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65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完全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畜牧兽医 | 204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16篇 |
2016年 | 166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228篇 |
2013年 | 268篇 |
2012年 | 181篇 |
2011年 | 157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藏高寒草地畜牧业的意义、问题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概述了西藏高寒草地畜牧业在经济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意义;阐述了目前草地家畜两退化草原环境压力进一步加深,草地畜牧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生产和生态效益不高,因草地使用权不落实而加剧草地退化等问题;提出了今后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特别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如:全面落实草地使用权,加强对天然草地的管理与合理利用,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抗灾保畜能力,搞好退耕还草,大力发展营养体农业和季节畜牧业,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有毒有害植物与鼠类危害,加强对特色草产业的开发并促进其向产业化发展,提高草业发展的科技水平与从业者素质,以及对今后草业发展项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1999-2001年调查了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的基本情况.甘肃马鹿的鲜茸产量随鹿龄增长分为,产茸量快速增加阶段(1~6岁)、产茸量缓慢增加阶段(6~11岁)和产茸量下降阶段(11岁以后).总体上呈凸抛物线变化,11岁达到产茸高峰,鲜茸产量与体重,饲养群数量与鹿茸总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肃马鹿体型在我国8个马鹿亚种中属中等偏下,幼鹿的体长指数和头长指数低于成年鹿,肢长指数和管围指数高于成年鹿,幼公鹿的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高于成年公鹿,但幼母鹿则低于成年母鹿,成年鹿体尺指数的性别差异大于幼鹿.1999和2000年适龄母鹿的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平均分别为61.5%和55.6%,母鹿繁殖率在3~5岁间逐渐增加,5岁马鹿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6~9岁之间下降幅度较小,意外伤害和疾病是影响繁殖成活率的两大因素.甘肃马鹿饲养群结构基本呈正金字塔型,不合理出售是甘肃马鹿饲养群性比和年龄结构失调的主要因素.甘肃马鹿的性比结构与鹿茸价格有正相关联系,性比的变化周期在8年左右,可以用作鹿茸市场预测.公鹿在6岁以前体重随年龄呈指数增加,1岁公鹿的体重可达60 kg左右,屠宰后产出/投入为4.26,具有发展成为肉用型家畜的潜力.肃南鹿场高山草原-甘肃马鹿生产系统通过完善生产层次,经济效益提高3.3倍,效益波动降低2.7倍.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甘肃马鹿发展预测,提出6项研究与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3.
走出治沙与退耕中的误区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近半个世纪沙漠化防治的结果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和治理赶不上破坏,本文分析提出了林草(灌)等四个误区和走出误区的三条建议,以及将发展生产与修复生态在源头上结合可收到生态生产共建双赢之效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部分地区暴发猪无名高热的临床控制和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此文介绍了发生在我国部分地区猪无名高热的流行情况、病猪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发病原因,结合笔者的经验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提出临床控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6.
中国乳业食品安全危机的根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品行业中,奶源是其战略资源。奶源的不足导致了对奶站的监管漏洞,而奶业供应链各环节成本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也进一步促成部分黑心奶站非法使用三聚氰胺。本文对该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问题的根源在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缺失监管的市场交易模式,而新的消费需求需要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引进"管理机制",逐渐把整个供应链纳入统一的组织中间,用"内部组织"来取代"外部市场"。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与控制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受到新技术支撑的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一些人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滥用技术或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动物性食品污染愈来愈严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并凸现出对社会的影响,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如:1998年4月,出口到香港的生猪,因猪体内含有违禁药“盐酸克仑特罗”,食后导致17人中毒;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从1985年到2000年,中国肉类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以上,肉类产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人均肉类占有量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人均猪肉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禽蛋产量自1985年以来,多年保持产量世界第一;我国奶业发展也很快。总体而言,我国畜产品由改革前的供不应求达到目前的供求基本平衡。在畜产品产量增长的同时,我国畜产品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猪肉在肉类总产量中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88.8%下降到1999年的67.3%,禽肉、牛肉和羊肉比重由1980年的5.1%,2.1%和3.5%上升到1998年的19.6%,85%和4.2%。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生物技术、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方法较为落后、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国家牧草种质资源、牧草遗传育种及良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