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猪被引入宁镇扬等丘陵山区,经长期培育成为山猪,因饲养地区条件差异,山猪又分别形成了尖头型和团头型等。本文对山猪的来源、外貌、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育肥性能与胴体肉质、常规生理与血液生理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综述,为山猪的保种与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以山猪为素材的优质商品猪的杂交生产模式,本研究选用杜洛克和巴克夏为父本,与山猪母本杂交产出的杜山和巴山后代,以及山猪为父本再与杜山、巴山母本回交产出的山杜山和山巴山后代,以纯种山猪为对照,对以上含1/2、3/4山猪血统的商品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效率、胴体与肉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杜山和巴山二元杂交猪分别比纯种山猪日增质量提高48.5%和45.4%(P0.01);杜山和巴山的背膘厚显著低于纯种山猪(P0.05),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山杜山和山巴山(P0.05)及纯种山猪(P0.01);杜山的瘦肉率显著高于巴山(P0.05)、山杜山(P0.05)、山巴山(P0.01)和纯种山猪(P0.01)。纯种梅山猪的大理石纹评分和肉色评分显著高于杜山(P0.05)、巴山(P0.01);失水率以巴山最高,显著高于山杜山和纯种山猪(P0.01);纯种山猪的熟肉率显著高于杜山和巴山(P0.01)及山杜山和山巴山(P0.05);所有营养成分指标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所有测定结果,表明二元杂交组合杜山优于巴山,回交组合山杜山也优于山巴山。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南京市六合区山猪品种资源现状、山猪的特征特性,分析其资源保护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山猪品种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黎贡山猪(Gaoligongshan Pig),因主产于云南怒江州高黎贡山地区而得名。该品种体型中等、生长速度慢、耐粗饲、抗病力强、产仔数中等,是一种较适应恶劣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粗放饲养条件的猪种。2010年高黎贡山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该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作者经过对高黎贡山猪遗传资源保护现状进行调查,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选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联合推荐的23个微卫星位点对山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通过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的计算以及瓶颈效应分析,判断山猪群体目前遗传结构和濒危状况。结果表明,23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452~0.847之间。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686和0.731。瓶颈效应分析表明,山猪群体拥有极显著的杂合度过剩位点数,在无限等位基因模型和逐步突变模型下的平均杂合度为0.559和0.672,推断其有效群体大小近几十年在明显下降,从而说明山猪群体已经处于被灭绝的威胁中。上述研究结果对于山猪的保种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猪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山猪群体内遗传结构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经过筛选的14个引物,在36个山猪样本内共扩增出10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57条,多态性带频率平均为54.29%。根据RAPD扩增结果,计算该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03,群体内平均最低杂合度为0.311。结果表明,山猪群体内遗传分化程度较低,遗传变异较小,为防止山猪品种资源灭绝和重要优良基因丢失,应加快开展该品种的保护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测定山猪母猪产前背膘厚,统计相应母猪繁殖性能数据,并根据背膘厚分为4组(17、17~18、19~20、20 mm)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索其对山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背膘厚对山猪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背膘厚17~18 mm组山猪的窝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背膘厚17 mm组山猪;背膘厚17~20 mm组山猪的窝产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17 mm组山猪。因此根据本试验结果综合考虑,山猪母猪产前背膘厚在17~18 mm为宜。  相似文献   
8.
9.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屠宰体重对苏山猪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苏山猪最佳屠宰体重。选用60头30 kg左右的苏山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A、B、C组,每组20头,平均体重分别达到90、100、110 kg时,每组选取3头公猪、3头母猪进行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苏山猪屠宰体重的增加,各组屠宰性能存在较大差异,A组瘦肉率为63.18%,显著高于B、C组(P<0.05);C组板油重、肩部最厚处背膘厚、倒数第3~4肋骨处背膘厚显著高于A组(P<0.05);3个处理组屠宰率、皮率、骨率以及脂肪率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3个处理组背最长肌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的粗灰分显著高于B、C组(P<0.05);B组肌肉L*值为43.50,显著高于C组(P<0.05),C组pH1 h和pH24 h分别为6.40和5.83,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A、B组。随屠宰体重增长肌肉内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呈上升趋势,多不饱和脂肪酸呈下降趋势,其中C组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均高于B、C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综合考虑,苏山猪的最佳屠宰体重为90 kg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体尺性状和胴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设定3个处理组,屠宰体重分别为70 kg、80 kg、90 kg,选取平均质量相近的山猪饲喂,每组6头山猪,每组按体重屠宰4头,研究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体尺性状和胴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山猪在90 kg屠宰时有最佳的屠宰率(75.71±0.02)%和瘦肉率(47.51±0.85)%,背膘厚较低(3.42±0.06)cm,大理石纹评分正常。因此根据本试验结果综合考虑,山猪的最适屠宰体重为90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