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商品化非洲猪瘟病毒(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一致性和最低检测限等试验数据,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引物探针为金标准,以62份已灭活的ASFV阳性田间样品、32份阴性田间样品和P72基因核酸标准物质为检测对象,对农业农村部公布许可的其中17个厂家生产的商品化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开展了试验特性方面的比对研究。结果显示,17个厂家生产试剂盒的敏感性最低为77.4%,最高为96.8%,特异性最低为87.5%,最高为96.8%,均未达到100%,且有一定差别;12个厂家的试剂盒与OIE推荐引物探针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其余5个厂家的试剂盒与其一致性一般(0.4Kappa值0.75);17个厂家的试剂盒均可检测到的最低稀释度为5.9×10~3×2~(-3)拷贝/μL,但不同厂家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有所差别,其中5个试剂盒可检测到的最低稀释度为5.9×10~3×2~(-3)拷贝/μL,2个试剂盒为5.9×10~3×2~(-4)拷贝/μL,6个试剂盒为5.9×10~3×2~(-5)拷贝/μL,3个试剂盒为5.9×10~3×2~(-6)拷贝/μL,1个试剂盒至少为5.9×10~3×2~(-7),且大部分国产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比进口试剂盒低。本研究为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筛选和比对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两个阶段的随机抽样检测,结合问卷调查,获得大连市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及感染风险因素,初步了解了当地养羊场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实践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羊布鲁氏菌病场群血清流行率为8.89%(95%CI:6.14%~11.63%)。从饲养模式看,调查的6个种羊场均无布鲁氏菌病感染,而商品代饲养场和散养村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分别为13.33%(95%CI:5.64%~21.03%)和8.21%(95%CI:5.24%~11.17%),差异不显著(X~2=1.93,p=0.170.05)。从饲养品种看,不同品种羊群之间的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差异也不显著(X~2=0.15,p=0.93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养羊场户共用种公羊""产后胎衣丢弃和喂狗""流产物喂狗""与其他养羊场户共用交通工具""近一年羊贩子进羊圈""近一年在交易市场买卖羊"等行为是羊群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风险因素,而"购入前检测布鲁氏疾病"是显著的保护性因素。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近一年在交易市场买卖羊"(OR=4.91,95%CI:1.57%~15.35%)"流产物处理不当"(OR=1.87,95%CI:1.06%~3.30%)是主要的羊群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因素。"知信行"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市养羊从业者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较好,说明兽医部门的宣传工作有成效。但从行为实践角度来看,仍有部分养羊场户存有侥幸心理,在日常养殖和生活中不采取降低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偏倚可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从方向上又可分为正偏倚、负偏倚和颠倒偏倚。作为一种系统误差,偏倚可产生于兽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设计、实施到推论等各个环节,可导致调查研究结论偏离乃至背离真实情况,必须加以控制。本文对兽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常见偏倚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例对不同的偏倚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广大兽医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奶牛蹄病的病因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蹄病是指奶牛蹄部的病理变化,包括蹄病和蹄变形。奶牛蹄病是奶牛业的主要疾病之一,与乳房炎和生殖系统疾病共同构成奶牛饲养业的三大制约因素。奶牛蹄病是奶牛的常见疾病,从疾病的病理表现分为蹄底溃疡、白线损伤、蹄底脓肿、趾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控主要采取免疫的策略,现行的免疫方案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各地区和养殖企业应结合本地区和/或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自己特色的免疫方案,更好地指导动物的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7.
2018年8月,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病例在辽宁省被发现。随后,全国各地区相继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如何控制、净化非洲猪瘟,已成为国内整个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掌握辽宁省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状况,分析生物安全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作用,开展了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辽宁省部分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的规模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没有出猪台、饲料进场不消毒、人员与车辆进出管理不严、防疫管理混乱等,是疫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对辽宁省56个未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的规模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些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普遍低下,主要表现为:缺乏最基本有效的防护隔离硬件设施,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缺少验证消毒灭源等生物安全手段实施效果的经验和方法,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对饲养场风险点进行评估和分析;饲养场从业人员的"知信行"水平普遍较低。综合分析认为,辽宁省生猪养殖业的生物安全水平与疫病防控需要有很大差距,而规模场生物安全水平低下、从业人员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和知识,是当前疫病防控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今后需要通过政府扶持、业务部门指导和培训,对饲养场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通过改进硬件、完善制度、加强宣传培训等措施,全面提高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大连市全部11个奶牛场开展抽样调查,通过设计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案并结合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大连市奶牛场副结核病流行状况以及奶牛场从业人员对副结核病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大连市奶牛场副结核病平均个体血清流行率为17.23%(95%CI:15.99%~18.74%),场群真实流行率为100%;年龄、胎次是奶牛副结核病重要的风险因素;奶牛副结核病是导致大连市奶牛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连市奶牛场从业人员对副结核病的认知程度有限,部分规模场对本病认识不足,导致部分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研究结果提示,大连市需重视对奶牛副结核病的防控,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阻止本病的继续蔓延并在有条件的场户开展净化;各奶牛场应严格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在引进奶牛时严格检疫,防止引进阳性牛、隐性感染牛;兽医部门应该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奶牛场工作人员对副结核病的判断力,提高其防范副结核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2014年3月9-17日,辽宁省北镇市和黑山县的两个养羊户发生小反刍兽疫,为了解疫情来源并评估疫点向外传播疫病的风险,开展本次调查。调查发现本次发病局限于2户羊群中,在总共67只羊中检出24只PPR疑似病例,其中11只死亡。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该起疫情被确定为输入性小反刍兽疫;来源追踪分析显示发病羊来自S省某活羊交易市场;扩散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起疫情向周围羊场扩散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重大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型恒温扩增技术。LAMP技术不需要特殊的精密仪器设备,结果观察和判定直观,且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特别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及基层普及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推广价值。作者就LAMP技术的原理、反应过程、操作过程及其在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