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剑飞  曾志南  宁岳  巫旗生 《水产学报》2016,40(7):1099-1105
为了评价底栖动物增殖放流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风险,通过现场调查、已有文献资料分析和专家咨询,建立了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应用该体系对5种增殖放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西施舌、紫海胆、韩国文蛤和泥东风螺为"中"风险等级;波纹巴非蛤为"低"风险等级。本研究可为今后增殖放流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9个采样点27个样本的底栖动物调查分析,采用BI指数进行水质评价。保护区湿地核心区检出底栖动物35种,水质评价为清洁至轻污染;缓冲区、试验区各检出底栖动物18种,水质评价为中污染至重污染。  相似文献   
3.
七里海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潇檬  曾昭春  郭冉  郭彪  夏辉 《河北渔业》2012,(6):33-36,67
2011年5月,通过对七里海水域(北纬38.60°-39.00°,东经118.15°-118.17°)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存在浮游植物2门,9属,13种,平均数量为80.8万个/m3,波动范围为77.3万~84.3万个/m3,优势种为硅藻门的美丽曲舟藻;浮游动物3类4种,平均数量为0.62万个/m3,波动范围为0.50万~0.74万个/m3,优势种为被囊类的长尾住囊虫和毛颚类的强壮箭虫;底栖动物6种,隶属于2门,3属,平均生物量为2.638kg/m3,波动范围为1.405~3.650kg/m3,优势种为双齿围沙蚕和日本沙蚕。该海域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0.005 6mg/L。综合分析说明,本水域水体有一定程度的污染,采取必要的措施治理恢复其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老江河底栖动物变化动态及渔业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1994年对老江河底栖动物进行了连续4a的季节采样,共获底栖动物32各,其中寡毛类8种,水生昆虫10种,软体动物12种,其他2种,底栖动物年的均密度变动于297-373个/m^2,年龄生物量变动于83.612-18.217g/m^2。对底栖动物的季节变动,多样性指数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底栖动物的渔产潜力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5.
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水源地水库溪流健康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及时了解水源地水库入库溪流的水生态健康状态对保障供水安全十分重要。依据2010-2011年对浙江省水源地汤浦水库的环境和底栖动物观测资料建立了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根据Shannon-Wiener指数、百分比模式相似性指数(PMA)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对参照条件进行量化并确立参照点群。从60个候选参数中筛选出6个核心参数参与构建B-IBI指标体系,采用四分法进行量纲的统一,以参照点群25%分位值作为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阈值,并对小于25%的分位值分布范围进行2等分,确立了水源地汤浦水库入库溪流健康评价标准:B-IBI>25.50,健康;B-IBI 12.75~25.50,亚健康;B-IBI<12.75,差。B-IBI分值与溶氧水平和pH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盐碱水域中的底栖动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75~ 1 994年对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 2 6个盐碱水域 (盐度 0 5 8~ 1 6 3 0、pH 8 46~ 1 0 1 0 ) ,进行了 92个点的采集。共见到底栖动物 1 0 3种 ,分别隶属于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昆虫类等 1 5个目。其中摇蚊科幼虫有 1 1个属、 48个种。其余为蠓蚊科幼虫、颤蚓科、锥实螺科、扁卷螺科、科、伪蜓科、划蝽科、牙虫科、叶科等种类。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水域的共同特点是以摇蚊幼虫为优势种群 ,其中花纹前突摇蚊幼虫和羽摇蚊幼虫出现率最高 ,均为 3 0 8%,其次为穴居摇蚊幼虫 ,出现率为 2 6 9%。其它底栖动物如鞘翅目牙虫科幼虫和寡毛纲颤蚓的出现率均为2 3 1 %。对水体主成分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 ,决定底栖动物分布和种数的主要因素是与总硬度、盐度和总碱度相关的水化学特征 ,其中底栖动物种数与总碱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R2 =- 0 3 4 2 ,n =2 6 ,P <0 0 5 )。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秦岭丹江流域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规律,为水域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生态环境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春季在秦岭丹江流域,选取6个样区16个样点,采集样品,调查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鉴定出底栖动物18种,隶属3门4纲14科,其中水生昆虫类最多,分属10科13种,占总数72.2%;软体动物3种;寡毛类2种。四节蜉属(Baetis)动物的出现频率最高,达68.8%。春季丹江流域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卵萝卜螺(R.ovata)、四节蜉(Baetis)、摇蚊幼虫(Chironomid larvae)、克拉伯水丝蚓(Limnodrilus ciaparedianus),食底泥者是秦岭丹江流域底栖动物主要的功能摄食类群,共有8种。丹江流域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50头/m2,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表明,底栖动物Shannon-Weiner、Pielou、Simpson指数在不同样点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秦岭丹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但分布不均,反映出水域生态环境优劣差异。建议应加大对秦岭丹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治理,控制污水排放量,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丹江流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2010年春季,对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并对保护区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共40种,其中水生昆虫27种,占总种数的65%;寡毛类7种,占17.5%;甲壳动物4种,占10%;软体动物1种,占2.5%;其他动物2种,占5%。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群落主要由摇蚊幼虫和寡毛类组成。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3620 ind/m2和8.64 g/m2。聚类分析表明,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L样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其它样点差异明显。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生物学污染指数、科级水平生物指数和生物指数对保护区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
1994年夏季和秋季调查表明,岗更湖属碳酸盐类镁组Ⅰ型(CmgⅠ)淡水湖,水体总含盐量0.23~0.29;pH9.61(9月份),总碱度2.65~9.60mmol/L.该湖有12种浮游植物和7类浮游动物,仅于秋季见到水生昆虫和水丝蚓.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在夏季和秋季均为蓝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7月和9月)分别为45mg/L、2.6mg/L和0.228mg/L;浮游植物初级产量(O2)平均为4.25g/m2.本文讨论了生物区系与水化因子及鱼产潜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该湖水化学和水生生物学调查的结果与70年代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湋河的底栖动物现状及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03-2005-05对■河杨凌区段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以漆水河为参照,应用Trent 生物指数、Chandler记分系统、颤蚓类与全部底栖动物相比的生物指数、Goodnight修正指数和水生昆虫与寡毛类湿重相比的生物指数,同时结合水理化指标对■河水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底栖动物共9属.其中环节动物3属,水生昆虫6属;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728 ind/m2和11.56 g/m2,优势种属为水丝蚓属。■河水体已被污染为超V类水体,且造成漆水河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