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5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3篇
  9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黑胫病菌和茎基溃疡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黑胫病和油菜茎基溃疡病分别由子囊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L. maculans引起。我国油菜产区仅发现L. biglobosa,未发现L. maculans。因而, L. maculans是我国的对外检疫性对象。这两种真菌形态相似,引起的病害症状相似,给田间快速准确鉴定带来难度。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建立了快速检测L. biglobosaL. maculans的方法。根据ITS-rDNA序列设计了5条检测L. biglobosa的LAMP引物和6条检测L. maculans的LAMP引物,检测L. biglobosaL. maculans的最适温度为65℃,反应时间分别为40 min和50 min。两组引物检测特异性高,检测的模板DNA极限达到fg级,与常规PCR检测相比,LAMP检测L. biglobosaL. maculans灵敏度分别提高了100倍和1000倍。在病害样品实际检测中,采用两种LAMP体系,分别检测了9株罹病油菜茎秆中的病原菌。结果表明:所有茎秆中的病原菌均为L. biglobosa,没有检测到L. maculans,与特异性PCR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为快速高通量检测L. biglobosaL. maculans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油菜黑胫病是由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害在我国油菜产区广泛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通过获取突变体来研究L. 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本文优化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油菜黑胫病菌L. biglobosa菌株Lb731的因素,评估转化子质量,并筛选相关突变体。结果明确了农杆菌介导转化菌株Lb731的最佳因素:潮霉素B浓度为50 μg/mL,转化受体(分生孢子)培养时间为15 d (20℃),浓度为2 × 107~8孢子/mL,农杆菌-受体共培养温度为25℃,共培养时间为72 h。在最适条件下的转化效率达到80个转化子/百万分生孢子。T-DNA插入基因组的频率为100%,单拷贝插入频率为72.7%,转化子抗潮霉素性状能稳定遗传。从2136个转化子中获得了11个菌丝生长减缓突变体,7个色素产生缺陷突变体和14个分生孢子产生缺陷突变体,并从这些突变体中鉴定出7个致病力丧失突变体。采用hiTAIL-PCR技术,从3个突变体中获得了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L. 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提供了材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3.
李国庆 《河北农机》2021,(2):126-127
网络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个人信息的泄露。完善网络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建立完善的民法体系,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体现了法的价值、体现了对公共秩序的考量。明确网络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财产利益,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必然成为今后个人信息立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4.
区域碳储量是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度量指标,探索土地改造对区域碳储量变化的影响,对于协调区域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陕西省延安南部麻塔流域1999—2016年土地结构改造过程中区域碳储量变化,并探讨坡度、坡向、坡位对碳储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塔流域18 a的土地改造使得区域碳储量增加1688.36 Mg(碳密度增加6.92 Mg·hm^2),总固碳功能提升约7.63%。森林、草地和果园土地类型面积的增加是植被转换后流域景观碳储量提升的主要贡献者。碳储量增加的空间位置主要分布在半阴坡、中上坡位以及坡度10°~30°。本研究认为林草植被建设和经济果林建设两者都有利于增强麻塔流域景观固碳能力。麻塔流域土地转换模式能够协调区域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在黄土丘陵区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棉秸秆为主基料栽培糙皮侧耳,以棉籽壳为对照,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棉秸秆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基料棉籽壳(对照)栽培相比,棉秸秆栽培的糙皮侧耳在营养成分、转化率等方面无差异;棉秸秆栽培中,各菌株间的产量、木质素降解率差异明显,且木质素降解率对产量的总影响力最大。因此,棉秸秆栽培糙皮侧耳是可行的,为提高产量,宜选择木质素降解能力强的菌株用于生产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光照、温度、pH值、赤霉素和覆土厚度等条件处理对丹参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了丹参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丹参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0~25℃,在适宜的温度下,全光照比无光照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高,对pH值的适宜范围比较宽,在pH值为2~10范围内均可萌发,赤霉素对丹参种子的萌发作用不明显,种子最适覆土厚度为1.0 cm,最适贮藏时间为6个月,生产中建议随采随播。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重寄生真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产生的抗真菌物质(antifungal substances,简称AFS)的基本特性,本文从盾壳霉MCD培养物滤液的抑菌谱、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及紫外线照射稳定性4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盾壳霉AFS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三叶草核盘菌S.trifoliorum、小核盘菌S.minior等10种真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AFS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盾壳霉MCD培养物滤液经120℃处理30 min后,对核盘菌仍具有抑菌活性(抑菌率为49.5%)。不同环境pH对AFS的抑菌活性具有不同的影响,pH值为7,AFS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最强。此外,环境pH也影响AFS的稳定性,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1~14),尤其是在酸性条件下(pH 1~6),AFS活性稳定(抑菌率为81.1%~76.4%);AFS对紫外线照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盾壳霉抗真菌物质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这对于应用盾壳霉的抗真菌物质来防治油菜菌核病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川续断种子的萌发特性,为川续断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川续断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的光照、温度、pH值、赤霉素、覆土厚度、贮藏时间、贮藏温度等条件处理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川续断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是20~25℃,发芽率可达76.50%;(2)在适宜的温度下,全光照比无光照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高;(3)对pH值的适宜范围较宽,在pH值为2~10范围内均可萌发;(4)300mg/L的赤霉素对川续断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作用,其发芽率和发芽势都达到最高,分别为70.45%和35.83%;(5)川续断种子最适覆土厚度为1.0cm;(6)川续断种子不适宜长期贮藏,最适的贮藏温度为0℃。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昆药集团研制新药选出优质原药材,对引自西藏地区的拉萨大黄进行栽培了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的栽培实验,以求得到最佳的拉萨大黄产量。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的L_9(3~4)正交试验设计,共有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施氮量N、施磷量P、施钾量K和种植密度,每个因素均设3个不同的试验水平。运用直观及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的拉萨大黄鲜根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的主次因素为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施磷量,其中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云南丽江地区种植拉萨大黄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分别为纯N450 kg/hm2、P_2O_50 kg/hm~2、K_2O 45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正>灰霉病是大棚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在成宁市发生较重,严重影响番茄生产。为有效防治该病的为害,笔者介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技术,供生产上参考。1发病情况根据近年在咸宁市咸安区双溪、向阳湖、嘉鱼县新街、通城县隽水等地温室番茄大棚调查结果,灰霉病的发生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4月上中旬快速增长期。4月5日调查,病株率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