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8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林业   878篇
农学   250篇
基础科学   36篇
  90篇
综合类   2469篇
农作物   117篇
水产渔业   154篇
畜牧兽医   1243篇
园艺   255篇
植物保护   80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侵染能力以及对田间辣椒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室温(28±2)℃,空气湿度(60±5)%,辣椒叶背面湿润的条件下,线虫约在4 h侵入烟粉虱若虫体内,2~3 d内致其死亡。不同浓度线虫对烟粉虱若虫的控制效果不同,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22、16和13 IJs/mL对烟粉虱高龄(3龄和4龄)若虫的致死率分别为42.79%,34.74%,29.31%,对低龄(1龄和2龄)若虫的致死率分别为44.58%、41.66%、39.61%。助剂5% d-柠檬烯可溶液剂与线虫联合使用具有促进效果,线虫稀释22 IJs/mL,配合1000倍液5% d-柠檬烯可溶液剂时效果最佳,高龄若虫和低龄若虫的致死率分别达到60.61%和61.55%。田间辣椒叶片表面施水量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存在明显的影响,在田间施水1.5、1、0.5 L/m2的条件下,高龄若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49%、66.50%、47.78%,低龄若虫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69.30%、58.52%、51.83%。综上,喷施小卷蛾斯氏线虫对烟粉虱有一定的控制效果,配合助剂5% d-柠檬烯可溶液剂有促进作用,保持辣椒叶片表面湿润可以提高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昆虫文化是在历史过程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并对现代社会仍有影响的与昆虫相关的精神文化现象的。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国人及其生存环境辩证地互相影响的结果,是由劳动创造和生活提炼的精神产品。它包含在国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产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领域之中。它具有神秘性、功利性、民族性、地域性、综合性等特征,以及满足需要、认知、规范、凝聚和娱乐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4.
果园天敌     
任善军 《落叶果树》2020,52(1):64-68
果园以多年生果树为基础,构成生物群落,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链条为纽带建立起了生态系统,各种生物存在相生相克、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园病虫害及其天敌,果园内的天敌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天敌昆虫、捕食螨,还有有益动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噬菌体、病毒、线虫、鸟类、两栖类等,能杀死或抑制果园内某种或某类生物。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Faster-RCNN模型的粘虫板图像昆虫识别与计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采用人工提取特征方法时,由于人为主观性而影响昆虫识别效果与计数准确性的问题,采用图像特征自动提取方法,将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引入昆虫的识别与计数领域,对Faster-RCNN目标检测模型进行改进:针对昆虫体积小,图像分辨率较低的特点,用网络深度更深,运算量更小的深度残差网络(ResNet50)代替原来的VGG16,以提取更加丰富的特征;针对部分昆虫密集的特点,用Soft-NMS算法代替传统的非极大值抑制(NMS)算法,以减少密集区域的漏检。结果表明:改进后Faster-RCNN模型的检测准确率达到90.7%,较未改进的Faster-RCNN模型提高了4.2%,可以运用于昆虫的分类计数。利用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进行昆虫识别与计数较传统的昆虫识别与计数方法更加方便,能够将昆虫的识别、定位和计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市售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对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幼虫和蛹的致病力,为该害虫的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措施,室内采用浸渍法、土壤法测定了5种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蜂巢小甲虫末龄老熟幼虫和蛹的致病力,采用土壤法测定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不同施用时间、不同施用剂量对蜂巢小甲虫幼虫致病力的影响。浸渍法生物测定结果表明,5种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蜂巢小甲虫幼虫的致病力差异很大,其中小卷蛾斯氏线虫All侵染4 d、12 d后,蜂巢小甲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7.50%±0.05%和72.36%±3.14%,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系。土壤法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对蜂巢小甲虫幼虫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其中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对蜂巢小甲虫幼虫的侵染效果达100%,显著高于其他线虫品系。蜂巢小甲虫幼虫入土后,按不同时间顺序施用小卷蛾斯氏线虫All,结果表明14 d前施用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侵染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与蜂巢小甲虫幼虫数量之比大于213∶1时,防治效果最佳。因此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具有防治蜂巢小甲虫的潜力,可在发生蜂巢小甲虫危害的蜂场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昆虫种类繁多,在自然生态循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久以来,昆虫的作用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如何对其进行规模化利用来消化农作物的枯枝烂叶、牲畜粪便等的方法、手段还是缺乏认知。如何将昆虫的生态习性人为加以控制和利用,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态大循环的有力帮手,解决一系列现代大农业循环的难题,补上农业生态大循环的短板,这是近年来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饲料博览》2021,(2):118-118
基于昆虫的营养正在成为食品和饲料系统中的一个全新类别。基于其营养、功能和环境效益,它有可能带来新的增值主张。虽然从营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食用昆虫满足了所有的要求,但目前在发达国家,消费者对整个加工昆虫类食品的接受程度仍然很低。“然而.我们认为,在未来10年,昆虫作为饲料原料的潜力比作为直接消费食品的潜力更大。水产养殖是昆虫蛋白潜在的最大可预期市场,但它对价格和性能的比例高度敏感,就像所有的饲料市场一样。”荷兰合作银行高级分析师、动物蛋白专家Beyhan de Jong认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吉林省白河林业局森林群落昆虫的实际调查,发现该地区森林昆虫有10目93科289属327种,群落组成为寡种寡属占优势,群落较为稳定;森林昆虫群落中优势科有7个,优势种有16个;季节动态表明,该地区森林昆虫群落在7月份个体数量、丰富度和等级多样性指数均达到最大值;该地区森林昆虫不同月份的优势种差异较大,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 Val.)为6、7、8月份共有的优势种,5、6月份共有的优势种是山楂绢粉蝶(Aporia crataegi(Linnaeus)),6、7月份共有的优势种有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Linnaeus))、小青花金龟(Oxycetonia jucunda(Faldermann))、杨叶甲(Chrysomela populi Linnaeus),金绿真蝽(Pentatoma metallifera(Motshulsky))为7、8月份共有的优势种,8、9月份共有的优势种是柞栎象(Curculio dentipes(Roelofs))。  相似文献   
10.
昆虫取食、生殖等行为一直备受行为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学家的关注。趋泥行为是鳞翅目昆虫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补充营养的特殊行为。随着众多假说的提出,趋泥行为发生的内在机制逐渐成为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昆虫趋泥行为的报道较多,但现有的理论和试验数据尚存分歧。本文简要回顾了昆虫趋泥行为的研究历史、介绍了趋泥行为发生的性别、虫龄差异及驱动力假说,评述了这一行为对昆虫生态适应及生殖生理的影响,并提出了应整合多个层面上的研究来探讨昆虫趋泥行为在生态学以及昆虫进化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