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晨曦  任晓萌  胡潇  黄艳 《中国茶叶》2020,(4):19-23,35
抹茶,起源于中国,兴于唐而盛于宋,在中国茶文化里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简要介绍抹茶的定义、抹茶的保健功效、历史沿革,以及我国抹茶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研究利用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抹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鸭瘟病毒(DPV)生长非必需区的TK基因(约2.5kb),将其克隆入pUC19载体获得载体puDTK。根据已知载体pcDNA-LacZ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PCR扩增出pcDNA-LacZ上含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SV40及LacZ的完整的基因表达盒插入puDTK的TK上,获得质粒puDTCL。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T-HA质粒上扩增出HA基因,克隆到puDTCL的表达盒的多克隆位点NheI与ApaI之间,成功构建含LacZ及HA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uDTCL-HA。将这载体质粒与DPV34F2疫苗毒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经蓝斑克隆筛选和纯化,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的表达HA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亲子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投入到这一市场竞争中.文章以同程网发布的2016年亲子旅游调查报告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目前亲子旅游在目的地选择、出游时间、决策权、信息获取渠道、消费水平等方面的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钙磷比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矿物质沉积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配制5种等氮等脂(46%粗蛋白和7%粗脂肪)钙磷比分别为1.00∶2.00、1.00∶1.50、1.00∶1.00、1.00∶0.75和1.00∶0.50的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为(12.82±0.37) g的梭子蟹1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钙磷比为1.00∶1.00和1.00∶0.75的饲料,其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显著高于其他组。钙磷比为1.00∶0.50饲料组幼蟹血淋巴的谷草转氨酶(GOT)显著高于其他组,碱性磷酸酶(AKP)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随着饲料钙磷比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幼蟹肝胰腺、肌肉和甲壳中的磷含量随着钙磷比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且钙磷比1.00∶2.00组幼蟹磷含量显著高于1.00∶0.50组。钙磷比1.00∶1.50和1.00∶1.00组幼蟹肝胰腺AT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幼蟹肝胰腺己糖激酶(H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随饲料钙磷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钙磷比为1时,梭子蟹肝胰腺的HK和SDH酶活性最高。此外,钙磷比1.00∶1.00组显著上调了梭子蟹肝胰腺电子传递链相关基因(nd1、sdhc、cytb和coxⅡ)的表达水平,当钙磷比为1.00∶0.75时,显著上调了幼蟹肝胰腺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ase6、sirt3和nrf1)的表达量。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模型得到梭子蟹最适钙磷比为1.06~1.26,在此范围内能促进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生长、维持组织的最适磷沉积以及很好地促进能量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水培试验法,研究了铝处理对广西区2个优良桉树无性系(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No.9和E.urophylla No.4,分别记为G9、G4)根系及叶片内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桉树无性系根内MDA含量均比叶内高;铝处理下,2个桉树无性系幼苗的MDA含量明显升高,G4根中MDA含量最高,达11.49μmol·g-1,根中MDA含量比叶中高,桉树无性系幼苗根部受铝伤害较叶严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人工致弱IBV肾型地方分离株(SF株)与相应进口弱毒疫苗和国产弱毒疫苗进行了免疫效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SF株免疫后产生抗体的时间和抗体效价高低与其他疫苗相当甚至略高,对攻毒鸡的保护率均为100%。剖检实验鸡,采集肾脏样本做肾脏组织切片,观察发现接种致弱的SF株疫苗后,引起的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比选用的2种国产疫苗病理变化轻微,而与进口疫苗引起的病理变化程度相当,属可逆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针对茶叶品质感官审评存在的缺陷,基于茶评师审评结果,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快速评价茶叶叶底感官品质。以碧螺春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导滤波方法去除茶叶叶底图像的镜面反射等噪声信息,提取图像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优选特征变量,建立茶叶叶底感官品质的SVM量化分析模型,并与PLS模型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引导滤波方法能很好地去除叶底图像的镜面反射及边缘模糊等噪音信息;优选的9个特征变量与感官审评标准中叶底品质感官审评术语描述相一致;所建SVM模型性能好于PLS,模型对预测集的RP为0.92,RMSEP为2.159,RPD为2.537,RSD为2.528%。研究表明,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能量化分析茶叶叶底感官品质,但分析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为茶叶感官品质的仪器化表征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摒弃茶叶品质感官评审方法存在的主观性和经验性等缺陷,研究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快速评价茶叶感官品质。依据碧螺春茶行业标准及茶叶评审师的评审结果,将20个不同品质碧螺春绿茶样本分成4个等级。采用小波变换和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茶叶图像的纹理特征,采用RGB[R表示红色(red),G表示绿色(green),B表示蓝色(blue)]和HIS[H表示色调(hue),I表示亮度(intensity),S表示色饱和度(saturation)]颜色模型提取图像的颜色特征,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参数,建立茶叶感官品质的BP(back propagation,逆向传播)神经网络分级模型,并与其他模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选用前5个主成分时,所建立的模型识别精度最高,该模型总体识别率为93.8%,Kappa系数为0.933,较PCA-BP、GA-BP、BP识别精度分别提高10.0、6.3、18.8百分点,Kappa系数分别提高0.133、0.066、0.233,模型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不同海拔茶叶品质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方法的精度,提出采用局部线性嵌入法(LLE)和拉普拉斯特征映射法(LE)非线性流形学习方法对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并与基于核函数的非线性(KPCA)及线性(PCA)降维方法比较,建立不同海拔茶叶品质的近红外光谱LSSVM鉴别模型。不同降维方法可视化结果表明,KPCA和PCA方法的数据点离散性较大,400~800 m和800~1 200 m的样本点重叠较多,而非线性流形学习方法能将同一类样本点在三维空间很好地聚集在一起,不同海拔的茶叶能较好地区分开,且聚集效果方面LE方法好于LLE方法。模型性能表明,LE_LSSVM模型性能最佳,预测集总体判别率、Kappa系数分别为100%和1.00;相比于PCA_LSSVM、KPCA_LSSVM和LLE_LSSVM,模型预测集总体判别率分别提高1.7%、1.7%、3.3%;Kappa系数分别提高0.025、0.03、0.05。研究表明,LE等非线性流形学习降维方法在近红外光谱数据降维、简化模型复杂度、提高模型精度方面效果很好,为茶叶品质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钻形紫菀为小麦与白菜的常见农田杂草;为探究其入侵机理,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了钻形紫菀茎、叶水浸提液对小麦与白菜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和白菜的萌发率、萌发指数随水浸提液浓度增加而降低,且小麦萌发对低浓度钻形紫菀水浸提液不敏感,但在高浓度水浸提液处理下(20,40 g·L-1)受到的抑制较白菜强。2)水浸提液对小麦和白菜的鲜重、苗长和根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其中,水浸提液对白菜的鲜重、苗长仅在较高浓度(20,40 g·L-1)时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小麦的鲜重、苗长的抑制在低浓度(5,10 g·L-1)时即达到显著性水平,且在各浓度下均比白菜强;白菜根长在5 g·L-1水浸提液处理下抑制效应不显著,而在其他浓度下受到的抑制较小麦强。3)随水浸提液浓度增加,除白菜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波动趋势外,其余保护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逐渐降低,膜透率以及白菜丙二醛含量均逐渐上升,小麦丙二醛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根系活力与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白菜生理指标受到的抑制更强。研究表明,钻形紫菀水浸提液可通过降低保护酶活性、破坏膜系统以及影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来抑制2种植物的萌发和生长。4)各浓度下白菜化感综合效应的绝对值均大于小麦,说明白菜对钻形紫菀水浸提液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