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松花江哈尔滨段春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春季,对松花江哈尔滨市段底柄动物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哈尔滨市段底栖动物共51种,其中水生昆虫34种,占总种数的66%;软体动物10种,占20%;环节动物6种,占12%;甲壳动物1种,占2%.密度和生物量在各采样断面有较大差异,密度的变化范围为48~6248ind/m2,平均值2014ind/m2;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0.32~1546g/m2,平均值347.82g/m2.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表明,松花江哈尔滨市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组内相似性高,组间差异大,多维标度分析(MSD)结果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同时,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等5个指数对松花江哈尔滨市段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江哈尔滨市段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地区密养淡水鱼塘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塘养殖是珠三角地区淡水渔业生产的主要形式。2012年5月~12月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乌鳢(Channa argus)等该地区几种主要密养淡水品种鱼塘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水体理化环境因子,并选取pH、溶解氧(DO)、非离子氨(NH3)、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透明度等10项因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负荷比对监测参数进行单项评价,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池塘水质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4种密养淡水鱼塘营养盐负荷高问题突出,NH3、NO3^--N、NO2^--N、TN和TP为池塘中的主要污染因素;草鱼池塘主要污染物为NH3和TN,其污染负荷合计为37.58%;云斑尖塘鳢池塘主要污染物为NH3、NO3^--N和TN,其污染负荷达59.37%;大口黑鲈池塘的主要污染物为NH3、TN、NO3^--N和NO2^--N,其污染负荷高达66.80%;乌鳢池塘的主要污染物为TN、NO3^--N、TP和NH3,其污染负荷达59.43%;对CODMn的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池塘水体中还原性有机质含量高;由综合污染指数判定,所有池塘水体均为"重污染"等级,并超出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2009年9月和2010年8月),对大中型水库水源地鱼类生物完整性(F-IBI)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根据研究区域的鱼类区系和水库生态系统特点,经过备选参数的筛选,构建了12个参数的F-IBI指标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5座水库(编号A~E)的水生态健康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B、C和E3个水库F-IBI得分为42、48和46,生物完整性评估等级均为"好";D水库F-IBI得分为32,评价为"一般";A水库F-IBI得分26,评价为"差"。评价结果与5座水库的I、II类水质达标率的分级结果大致相同,表明该F-IBI评价体系应用于浙江省水源地评价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浑河干流水质状况,基于2010年浑河干流水质监测数据,选用化学需氧量、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总磷和石油类等7项监测项目,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浑河干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浑河干流阿及堡、戈布桥和东陵大桥断面水质较好,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七间房、砂山、七台子和于家房断面水质较差,不能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根据各断面评价因子权重分析,七间房断面主要影响因子为氨氮;砂山断面主要影响因子为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次之;七台子断面和于家房断面的主要影响因子均为氨氮和总磷。从浑河干流整体考虑,氨氮超标为河流部分水质断面超标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和2010年8月依次对浙江省4座大中型水库水源地的浮游生物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对22个备选参数的筛选,构建了以藻类密度、藻类平均体重、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潜在产毒藻类丰度、不可食藻类密度比为入选参数的浮游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进一步利用该评价体系对4座水库的水生态健康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4座水库的P-IBI评价分值依次为1.216、5.157、3.304和3.542;P-IBI等级依次为差、优、良、良。评价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浙江省水源地的富营养化、藻类水华风险程度等水生态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珠江口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应用VB编程语言在各类海水水质指标浓度区间内生成足够多的随机分布样本,以此作为海水水质评价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检验和测试样本,利用训练后的海水水质评价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珠江口2002~2003年水质状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训练后的海水水质评价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能够准确评价未知海水样本的水质类别;2002~2003年珠江口的水环境总体状况较差,绝大部分区域属于II~IV类海水,在其分布上,珠江口西部海域水质状况好于东部海域,这是由于珠江口东部沿岸城市东莞和深圳较大的排污量和繁忙的海上运输所引起。 相似文献
7.
