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感染机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而附红体则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类微生物,其在1984年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的分类中被列为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siaies)、无形体科(Anoplas-mataceae)、血虫体属也称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自1928年由Schiling和Dingen等几乎同时分别在啮齿类动物中检出类球状血虫体以来,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2.
研究通过对96头杜洛克公猪不同阶段料重比的相关性研究,找出与体重30~110 kg全程料重比相关性最高的体重阶段。当种猪测定的起始体重为40 kg时,与全程的料重比的相关性最高,当种猪测定的起始体重为50 kg或60 kg时,与全程的料重比呈极显著相关。将种猪始测体重提高到40~60 kg,能有效评估种猪的料重比性能,并提高种猪性能测定系统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必须在设法解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吃饭问题的同时,还要保护已经很脆弱的环境。这并非是件易事。据估计,未来25年里世界人口增长之快足以给全球人类敲响警钟。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很可能成为自有史以来人类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世界粮食生产和技术能力最大的考验。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只有动员全球的资源包括土地、基础设施、人力和技术才能防止90年代及以后可能出现的大规模饥荒。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选择新疆某种猪场出生日期为2015年3月—2015年12月的加系杜洛克、加系长白和加系大白母猪共3 017头,探究不同品种头胎母猪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对其终生产仔性能的影响,为后备母猪早期选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白完成第6胎生产母猪占比仍在30%以上,长白占比25.79%,杜洛克占比16.36%,大白母猪利用年限最长,其次为长白,杜洛克利用年限最短;头胎产仔数越多,下一胎继续产仔母猪数占比越大,利用年限越长;随着母猪校正达100 kg体重日龄增加,母猪终生总产仔数不断减少(P<0.05);校正达100 kg体重背膘越厚,终生产仔数越多(P<0.05),但当大白、长白背膘厚超过20 mm、杜洛克背膘厚超过14 mm时终生产仔性能下降;母猪生长性能和头胎繁殖性能与终生产仔性能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校正100 kg体重日龄、校正100 kg眼肌高度、头胎死胎数、头胎断奶配种间隔(WEI)与终生产仔性能呈负相关(P<0.05),校正100 kg日增重、校正100 kg背膘厚、头胎总仔数、头胎活仔数与终生产仔性能呈正相关(P<0.05),大白母...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杜洛克公猪在不同体重区间的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F/G)等性状的相关关系,评估在较高始测重的情况下测定杜洛克公猪生长及料重比性能的有效性,探究杜洛克公猪不同体重阶段料重比与全程(30~110 kg)料重比的相关性,并建立不同体重阶段料重比与全程料重比的回归方程,以期增加测定站的年测定量,提高其利用率。使用8台奥饲本种猪生长性能测定系统,测定119头杜洛克公猪在30~110 kg体重阶段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分析不同体重阶段料重比与全程料重比的相关性,并与全程料重比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杜洛克公猪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及料重比在30~110 kg期间均呈增加趋势,并在90 kg出现1个生长期拐点,之后其采食量、日增重及料重比都有下降趋势。不同体重阶段的料重比与全程料重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40~90 kg阶段的回归方程Y=0.316+0.873X1的决定系数为0.76,该回归方程校正准确率高,说明可通过40~90 kg料重比来衡量全程料重比,这样既能缩短料重比测定时间,为准确估算全程料重比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种猪测定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