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菌肽天蚕素B突变体ABP-S1基因在E.coli中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与天蚕素 B突变体 ABP- S1基因的融合基因 ,构建了 2个原核表达载体 p Am GS1和 p Bm GS1,转化表达宿主菌 E.coli BL 2 1(DE3)和 E.coli BL 2 1(DE3) p L ys S。结果 ,p Am GS1未能得到转化子 ,而p Bm GS1的转化子高效表达了融合蛋白 ,经 IPTG诱导 ,SDS- PAGE检查 ,融合表达产物最高可占菌体总蛋白的49.45 %。表达产物经包涵体复性 ,柱层析初步纯化 ,通过平板抑菌试验 ,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以及鱼类重要的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多种革兰氏阳性、阴性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口蹄疫病毒(FMDV)与猪瘟病毒(CSFV)基因组序列高度保守区,设计合成2对引物,以CSFV和FMDV培养物提取RNA并反转录,进行RT-PCR特异性片段扩增,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200 bp、141 bp.结果表明,扩增产物与设计的2对引物之间的序列大小一致.通过特异性与敏感性试验,CSFV与FMDV培养物均可扩增至10-5倍稀释,最终建立的二联RT-PCR方法对上述2种病毒的敏感性亦可达10-4倍稀释,约10 pg的总RNA,证明本法对上述2种病毒具有快速、特异和高度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榆树叶片为饲料 ,在室温条件下观察了小齿短肛棒 (Baculumminutidentatum)的发育过程及断肢的再生情况 ,并对虫体总R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尝试。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小齿短肛棒整个发育期完成蜕皮 5次 ,7月份开始产卵 ,8月中旬成虫陆续死亡。断肢再生现象伴随蜕皮出现 ,是小齿短肛棒的一种极强的生物特性 ,且第 1次至第 3次蜕皮期间的再生现象明显 ,可能是研究断肢再生机制的理想时期。不同个体的再生能力未见明显差异 ,不同足的再生能力也没有显著差别 ,但伴随第 4次和第 5次蜕皮的再生现象较少出现。为小齿短肛棒的断肢再生机制研究积累了初步数据  相似文献   
4.
选择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猪瘟病毒(CSFV)和口蹄疫病毒(FMDV)基因组序列高保守区,按照多联PCR引物的设计要求,利用DNAsis计算机软件设计并合成了4对特异性扩增引物,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70、320、200和140bp。以AIV、NDV、CSFV和FMDV的培养物提取RNA并反转录,进行RT-PCR特异性扩增。结果表明,各单项RT-PCR扩增产物与设计的4对引物之间的序列大小一致。在分别建立了各病毒单项RT-PCR及AIV与NDV、CSFV与FMDV二联RT-PCR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各种多联PCR扩增条件,成功建立了上述4种病毒的四联RT-PCR技术。经特异性和灵敏度实验证明,本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其灵敏度为10pg总RNA。在3h内即可完成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小齿短肛棒Xiu实验室饲养及断肢再生能力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榆树叶片为饲料,在室温条件下观察了小齿短肛棒Xiu(Baculum minutidentatum)的发育过程及断肢的再生情况,并对虫体总R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尝试。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小齿短肛棒Xiu整个发育期完成蜕皮5次,7月份开始产卵,8月中旬成虫陆续死亡。断肢再生现象伴随蜕皮出现,是小齿短肛棒Xiu的一种极强的生物特性,且第1次至第3次蜕皮期间的再生现象明显,可能是研究断肢再生机制的理想时期,不同个体的再生能力未见明显差异,不同足的再生能力也没有显著差别,但伴随第4次和第5次蜕皮的再生现象较少出现,为小齿短肛棒Xiu的断肢再生机制研究积累了初步数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抗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接种了狂犬病病毒SRV-9毒株感染的小鼠脑组织,并对狂犬病病毒抗原进行了组织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鼠的小脑分子层蒲肯野氏细胞胞浆出现明显的局灶型阳性颗粒。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敏感度高、直观,可作为诊断狂犬病病毒的辅助性方法,对研究狂犬病病毒在脑组织神经细胞及其他组织器官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家蝇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孵化 36 h的蝇蛆中提取基因组 DNA,用限制性内切酶 Bcl 随机酶切 ,回收 10~ 2 3kb的酶切 DNA片段 ,通过匹配粘性末端与磷酸化的 EMBL3Bam H 酶切载体臂连接 ,在体外经包装系统包装成活的重组噬菌体 ,成功地构建了家蝇基因组文库。重组噬菌体转染 KW2 51 宿主菌 ,测定文库效价为 5× 10 4 pfu/m L  相似文献   
8.
对人胰岛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MA/mINS)进行Xho I酶切,回收的含人胰岛素基因组基因的1608bp片段与线性化的杆状病载体pFast Bac I进行连接,获得重组载体pFast/mINS。将该重组载体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菌,在体内进行重组,并经2次抗性与蓝白斑筛选,得到杆状病毒重组载体Bacmid/mINS。将该载体转染Sf9细胞,获得了重组杆状病毒,经Tricine-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重组杆状病毒在Sf9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是胰岛素原,而细胞培养上清中未检测到胰岛素和胰岛素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重组绿脓杆菌外毒素 A(PEA)受体结合区蛋白在不同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 ,将该蛋白纯化后免疫了小鼠、家兔、山羊等动物。对小鼠进行了攻毒实验 ,通过 EL ISA方法检测了家兔、山羊血清中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对小鼠的保护情况为 :最后 1次免疫后 14 d小鼠对 3倍 L D50 的 PEA攻毒保护率为 10 0 % ,2 1d保护率为 5 0 % ,2 8d后无保护效果。家兔和山羊免疫后 7~ 14 d达到峰值 ,2 1d后逐渐降低 ,2 8~ 35 d后降至免疫前水平  相似文献   
10.
动物狂犬病病毒巢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enBank收录的多基因型狂犬病病毒(RV)N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了简并的PCR引物,建立了能够有效扩增7种基因型RV基因组片段的巢式RT-PCR(nested RT-PCR)方法,命名为RVN371.该方法能够检测到4.6个TCID50的SRV9固定毒,对犬、猪、蝙蝠及牛的狂犬病阳性脑组织样品均表现出良好的特感性:扩增产物目的带位置正确,未见非特异性扩增条带.对比试验表明,RVN371对街毒脑组织样品检测的灵敏度较乳鼠脑内接种试验(MIT)高出100倍;在对3种鼠脑固定毒、12种犬脑街毒样品的检测中,与RV检测的金标方法--免疫荧光试验(FAT)完全符合.RVN371为动物狂犬病的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