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经过4个sou状幼体和1个大眼幼体期。大水温25-26℃,盐度15,光照度200-200Lx的条件下,从第一期sou状幼体出膜到大眼幼体出现历时12d;大眼幼体至第一期幼蟹出现为4-5d。作者观察的无齿相手蟹各期幼体的形态与Baba所描述的有些不同,尤其是各期sou状幼体第1,2颚足的刚体数本文结果均分别为不变的10根和4根,且按2,2,3,3和1,1,1,1有规律的排列,本文还对相手蟹属的幼体形态特征进行讨论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2.
河蟹溞状幼体培育期使用孔雀石绿杀灭聚缩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石绿对河蟹(氵蚤)状幼体的48小时半数致死浓度Ⅰ期幼体为1.89ppm,V期幼体为7.45ppm。在河蟹工厂化育苗中如果发生聚缩虫感染,可采用孔雀石绿1ppm浓度全池泼洒、10~12小时内排出药液水、技入新水的方法杀灭聚缩虫,不会影响河蟹(氵蚤)状幼体的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3.
1991年4月,从长江口采回细指长臂虾抱卵亲虾,至实验室进行幼体培育。孵化后的幼体,在水温22℃.盐度12、饵料充足的条件下,有规律的每2d蜕皮1次,经10个状幼体期,变态为仔虾。如在发育后期遇饵料不足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则幼体须经11次蜕皮后,始能发育为仔虾。  相似文献   
4.
2001年,营口地区对虾育苗期间幼体发生了严重的真菌病害,为了掌握和了解本地区对虾育间苗体真菌感染流行的规律,给今后对虾育苗防治真菌病提供参考,对3家对虾育苗场的发病情况进行了真菌感染的调查与菌体分离培养,认为此次感染流行为垂直传播病源来自种虾及其卵块。  相似文献   
5.
 2001年4~6月对辽宁盘锦辽河三角洲地区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试验池中的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Z1~Z5的变态率分别为(77.8±11.3)%,( 67.9±24.2)%,( 47.5±20.7)%, ( 51.1±32.9)% 和( 63.8±27.5)%; 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在池塘中主要集中在上风位,约占43.7%~65.6%,下风位则分布较少,为14.2%~20.1%;在垂直分布方面,Z1~Z4系底层>表层, Z5则相反,表层>底层。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昼夜水平移动主要受风向的影响,有风时它们向上风位方向移动,无风时它们则在池塘中分布较为均匀。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昼夜垂直移动主要收光照的影响,白天它们主要分布在水体中下层,夜间弱光照或无光时,它们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6.
两种药物对脊尾白虾各期(氵蚤)状幼体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水实验法进行甲醛和孔雀石绿对脊尾白虾 (Exopalaemoncarinicauda)各期状幼体 (Z1~Z6)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pH值为 7 9± 0 5、水温 (2 6 0± 0 5 )℃的条件下 ,甲醛对脊尾白虾Z1~Z6的半致死浓度 (48hLC50 )分别为 176× 10 -6,16 7× 10 -6,15 0× 10 -6,16 7× 10 -6,113× 10 -6,5 5× 10 -6,安全浓度 (Cs)分别为 30× 10 -6,17× 10 -6,32× 10 -6,11× 10 -6,4× 10 -6,9× 10 -6;孔雀石绿对脊尾白虾Z1~Z6的 4 8hLC50 分别为 0 4 5 1× 10 -6,0 4 4 8× 10 -6,0 5 91× 10 -6,0 4 4 0× 10 -6,0 380× 10 -6,0 15 8× 10 -6,Cs分别为 0 0 6 9× 10 -6,0 0 5 8× 10 -6,0 10 2× 10 -6,0 0 90× 10 -6,0 0 71× 10 -6,0 0 34× 10 -6。其中Z5和Z6对以上药物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8.
河蟹生态育苗池中几种常见生物对其溞状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研究了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最常见的糠虾、利氏才女虫幼体(PLL)、桡足类与河蟹溲状幼体(Z)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糠虾严重影响Z的存活与变态,其密度达3个/L时可使育苗绝产,应彻底杀灭。PLL对Z的危害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加剧,当PLL达500个/L时即严重危害Z1的变态(变态率为40%,对照组为80%);在无轮虫的情况下Z1的变态率更低(30%)。Z1可摄食体长小于0.4mm的PLL,Z5则完全可以PLL  相似文献   
9.
甲醛对中华绒鳌蟹各期溞状幼体及隐藻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水试验法,用甲醛对中华绒螯蟹各期状幼体及隐藻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分别为:Z1:24hLC50为41.214mg/L,48hLC50为33.364mg/L,SC为3.34mg/L。Z2:24hLC50为125.497mg/L,48hLC50为54.258mg/L,SC为5.43mg/L。Z3:24hLC50为143.617mg/L,48hLC50为93.817mg/L,SC为9.38mg/L。Z4:24hLC50为200.679mg/L,48hLC50为98.414mg/L,SC为9.84mg/L。甲醛对Z5的毒性状况比较特殊,虽经10次试验仍无规律性。试验表明,30mg/L以下的甲醛,24小时内波海红胞藻全部成活,甲醛对波海红胞藻的6hLC50为:90mg/L,12hLC50为:60.77mg/L,24hLC50为:57.5mg/L。一定浓度的甲醛可杀死苗池水中的赤潮生物,蓄水池中的赤潮生物可用含氯化合物杀灭,以降低赤潮生物对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毒性,提高幼体的变态成活率和育苗产量。  相似文献   
10.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经过4个sou状幼体和1个大眼幼体期。大水温25-26℃,盐度15,光照度200-200Lx的条件下,从第一期sou状幼体出膜到大眼幼体出现历时12d;大眼幼体至第一期幼蟹出现为4-5d。作者观察的无齿相手蟹各期幼体的形态与Baba所描述的有些不同,尤其是各期sou状幼体第1,2颚足的刚体数本文结果均分别为不变的10根和4根,且按2,2,3,3和1,1,1,1有规律的排列,本文还对相手蟹属的幼体形态特征进行讨论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