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开展"科技创新课题"不仅是国家教育部对各高校的要求,也是华南农业大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施之一.在论述了"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如何以此为平台来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弓形虫虫株529bp重复序列的PCR扩增、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首次对中国来源于不同宿主、不同地域的9个弓形虫虫株(ZS1人株、PY猪株、GY猪株、ZC猪株、NT猪株、ZS人株、SH人株、CN猪株、QHO绵羊株)以及国际标准强毒RH株之间在529 bp重复序列的变异进行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的分子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以及弓形虫病的防制奠定基础。【方法】抽提基因组DNA后,用PCR方法对10个虫株的529 bp重复序列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于pGEM-T Easy质粒载体,再经菌落PCR及酶切鉴定阳性克隆,然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10个弓形虫虫株的529 bp重复序列都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变异范围为0.8%~2.9%。变异主要位于第32~55位碱基之间,这些碱基变异与虫株的宿主来源、地域来源及毒力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529 bp重复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弓形虫与其它寄生虫的种间鉴定,但不适合用于研究弓形虫的种内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3.
小鼠隐藏管状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试验小鼠体内分离的蛲虫样品PMZ1-5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1)的部分基因(pcox1)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网上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其线粒体pcox1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获得pcox1有效序列373 bp,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5个蛲虫样品之间的变异很小,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序列相似性为99.73%~100%,BLAST分析结果表明为隐藏管状线虫,与同属的Syphacia montana序列差异性为5.24%~5.68%.结果表明,隐藏管状线虫的pcox1序列种内变异很小,种间差异明显,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蛲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片形吸虫第一内转录间隔区DNA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不同地区的片形吸虫虫株为研究对象,经PCR扩增出了ITS-1部分基因片段,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并结合序列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区片形吸虫ITS-1 DNA的多态性。不同地区的样品经SSCP分析,显示3种带型,第1种为大片形吸虫的带型,第2种为肝片形吸虫的带型,第3种为2种带形的混合带型。广西区样品和大部分贵州省样品属于大片形吸虫带型;四川省、黑龙江省和部分贵州省样品为混合带型;南京市和甘肃省样品为肝片形吸虫带型或混合带型。测序结果表明,根据ITS-1基因的序列变异位点可区分2种片形吸虫;表现为混合带型的样品在变异位点具有多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ITS-1片段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以区分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同时也证实,在我国除了这2种片形吸虫外,还可能存在着“中间型”的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6.
 运用PCR方法以保守引物NC5及NC2扩增了从广东阳江地区猪体分离的食道口线虫rDNA 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序列。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用PCR技术及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对阳性菌落质粒DNA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片段大小为828 bp,包含部分的18S、28S及全部的ITS-1(362 bp)、5.8S(153 bp)及ITS-2(217 bp)序列。序列比较表明,该食道口线虫为有齿食道口线虫。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猪有齿食道口线虫的ITS及5.8S序列,为食道口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与线虫感染性相关的基因,本研究以猪蛔虫为对象,构建猪蛔虫感染期幼虫差异表达消减cDNA文库,为研究线虫期特异性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分别提取感染期幼虫和其它各期幼虫及成虫的总RNA,纯化mRNA后,采用Clontech公司PCR-selectTM试剂盒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并进行抑制消减杂交(SSH),构建猪蛔虫感染期幼虫差异表达的消减cDNA文库,并采用Southern斑点杂交进行消减效率的检测。随机从文库中抽取45个克隆进行测序及在线BLAST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感染期幼虫差异表达的消减cDNA文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在得到的41个表达序列标签(ESTs)中,有40个ESTs与已报道的基因有较高的相似性,主要代表猪蛔虫第三期幼虫基因和成虫头部基因,有1个cDNA片段可能代表新基因。猪蛔虫感染期幼虫差异表达消减cDNA文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幼虫发育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cDNA微阵列芯片技术,从所构建的猪蛔虫雌、雄成虫cDNA消减文库分别挑取1044和1119个克隆,PCR扩增其插入片段,经纯化后点样于预先处理好的基片上(双点杂交),制备成cDNA微阵列芯片。将分别标记荧光素Cy3-dUTP和Cy5-dUTP的雌虫和雄虫cDNA探针,与制备好的cDNA芯片杂交(平行进行反标杂交试验)。根据每个点杂交后的Ratio值,筛选出双点杂交和正反标中都同时具有表达差异的基因克隆共1559个。将表达差异最明显的前831个克隆进行测序,获得720个有效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雄虫特异表达的主要精于蛋白和雌虫特异表达的卵巢信息蛋白的基因序列多数与新杆属线虫存在同源性,有31个可能是新的ESTs。性别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相关生物信息的获得为下一步研究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RNA干扰(RNAi)的概念、线虫中RNAi的作用机理、RNAi的三个分子特性,即可遗传性、转移性RNAi的放大效应和RNAi信号的传播特性。从模板dsRNA的获取、dsRNA的导入和线虫中RNAi效应的检测方法三个方面概述了应用RNAi技术研究线虫基因功能的试验方法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欧氏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ogmorhini)和玛氏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margolisi)是属于欧氏对盲囊线虫复合种中的两个种,前来自于南半球,后来自于北半球,二在地理分布和宿主特异性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本研究用γ^33P对引物进行标记,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和DNA序列分析技术对来自南半球两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欧氏对盲囊线虫和北半球种群的玛氏对盲囊线虫在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Ⅰ基因(nad1)部分序列的差异及种群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南半球两个种群的序列相似性很高,而北半球种群与南半球种群的序列相似性则相对较低,它们之间had1部分序列种间遗传差异大于种内,且存在着2个可作为区分两的遗传标记。种群遗传关系分析也表明:北半球的玛氏对盲囊线虫种群作为一个独立的新种而区别于南半球的两个欧氏对盲囊线虫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