洛克3个品系共64头公猪,其中丹系公猪26头,美系公猪30头,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公猪8头。公猪按常规方法采集精液,并利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对精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子密度、活率、正常形态以及总精子数方面,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的杜洛克公猪精液均显著高于美系和丹系的公猪精液(P 0.05);在精子直线运动方面,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与丹系的公猪精液显著高于美系公猪精液(P 0.05),而前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在精子弯尾、卷尾、近端质滴及中端折断方面,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公猪精液均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系的公猪精液(P 0.05);在正常精子形状方面,3种品系杜洛克公猪仅在精子头部宽度和面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 0.05),在其他参数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经综合评定,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公猪的精液品质总体表现最佳,美系公猪精液品质次之,而丹系公猪精液品质相对较差,本研究为引进优良公猪及品系的培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剩余饲料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是动物实际的饲料摄入量减去预期动物用于生长的饲料消耗量后得到的一个差值。利用1 642头(380头公猪、868头后备母猪和394头阉猪)并历经7代杜洛克猪测试所得到的数据,对剩余采食量(RFI)、采食量利用(RFI)、采食量(Feed Intake,FI)、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背膘(Back Fat,BF)和眼肌面积(Loin Eye Area,LEA)进行遗传参数的估(Feed Intake,FI)、日增重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和相关计算。采用4种模型评估RFI。RFI1:包括了入试期、体重和ADG;RFI2:包括了入试期、体重、ADG和BF;RFI3:计和相关计算。采用BF;RFI3:包括了入试期、体重、ADG和LEA;RFI4:包括了入试期、体重、ADG、BF和LEA。然后再用最大似然法(REML法)对上述包括了入试期、体重、ADG对上述的动物模型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RFI的遗传力处于中等(范围在0.22~0.38)。相应对于FI,ADG和LEA的遗传力也处于中等(范围在0.45~0.49),但BF的遗传力较高(0.72)。FI与ADG的遗传相关较高,为0.84;FI与BF的遗传相关也较高,为0.67。LEA围在0.67。LEA与FI的遗传相关-0.42,LEA与ADG的遗传相关为-0.11,LEA与BF的遗传相关为-0.44。当BF没有包含在RFI的模型中时,BF与RFI的遗传相关较高(BF与RFI1的遗传相关为0.77,与RFI3的遗传相关为0.76);而相比之下,BF与RFI2的遗传相关为0.11;与RFI4的遗传相关为0.07。LEA与RFI的遗传相关都为负(范围为-0.30到-0.60)。与-0.60)。对ADG、LEA和肌内脂肪含量进行选择,当对RFI进行评估时,会得到比较小但与意愿相符合的遗传进展。4个RFI之间对之间的表型相关为0,遗传相关较低(0.17~0.23)。FI与所有的RFI都存在强相关,不管是遗传相关(0.56~0.77)还是表型相关的表型相关为还是表型相关(0.56~0.66)。结果显示:对RFI进行选择也许会导致FI的降低,BF也会变薄,LEA会增加。至于BF或LEA的改变量将相对(0.56的改变量将相对取决于RFI是否对BF进行?  相似文献   
4.
《湖北畜牧兽医》2020,(1):34-34
2020年1月15日,来自法国的1395头进口种猪在严密监管下全部顺利进入指定隔离检疫场,开始为期45 d的隔离检疫,待隔离期满检疫合格后即可投入生产。该批种猪为广东省2020年首批进口种猪,品种为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具有繁育性能好、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平均每头母猪年产仔猪预计可达28头。该批种猪的引进,对湛江乃至广东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生猪“复产增养”“保供稳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为了筛选出高效、优质的终端父本,为规模化猪场引种、繁育和饲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选用不同品系(品种)公猪包括PIC399配套系、加系杜洛克、美系杜洛克与二元法系长大母猪进行杂交,测定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效率以及胴体等级等指标。结果显示:115 kg上市猪日增重以加系杜洛克组(GC)最高,体重达100、115 kg所需日龄均比美系杜洛克组(GA)和PIC399组(GP)提前,且与GC差异显著(P0.05);饲料转化效率方面以GA组表现最好,体重达100、115 kg时的肉料比均比GC组和GP组低,且与GP组差异显著(P0.05),但与GC组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胴体测试背膘结果表明,体重达100、115 kg时GA组背膘指数均比GC组和GP组低,且差异显著(P0.05);眼肌面积在体重达100 kg时GP组眼肌面积较GA组和GC组大,且与GC组差异显著(P0.05);而在体重达115 kg时GA组的眼肌面积最大,且与GC组差异显著(P0.05)。从眼肌面积考虑GA组更适合饲养大猪;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盈利能力最好的是GA组,当体重达100、115 kg时销售利润均比GC组和GP组高。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比较扬翔华系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与培育所用素材美系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在生长性能方面的差异。试验选取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状况良好的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共479头,其中美系杜洛克后代三元杂商品猪366头,扬翔华系杜洛克后代三元杂商品猪113头,按相同饲养标准进行饲养管理,试验期间自由饮水,自由饮食,并进行仔猪初生重、断奶重等相关生长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扬翔华系与美系杜洛克后代三元杂商品猪的哺乳期生长性能(初生重、校正28日龄断奶重和日增重)与部分育肥期生长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 0.05)。与美系杜洛克后代三元杂商品猪相比,扬翔华系杜洛克后代三元杂商品猪的校正100 kg眼肌面积极显著提高了7.00%(P 0.01),而校正100 kg背膘厚显著降低了5.10%。总体而言,扬翔华系杜洛克公猪配种后代三元杂商品猪生长性能略优于美系杜洛克。  相似文献   
9.
苏姜猪是以姜曲海猪为母本,导入杜洛克猪优良基因,横交固定,采用群体继代选育的方法,历经10余年培育的一个瘦肉型黑色母系品种。目前姜曲海猪瘦肉型新品系选育已完成第6世代选育。具有生长快、繁殖力高、胴体瘦肉多,肉质优良等特点。《农家致富》手机报通过畜禽养  相似文献   
10.
旺铺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该中心是国家级重点种猪育种基地。现存栏基础母猪7000余头,年出栏中育、华都牌种猪3万余头,年推广血统纯正的种猪精液30万剂。有大白、长白、杜洛克及皮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