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世界传统经济渔业资源的衰退,头足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对其资源状况、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不断地开展。角质颚是头足类的主要捕食器官和硬质组织之一,具有结构稳定、耐腐蚀、储存信息良好等特点,可作为分类和生物学研究等的重要材料。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成果,系统描述了角质颚的形态特征,对其在头足类生物学和分类地位、资源量估算、捕食动物的食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做了综述。分析认为,尽管角质颚在头足类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其在年龄鉴定和资源评估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鲷科(Sparidae)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目前已报道世界有34属133种,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带至热带水域,在世界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此类群系统学研究已有250多年历史,但是在亚科、属、种(亚种)等不同分类阶元上仍然存在颇多争议和疑问,有必要对其进行深人研究.本文总结了近百年来有关鲷科鱼类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的文献资料,厘定了中国鲷科鱼类的有效物种和种名,修订了过去文献中出现的主要同物异名和错误的命名种,初步确认中国鲷科鱼类现有7属18种(或亚种);在探讨鲷科鱼类分类地位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中国鲷科鱼类系统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深入研究M科鱼类以合理保护和利用其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软水母样品系“延平”II号调查船于2007年1月和4月在台湾海峡20º849’~27º056’N,114º920’~121º241’E水域采集的。根据台湾海峡模式标本,本文描述了软水母亚纲二新种:黑背多管水母,新种Aequorea atrikeelis sp. nov. 和波状触丝水母,新种Lovenella sinuosa sp. nov.。兹将二新种主要鉴别特征描述于下:
黑背多管水母,新种:伞扁平,略呈凸透镜形;胃宽约为伞径1/2;口唇23个,简单,片状,口唇数比辐管数少二倍;辐管47条;生殖腺线状,几乎延伸整条辐管;缘触手14条,触手基球宽锥状,有1个背龙骨突,覆盖着黑色素斑块;每二条触手间有3个(2~4)退化缘疣;所有触手基球和缘疣均有向轴排泄乳突;每二条辐管间有1个平衡囊。
波状触丝水母,新种:4个生殖腺线状,生殖腺中线纵向分开两侧,每侧有不规则波状皱褶,生殖腺从垂管近基部沿着辐管到接近环管;4条主辐位缘触手,基球很大,在背轴隆起突出,具黑色素斑块,每个触手基球两侧具有8~10对侧丝;每二条触手间有6~7个退化缘疣和7~8个平衡囊;缘疣无侧丝,疣顶端具黑色斑点。
关键词:软水母亚纲;分类;新种;台湾海峡
中图分类号:Q958.8; S932.8 文献标识码:A 相似文献
4.
应用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11种中国近海习见头足类(Cephalopoda)共计97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oxidase I,COI)基因片段,与GenBank收录的19种95条头足类同源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头足类COI基因存在碱基插人缺失现象,杜氏枪乌贼(Uroteuthis duvauceli)插人缺失位点数多达33个;碱基组成偏倚明显,A+T含量(66.70%)显著高子G+C(33.30%)含量.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29个物种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72,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20-2 4)是种内遗传距离的28.11倍.针对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Uroteuthis edulis,Photololigo edulis)分类和命名的分歧,DNA条形码分类结果显示,该物种与枪乌贼属(Loligo)和尾枪乌贼属(Uroteuthis)的COI基因同源性较低,不支持将其划归到Lolig.或Uroteuthis.近爱尔斗蛸属(Pareledone)6个代表物种的种间遗传距离较小(0.0120-0.0385),对于此类变异程度较低的物种,DNA条形码仍可准确区分,但其种间遗传距离的阈值尚待深人探讨.系统发育树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COI基因在种、属水平的分类鉴定及其系统进化关系与传统方法所得结果一致性较高,分别为100%,91.67%;科、目水平的一致性略低,分别为80%和66.67%.可见,线粒体COI基因作为头足类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定中适用性较高,亦适用于种属水平的系统进化分析,是形态学分类系统的必要补充和佐证. 相似文献
5.