于2008年8月对湖南省西洞庭湖区40个典型养殖水体的浮游植物和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40个养殖水体中共发现浮游植物67属101种,优势种类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十字藻(Crucigenia apiculata)、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集星藻(Actinastrum hantzschii)、卯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羽纹脆杆藻(Fragilaria pinnata)、简单舟形藻(Navicula simplex)、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植物平均密度高达3.19×10^7个/L,变动范围9.46×10^4~1.32×10^9个/L。浮游植物密度与蓝藻密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40(P〈0.000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00~3.74。利用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多样性指数作为水体状况评价指标,初步评价表明,对于人工养殖水体而言,采用半精养模式的水体污染程度相对最轻。 相似文献
8.
横江中下游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对横江中下游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现存量、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评价了横江流域水质营养状况。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6科33属78种(含变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藻类总种数的71.80%和16.67%。优势种主要有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 C.A.Ag)、偏肿桥弯藻(Cymblla veatricosa Kütz)、短小舟形藻(Navicula exigua(Grey.)Mull.)、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agare Bory.)、系带舟形藻(Navicula cincta(Ehr.)Kütz)、中型脆杆藻(Fragilaria intermidia Grun.)、长鼻空星藻(Coelastrum proboscideum Bohl.)、吻状隐藻(Cryptomonat rostrata)等。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232×105~4.255×105cells/L,水富小岸坝河口(S1)最高,盐津撒渔沱(S3)最低,平均值为3.392×105cells/L;生物量为0.443~1.330 mg/L,最高和最低仍分别出现在水富小岸坝河口(S1)和盐津撒渔沱(S3),平均值为0.779 mg/L。7个采样站点,Shannon-Wiene多样性指数(H)为4.01~4.43,张窝水电站库区(S2)最低,大观河大关县城(S7)最高,平均为4.22;Pielou均匀性指数(J)为0.74~0.83,张窝水电站库区(S2)最低,洛泽河水电站库区(S4)最高,平均为0.80。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结果表明,横江中下游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分布格局均匀,水质总体上为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9.
周丛藻类是新疆跨境河流土著、特有鱼类重要的基础饵料资源,研究其种群结构及评价水质,以保护该地区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2013年5、7、9、10 月,在新疆跨境河流——伊犁河全流域选择8个样点,对周丛藻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伊犁河周丛藻类隶属5门41属145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113种(占77.9%),依次是蓝藻门14种(9.7%)、绿藻门13种(9.0%)、裸藻门4种(2.8%)和黄藻门1种(0.7%)。优势种主要为硅藻门的嗜盐舟形藻、偏肿桥弯藻、普通等片藻以及蓝藻门的皮状席藻等。研究期间,伊犁河周丛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均值分别为1331.7×106 ind/m2、1908.5 mg/m2。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0.73、3.24、0.60和3.9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伊犁河周丛藻的密度与流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总氮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水温、盐度、氟化物、总硬度、钙离子呈显著的正相关;周丛藻类的生物量与流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水温、硝态氮、氟化物、总氮呈显著的正相关。基于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Margalef、Pielou)、指示生物法与硅藻耐受性指数等方法的水质评价结果大体上一致,综合评价结果:昭苏解放大桥、雅玛渡和伊犁河大桥水质相对较差为β-中污型,其余采样点水质均处于较好状态为寡污型。整体上伊犁河流域水质趋于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更为全面考察水质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模糊集理论和贝叶斯理论引入河流水质评价中,建立了三角模糊数-贝叶斯方法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选取2016年7月九洲江跨省交界处5个断面的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作为水质评价因子,将该模型应用于九洲江跨省段的水质评价中。结果表明,九洲江文车桥、圭地河下游、温水浪、山角、石角蟠龙桥断面水质区间数分别为[3.320,3.365]、[3.120,3.179]、[3.178,3.196]、[3.432,3.428]、[3.404,3.470],均在[3,4]区间范围,为III类水质;断面水质优劣排序为:石角蟠龙桥山角文车桥温水浪圭地河下游。该模型与综合污染指数法相比,断面水质优劣排序情况一致,除圭地河下游断面外,其他断面的水质评价结果也一致。由于模型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历史先验信息,并采用了三角模糊数及区间数的结果表达方式,有利于更客观反映流域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