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魏玲  杨国淋 《猪业科学》2021,38(3):70-72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病,致死率达100%,会给整个养猪业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尚没有效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对于预防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非洲猪瘟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现状、诊断方法、疫苗研制和生物安全防控要点等几方面进行叙述,旨在为该病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是猪的烈性传染病,我国2018年首次爆发该疫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特点、非洲猪瘟的诊断方法和非洲猪瘟的防控要点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旨在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gene chip)是依据核酸杂交原理发展的一种生物新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不对称PCR和基因芯片两种技术相结合,构建了同步检测鸡(Gallus gallus)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共检基因芯片.分别选取ILTV的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和糖蛋白B(glycoproteins B,gB)基因、NDV的融合蛋白(fusion,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a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基因以及IBV的膜蛋白(membrane,M)和核衣壳(nucleocapsid,N)基因设计引物,从重组质粒菌中扩增制备探针基因,用乙醇沉淀法纯化后点制于氨基修饰的载玻片上,制备基因芯片;靶基因用cy3标记引物,进行不对称PCR扩增,扩增的荧光标记单链产物与芯片杂交.不对称PCR结果显示,当限制性引物与非限制性引物浓度比例在1:10时ILTV-TK、NDV-HN和IBV-N的单链产物增加最多,当浓度比在1:20时,ILTV-gB、NDV-F和IBV-M的单链产物增加最多;相应的标记样品与3种病毒检测芯片杂交后,均出现较强的杂交信号,而阴性对照检测不到荧光信号,灵敏性实验表明,当DNA浓度为1.8x 104拷贝时杂交仍为阳性.本研究构建的诊断基因芯片对12份临床样品进行初步应用检测,与PCR检测技术检出率基本一致.本实验所建立的联合检测基因芯片能够快速、准确、高通量的诊断NDV-IBV-ILTV,可以应用于集约化养殖业中对多种鸡疫病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采用含16μg/mL亚胺培南选择剂的MH琼脂培养基,从外观健康猪新鲜粪便中分离培养获得1株耐亚胺培南细菌。该菌镜检为粗大的球杆状革兰氏阳性菌,生化发酵赖氨酸、七叶苷和木糖醇均为阳性,对10种常规抗生素均呈高度耐药,具有“超级细菌”的特点。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分析该菌株16S rRNA,将其初步鉴定为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鉴于猪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该结果提示应加强对猪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检测猪细小病毒(PPV)野毒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掌握南充市猪细小病毒的感染情况,试验以原核表达的NS1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PPV野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2017年采集于南充市9个区(县)的1 854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NS1蛋白间接ELISA方法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阳性血清和PPV疫苗免疫血清均为阴性,与HI试验的符合率达98.44%。在1 854份血清样品中共检测出PPV阳性样品349份,总阳性感染率达18.82%。其中南充市9个区县均存在PPV的感染,感染率为5.45%~36.79%;规模猪场、散养户和屠宰场的感染率分别为15.04%、26.39%和17.30%;种公猪、种母猪、后备母猪、仔猪和育肥猪的感染率分别为5.88%、24.75%、23.91%、17.38%和19.13%;自繁自养、自繁+引种、自繁+购活体、购活体4种不同繁育方式的感染率分别为13.58%、21.50%、19.77%和21.12%。说明试验成功建立了检测猪细小病毒野毒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且南充市养猪场普遍存在猪细小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基因芯片标准化是其特异灵敏检测病原的基本保障,本研究针对金标银染可视化基因芯片制备中点样缓冲液的使用、点样次数、杂交温度、杂交时间、胶体金浓度以及银染时间分别进行优化实验,分析其对金标银染可视化共检基因芯片杂交信号的影响.分别选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S和M基因,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of swine virus,TGEV)的N和S基因,A型猪轮状病毒(Group A porcine rotavirus,GAR)的VP7和NSP4基因设计引物.根据目的基因片段设计5’端修饰有15个T碱基的60-mer寡核苷酸探针,分别以1∶1混合点样缓冲液和直接进行喷样两种方式,利用芯片点样仪喷样分别喷样1次、2次、3次于醛基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应用不对称PCR对实验室构建保存的三种腹泻病毒的阳性质粒进行生物素掺入标记,分别在40、45、50和55℃与基因芯片杂交30、60、90和120 min.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特异性链接,分别将稀释10、20、30、40、50及60倍的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纳米金颗粒引入反应体系,通过不同银离子染色时间后后,直接眼观实验结果.应用优化后的标准化可视化芯片和RT-PCR同时对173份临床送检病料进行检测,以评价芯片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应用探针和点样缓冲液1∶1混合的方法进行1次喷样制作的基因芯片,在50℃环境中杂交90 min后,与4μg/mL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纳米金颗粒结合,再进行12~14 min银染,经过10次重复性实验,可确定为金标银染可视化基因芯片的最佳优化条件.临床病料可视化芯片检测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确定了病毒性腹泻可视化共检芯片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标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生物芯片具有准确、快速、高通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但芯片的设备的体积较大、价格昂贵、实验室环境要求高,普通实验室难以开展相关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芯片的应用范围。可视化芯片技术是在常规芯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类型,可分为可视化蛋白芯片和可视化基因芯片。可视化芯片应用新的标记方法取代传统的荧光标记,并借助相应的显色方法,使得试验结果能直接被肉眼所观察到。可视化生物芯片具有快速、可视、设备要求低等特点,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病原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及差异表达、酶功能研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可视化芯片技术是在传统芯片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疾病诊断和基因分析技术,对于临床疾病检测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核蛋白(nucleprotein,NP)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c 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连接、转化和核酸序列鉴定后,得到含有AIV-NP基因的重组质粒。同时复苏本实验室保存的3株分别含有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融合(fusion,F)蛋白基因、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胸苷激酶(haemaggluttinin-neuraminidase,TK)基因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核衣壳(nucleocapsid,N)蛋白基因的重组菌。以上述4种病原的靶基因核酸序列片段的正义链为模板,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喷样到尼龙膜上制备成芯片,利用不对称PCR技术扩增生物素标记的靶基因,与芯片进行杂交后,检测结果直接用肉眼就可以判定。本研究对芯片制备流程和检测过程中主要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寡核苷酸探针喷样浓度为25μmol/L、芯片杂交反应的时间为1 h、杂交温度为50℃、Streptavidin HRP Conjugate(1.0 mg/m L)稀释2 000倍、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显色时间为5 min时,芯片检测技术的结果最佳。用该方法与PCR/RT-PCR技术同时对临床采集的96份疑似病料进行检测,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构建的检测4种禽呼吸道疾病病毒可视化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快速、准确等优点,为鸡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