蓝子鱼科的系统研究概况及我国蓝子鱼科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子鱼科鱼类隶属于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印度太平洋及地中海东部海域。目前全世界共27种,包括1科Siganidae,1属Siganus,2亚属Siganus和Lo。在我国累积记录有13种,种类较为丰富,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及台湾海域。文章主要从蓝子鱼的研究意义、分类研究简史、生物学特性及我国蓝子鱼科鱼类的研究展望等4方面对本科鱼类进行综述,以期使人们对蓝子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华南沿海养殖近江牡蛎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江牡蛎是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对象,在华南沿海养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根据肉的颜色,近江牡蛎通常被珠江三角洲蚝民称为“赤蚝”和“白蚝”,但它们的贝壳形态极其相似。近江牡蛎分类鉴定研究已被探讨多年,传统的形态学、解剖学等已不能完全解决近江牡蛎的分类问题。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近江牡蛎分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文章综述了近江牡蛎分类研究进展,综合有关研究报道认为华南沿海养殖的近江牡蛎可能是3个物种的混合体:“赤蚝”可能是一个新种,而“白蚝”含有香港巨牡蛎和有明巨牡蛎2个物种。 相似文献
7.
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单胞菌(Aeromonas)是一类人和水产经济动物的严重致病菌,本文从青岛某中华鳖养殖场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病灶部位分离一株病原菌HBJY01,对该菌进行鉴定。采用传统鉴定方法结合HBJY01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克隆的方法,鉴定该菌的属种(Aeromonas)。结果表明传统鉴定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一致。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HBJY01感染健康中华鳖,死亡率100%,症状与不明原因死亡的中华鳖大体相同。取其病变肝脏分离到相同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介螅水母科Hydractiniidae L.Agassiz,1862介螅水母属Hydractinia van Beneden,1841二新种,即螺旋介螅水母,新种Hydractinia spiralis sp. nov.和反曲介螅水母,新种Hydractinia recurvatus sp.nov.,兹将二新种主要鉴别特征描述于下:螺旋介螅水母,新种:伞无顶突;垂管长圆柱形,约为内伞腔深度2/3;口腕简单,末端具成束刺胞;生殖腺很大,呈椭圆形,几乎覆盖整个垂管间辐位,无水母芽;缘触手6条,4条主辐位,另2条仅在相对间辐位,基球延长锥状,同样大小,无眼点,触手长,近端2/3粗壮,远端1/3变细,具螺旋状刺胞。反曲介螅水母,新种:伞无顶突;垂管短小,呈方形;胃柄显著,约为垂管长度1/2;口有4个主辐位口唇,延长成向上反曲的短口腕,末端具成丛刺胞;4个卵圆形生殖腺,附在二个反曲口腕之间的垂管间辐位,无水母芽;缘触手16条,触手基球膨大,呈锥状,同样大小,整条触手具环状刺胞,末端略膨大,呈椭圆形。 相似文献
9.
头足类被认为是未来重要蛋白质来源之一。生殖系统是头足类的重要系统之一,不仅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繁殖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且在分类学上也具有重要作用。分析认为,雌性个体的输卵管和缠卵腺在柔鱼类、枪乌贼类、乌贼类和蛸类间存在明显差别;十腕类的纳精囊位于口球内,而蛸类位于输卵管腺上;交配囊是耳乌贼亚科的特殊生殖结构,在小乌贼属的分类上具有一定意义。茎化腕是雄性头足类的重要生殖器官,也是重要的分类性状,各大类的茎化腕部位和特征有所差异;交配器为耳乌贼亚科茎化腕上的特殊结构,在分类上具有一定作用。绝大多数雄性个体的精囊结构复杂,其放射导管、连接管以及精团在帆乌贼科的分类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茴鱼属(Thymallus)是黑龙江水系特有的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本研究利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采自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同域分布的黑龙江茴鱼(T.grubii)、下游黑龙江茴鱼(T.tugarinae)及待定名种(T.sp.)3种茴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其种群遗传结构、分化水平及分类学地位,为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遗传学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黑龙江茴鱼、下游黑龙江茴鱼和待定名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7.3、18.2和15.3,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9112、0.9190、0.849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分别为0.8900、0.8980和0.8250,种群中的特有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4、37和43。黑龙江茴鱼与下游黑龙江茴鱼的遗传距离(Ds)最小(0.9617),下游黑龙江茴鱼与待定名种最大(1.8427),3种茴鱼的Fst为0.1575(P〈0.01),远大于黑龙江茴鱼、下游黑龙江茴鱼的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研究表明,黑龙江上游3种茴鱼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种间产生显著的遗传分化,结合3种茴鱼种间稳定而显著的形态学特征差异及其地理分布现状,支持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同域分布的3种茴鱼在属内各为独立种的分类学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