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2.
在常规观测资料基础上,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6年6月13-14日山东省西部连续两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13日夜间对流强度较14日下午剧烈.两次强对流天气都是在高空冷涡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的.高空为西北气流,低层存在暖湿平流输送,13日强对流天气由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触发,14日由700 hpa弱冷空气触发.(2)强对流发生前都有一定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下暖湿上干冷,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0℃层高度在4000m左右,-20℃层高度在7000m附近.(3)强对流发生时雷达回波强度大于45dBZ,在1.5°仰角上雷达回波最高达60 dBZ以上,中层强回波区悬垂于低层弱回波区之上.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高达20 kg/m2,强回波区不断有中气旋生成.13日夜间有弓形回波,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高于14日.风廓线资料中强的垂直风切变和风向波动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时间有指示意义.(4)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在狭长的冷云区前部、对流云团前部和西南部的TBB梯度区上.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配种方式对二元母猪产仔数的影响,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皮特兰猪四个品种公猪精液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对11654头长大二元母猪配种,对所产11654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损失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不同配种模式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种次数、不同品种公猪组合配种对二元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窝损失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杜洛克公猪所配二元母猪的总产仔数和窝产仔数均高于大白和长白猪(P〈0.05);采用长×杜×大组合配种的二元母猪总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均高于其它三种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中,可在长白、大白、杜洛克猪中任选两个品种,通过二次配种的方式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南省地方猪种资源现状、杂交利用及保种措施进行调查,发现河南省地方猪种资源现状、杂交利用及保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遵循保种原则的情况下,从建立和完善保种体系、加强本品种选育、培育新品种(系)等保种措施以及策略,为河南省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常规观测、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6年1月22—24日聊城市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到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西洋暖脊在高纬东伸,促使乌拉尔山地区的弱脊不断发展形成阻高形势,是冷空气发展加强的有利条件;近地面冷高压势力强盛,受强冷平流影响,此次寒潮过程产生大风降温天气,气温持续降低,另外良好的水汽条件都是产生降雪的原因;从卫星云图可以看到,横槽槽线前陕西、山西和河北中部地区形成的一条宽广的层状云云带产生降雪天气,横槽转竖后云带后边缘光滑,也表示着强大的地面冷高压.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养猪生产中传统发情鉴定法工作量大、准确率低等问题,本研究以经产大白母猪为研究对象,将发情周期分为发情前3天(PE),发情期(E)和发情后3天(AE)3个阶段,分别收集口腔中唾液,提取唾液蛋白,使用Lable-free定量蛋白组学技术对3个阶段的唾液蛋白组进行质谱检测,并通过蛋白质组学定性定量软件Maxquant进...  相似文献   
7.
猪IGF2、MC4R、JHDM1A及TEF-1多基因标记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白猪群体中检测和分析猪生长和背膘厚性状候选基因(IGF2、MC4R、JHDM1A和TEF-1)的多态性,并进行多基因标记效应分析,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候选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运用SPSS软件对单基因标记和多基因标记与生长和背膘厚性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在试验群体中检测了IGF2、MC4R、TEF-1和JHDM1A 4个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单基因标记分析结果显示,IGF2基因与100 kg腰荐结合处背膘厚显著关联(P<0.05),AA型为优势基因型,分别比AG和GG基因型薄0.541 cm和0.629 cm;MC4R基因与生长和背膘厚性状无显著关联;JHDM1A基因与100 kg腰荐结合处背膘厚呈显著关联(P<0.05),CC型为优势基因型,分别比GG和GC基因型背膘薄0.520 cm和0.489 cm;TEF-1基因与100 kg腰荐结合处背膘厚趋于显著关联(0.05<P<0.1),GG基因型背膘厚分别比AA和AG基因型薄0.973 cm和0.379 cm;与达100 kg体重呈显著关联(P<0.05),AG为优势基因型,分别比AA和GG基因型缩短了0.445 d和2.258 d。【结论】对4个候选基因的多基因标记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多基因标记效应与单基因标记效应一致。IGF2、TEF-1和JHDM1A基因多态位点合并基因型AGCCGG和AACCGG对于100 kg腰荐结合处背膘厚性状为优势基因型组合,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在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比较河南省地方品种豫西黑猪与河南地方培育品种(豫南黑猪)及引进猪种(大白猪)在体尺性状、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上的差异,为河南省地方品种猪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选择同等条件下健康状况良好的6头(112.07±4.31)kg豫西黑猪、8头(110.00±4.54)kg豫南黑猪及8头(108.89±8.78)kg大白猪进行性能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体尺性状,豫西黑猪的体长高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1),胸围高于大白猪(P<0.01),腿臀围低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5),其他指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对于胴体性状,豫西黑猪的平均背膘厚、皮厚、皮率、脂肪率均高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1),瘦肉率、腿臀比例均低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1)。对于肉质性状,豫西黑猪的肉色、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均高于大白猪(P<0.01),与豫南黑猪间差异不显著。综上,豫西黑猪的肉质性状各项指标均优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体尺性状和胴体性状的相关指标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猪骨骼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在研究猪骨骼肌的发育和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试验通过对不同的胰酶消化时间(10min,30min,60min)、离心转速(800r/min,1 000r/min,1 500r/min)以及首次换液时间(24h,36h,48h)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适宜时间后观察细胞的形态、个数及贴壁成活率,筛选最佳的培养体系。试验结果显示在37℃下浓度为0.25%的胰酶消化30min,1 000r/min下离心5min,37℃恒温培养箱培养36h后对细胞进行首次换液,细胞贴壁状态和成活率最佳。研究结果为猪原代骨骼肌细胞的培养筛选了最佳的培养体系,并为猪骨骼肌生长发育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猪生长性状分子辅助选择标记在不同群体中的遗传效应,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在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和豫南黑猪群体中对生长性状相关候选基因MC4R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MC4R的D298N变异位点在4个猪群中均存在多态性,其中G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杜洛克猪群体中,GG基因型个体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AA基因型(P0.05);在长白猪群体和大白猪群体中GG基因型个体的平均日增重具有高于AA、AG基因型的趋势,料重比有低于AA、AG基因型,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