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完全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畜牧兽医 | 25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针对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四种病原菌,用打孔法测定了金银花、连翘、黄芩、黄柏、鱼腥草等22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诃子、黄芩等的综合效果较好,从而为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科学配方筛选提供有力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3.
十一种中草药对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用试管两倍稀释法对4种畜禽常见病原菌测定了黄芩、大黄、蒲公英、连翘等11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上述11种药物对禽大肠杆菌O74、金苋色葡萄菌、猪大肠杆菌O138、猪莲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中黄芩、大黄、蒲公英抗菌活性较强,干蟾抗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4.
苦豆子生物碱抑菌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将苦豆子生物碱配制成不同的浓度,通过试管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以小鼠为实验动物,选用0.3 mL不同浓度(0.5,1.0,1.5 mg/mL)的苦豆子生物碱注射剂研究苦豆子生物碱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苦豆子生物碱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菌、无乳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 mg/mL浓度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小鼠棉球肉芽肿及小鼠CMC囊中的白细胞游出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1.5 mg/mL浓度对上述4个实验的小鼠均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苦豆子生物碱具有抑菌作用,其注射剂具有抗炎作用,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6.
7.
11种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实验观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病之一 ,引起该病最主要的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由于各奶牛场的饲养管理条件不一 ,因此国内外报道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出现频率均不一致 ,其中以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感染引起的报道最为常见 ,其次还有放线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等。由于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多数采用抗菌药物治疗 ,细菌易产生耐药性 ,耐药性的产生又需要加大药量或变换药物品种 ,这样既增加了治疗的成本 ,又使得奶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如何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成为治疗奶牛… 相似文献
8.
9.
中药"乳炎灵"注射液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严重危害乳产业的三大疾病之一 ,主要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美国 110 0万头泌乳奶牛中的 5 0 %患有隐性乳房炎 [1 ] ,而我国乳房炎的发病率则更高 ,临床型为 33.4 1% ,隐性乳房炎为73.91,阳性乳区 4 4 .74 % [2 ] 。笔者等对江苏 2个奶牛场的 30 0头泌乳期奶牛进行调查 ,阳性 185头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平均达 6 1.6 7%。奶牛隐性乳房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但是可以使产奶量下降 10 %~ 15 % [3] ,并且乳质量下降 ,有的还转化成临床型乳房炎。通常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效果不稳定 ,容易复… 相似文献
10.
6株乳酸菌体外抑菌实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验室或临床实践研究表明 ,乳酸菌对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腹泻等疾病有保护预防性作用 [1,2 ,3 ,4 ] 。乳酸菌代谢后产物对致病菌的拮抗作用及竞争排斥作用被认为是产生上述功能的主要因素。乳酸菌拮抗作用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1 )乳酸菌产生过氧化氢 ,对病原菌有抑菌作用[5] 。( 2 )乳酸菌产酸 ,如乙酸、丙酸、乳酸等 ,酸对有害菌起生长抑制作用 [6,7]。 ( 3)乳酸菌产抗生素或细菌素类物质 ,对有害菌有杀菌作用 [7,8,9] 。 ( 4 )乳酸菌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结合 ,占据有害菌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结合位点 ,对有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