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2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拉萨市鸡沙门氏菌病的流行情况,探讨主要发病原因,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对拉萨市5个县(区)12个集约化养鸡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所采集的1 203份样品中,共检测出沙门氏菌589株,阳性率达48.96%,说明拉萨市鸡沙门氏菌感染较为普遍;在所检测的样品中,种鸡、种蛋检出率分别为41.00%和37.00%,说明种鸡沙门氏菌带菌现象较为严重;病鸡样品检出率为70.54%,其中成年鸡为57.63%、鸡舍环境样本阳性率为16.67%,饲料阳性率为11.60%,说明这些都是造成沙门氏菌水平传播的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将岩青、轮叶棘豆等3种藏药材成分按一定比例配成复方,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将浓缩药液用细胞维持液配制成1g·L-1的药液,并根据对兔肾细胞(PRK)安全浓度的测定结果,稀释成不同梯度浓度,分别将脓疱皮炎病毒(ORFV)加入到已培养24h的单层PRK中,通过MTT法测定OD值,分析其对ORFV病毒增殖的影响;并通过复制ORFV感染小鼠建立动物模型,观察药液对ORFV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复方药液的浓度在7.81mg·mL-1~62.5mg·mL-1范围内,经回归分析,药物浓度与活细胞存在线性关系,P<0.05,对病毒增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复方药液可明显延长ORFV感染小鼠存活天数和存活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藏药材复方药液具有抗脓疱皮炎病毒感染的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 5岁林芝牦牛 2 0头公牛和 2 5头母牛背、腹部毛绒纤维的物理特性及其超微结构进行了测定与观察。结果表明 :公、母牛背、腹部粗毛的伸直长度分别为 8.82± 3.40、2 3 .2 3± 8.2 0、5 .6 2± 1.19、18.95± 4.84cm ,母牛腹部绒毛的伸直长度为 4.74± 0 .72cm ;公、母牛背、腹部粗毛的细度分别为 5 2 .99± 10 .72、73.32± 7.2 0、5 4.6 3± 10 .0 2、6 5 .96± 6 78μm ,母牛腹部绒毛的细度为 17.35± 2 .2 2 μm ;公、母牛背、腹部粗毛的强度分别为 41.16± 9 32、38.82± 3 .2 8、31 19± 7.87、33 .88± 5 .84g ,母牛腹部绒毛的强度为 15 .2 8± 2 .96g ;公、母牛背、腹部粗毛的伸度分别为 41.84%、46 73%、41.2 1%、45 .76 % ,母牛腹部绒毛的伸度为 43 .91%。林芝牦牛粗毛和绒毛的鳞片排列形态均为覆瓦状形  相似文献   
4.
5.
测定了5岁林芝牦牛20头公牛和25头母牛背部、腹部毛绒纤维的物理特性.结果表明:背、腹部粗毛伸直长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8.82±3.40) cm、(23.23±8.20) cm、(5.62±1.19) cm、(18.95±4.84) cm,母牛腹部绒毛的伸直长度为(4.74±0.72) cm,背、腹部粗毛的细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52.99±10.72) μm、(73.32±7.20) μm、(54.63±10.02) μm、(65.96±6.78) μm,母牛腹部绒毛的细度为(17.35±2.22) μm,背部、腹部粗毛的强度在公、母牛分别为(41.16±9.32) g、(38.82±3.28) g、(31.19±7.87) g、(33.88±5.84) g;母牛腹部绒毛的强度为(15.28±2.96) g;背部、腹部粗毛的伸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41.84±4.58)%、(46.73±2.52)%、(41.21±3.32)%、(45.76±2.35)%;母牛腹部绒毛的伸度为(43.91±4.66)%.  相似文献   
6.
在亚东县堆钠乡萨木村发病的幼畜断牙病,早在1809年已有记载,该病主要侵害幼畜,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性疾病,直接给地方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这一热点问题我所科技人员从1998年到2000年进行了调查研究,在病区和无病区分别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测定,同时作了动物试验、药物防治等,目前基本摸清了该病的病因,并提出了具体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经病原分离和动物试验等证明,流行在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和那曲等6个县的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为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建议用大肠杆菌菌苗和B、D型魏氏梭菌菌苗进行预防,或在饲料中拌饲土霉素、磺胺脒和呋喃西林等药物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8.
新遗传资源西藏瘤牛生态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体尺 ,形态及生态特征 3方面对阿沛甲咂牛 (APJ)、日喀则高峰牛 (LKZ)、樟木牛 (ZMN) 3个瘤牛群体及拉萨黄牛 (LSN)、文山牛 (WSN)、西双版纳牛 (XSB) 3个参照群体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西藏瘤牛具多样化生态类型 ;主成分分析提示选取前 2个特征值作为 2个主成分 (占总信息量的 88.15 % ) ;根据各群体前 2个主成分值计算相似系数并籍此进行聚类分析 ,西藏 3个瘤牛群体与云南 2个瘤牛群体呈交替聚类 ,而拉萨黄牛独立于这 5个群体之外。证实西藏高寒地区存在瘤牛群体 ,并提示西藏瘤牛与云南瘤牛间存在共同血统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西藏地区疯草光谱特征,使用ASD HandHeld野外便携式光谱仪测量茎直黄芪、毛瓣棘豆和冰川棘豆3种疯草冠层光谱反射率,比较分析其光谱特征.结果表明:3种疯草具有植被的光谱曲线特征,在552,670和760 nm波段处差异显著.对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微分处理,3种疯草红边斜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遥感技术大面积监测疯草空间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改则高寒荒漠草地改良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高寒荒漠退化草地,采用了围栏、围栏+灌溉及围栏+灌溉+补播3种改良措施,以围栏外天然草地为对照,通过研究几个改良措施对草地植物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重要值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寻求适宜于该类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措施。结果表明,3种改良措施与对照相比均能明显改善退化草地群落中所有植物的生长状况;围栏+灌溉、围栏+灌溉+补播措施可以提高高寒荒漠退化草地的物种多样性;与其他改良措施相比,围栏+灌溉+补播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高寒荒漠退化草地物种均匀度;综合考虑,围栏+灌溉措施更适宜于改则县高寒荒漠退化草地的改良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