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6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4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从水牛分离到的伊氏锥虫广西株和湖北株的分类学地位,对2株伊氏锥虫的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2)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分析.用CLUSTALXl.83软件多重比对分析了序列差异,应用MEGA4.0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这2株水牛伊氏锥虫的ITS1-5.8S-ITS2 rRNA基因扩增产物分别为1 102 bp和1 095 bp,序列存在多态性,其中广西株的ITS-1序列长为340 bp,ITS-2序列长为582 bp,湖北株的ITS-1序列长为339bp,ITS-2序列长为587 bp.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这2株伊氏锥虫分布在同一大枝的不同亚群中.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在离心洗涤水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过程中以移液器吹打法和晃动离心管法重悬细胞对其活率的影响。对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初步收集到的PBMC,分别用移液器吹打和晃动离心管2种方法重悬细胞,离心洗涤后对细胞活率进行计数。结果发现,移液器吹打法得到的细胞活率为(74.9±2.6)%,而晃动离心管法使细胞活率达到(98.5±0.5)%,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在洗涤PBMC时,晃动离心管法重悬细胞能大大提高细胞活率,可为那些对细胞活率要求高的试验提供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绵羊和水牛在感染大片吸虫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细胞、嗜中性细胞、嗜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对大片吸虫很不易感,水牛对大片吸虫很易感。未感染绵羊和水牛的白细胞总数有较大的差距,分别为5 956(±825)个细胞/mm3血液和12 657(±1 053)个细胞/mm3血液。未感染绵羊和水牛的嗜酸性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小于5%。淋巴细胞占的比例最大,绵羊为59.5%,水牛达70.8%。感染绵羊和未感染绵羊的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细胞计数在感染过程中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感染后绵羊的嗜酸性细胞的数量迅速升高,在感染后4周(4W P I)达到高峰。而感染水牛和未感染水牛白细胞总数差异不显著,但嗜酸性细胞存在显著差异,感染后水牛的嗜酸性细胞的数量升高缓慢,到8 W P I达到高峰。结果提示嗜酸性细胞在感染绵羊中更加有效地参与了杀灭大片吸虫。  相似文献   
4.
对于未知病原体感染和多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应用常规PCR方法往往需要多次扩增筛选,相对费时、费力。而多重PCR能够在同一反应体系内扩增多个靶序列,可进行多病原体的快速鉴定。目前多重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在寄生虫病诊断方面,多重PCR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应用MTT比色法评价不同牛血清促细胞生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培养过程中血清的选择对细胞的促生长增殖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分别以商品新生牛血清、自制新生牛血清、自制成年牛血清培养成纤维细胞、骨髓瘤细胞、杂交瘤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来判断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而对血清质量作出评价。结果表明,自制新生牛血清具有良好的促细胞生长作用(相对生长率>0.96),并且3次试验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而成年牛血清和无血清空白对照组促细胞作用不明显。因此应用MTT比色法能够评价血清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证实奶牛附红细胞体的存在及研究其分类学地位,利用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分离纯化的疑似奶牛附红细胞体进行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克隆测序。结果扩增出长约1.5 kb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目的片段长度为1 439 bp,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外已发表的牛温氏附红细胞体(E.wenyoni)的16SrRNA基因片段同源性高达97.1%,暂称为中国广西株(E.wenyoniCGX)。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E.wenyoni和其他血营养菌在系统进化关系上组成了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病原最接近(75%),而与立克次体科的病原较远(55%)。分析结果支持了Nei mark等和Messick等提出的将这类血营养菌划归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文库载体序列与原组织蛋白酶表达序列标签(EST)设计引物,以大片吸虫cDNA文库为模板,进行Touchdown PCR与梯度PCR相结合的扩增反应,扩增产物克隆人pMD18-T载体。经鉴定后测序,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序列进行开放阅读框(ORF)、编码氨基酸序列、蛋白质同源性比较、二级、三级结构等分析;结果所获序列全长990bp,编码330个氨基酸,分子量36771.2u,等电点5.44;具有较明显的螺旋、片层和无规卷曲等二级结构,α螺旋占17.3%,β折叠占27.0%,无规卷曲占55.8%;具有2个较明显的跨膜区和2个疏水区,未发现明显的信号肽和糖基化位点;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显示其属于半胱氨酸家族;三级结构同源建模预测显示其与组织蛋白酶K(PDB number 2f7dA)有49%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附红细胞体体外交叉感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以下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1984年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将附红体列为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i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在不同动物中寄生的附红体各有其名,如绵羊附红体(E.ovis)、猪附红体(E.suis)、牛附红体(E.wenyoni)、人附红体(E.humanus)等。迄今已发现和命名的附红体有14种。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人及动物附红体感染。目前该病的流行病学尚不清楚。调查发现,附红细胞体病没有严格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年龄阶段性,…  相似文献   
9.
问 养猪场容易发生附红细胞体病,请问该病是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怎样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两种病原诊断方法并探索二者之间在奶牛感染中的关系,本研究针对两病原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感染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15bp和237bp。敏感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表明,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154pg和0.105pg;与猪肺炎支原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鸡艾美耳球虫、牛双芽巴贝斯虫无交叉反应。35份临床血样检测结果为:奶牛附红细胞体阳性率22.89%,伊氏锥虫阳性率8.89%,其中共感染率为2.89%。临床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诊断,特别适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