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对香溪河库湾进行每月1次的水温现场监测,分析研究了香溪河库湾水温结构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水温对春季水华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香溪河库湾水体下游水温高于上游,中、上游存在明显的底层温差异重流现象;垂向水温全年以正温层为主,春、夏季出现了水温分层现象;水温年变化明显,夏季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分析发现,水温的迅速上升是香溪河库湾2008年春季水华暴发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在春季水华暴发严重的区域,表征水温结构特征的水体稳定度与表层叶绿素a浓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水体稳定度对春季水华暴发的强弱程度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春、夏季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月变化,2004年和2005年5-8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共采集到仔稚鱼14 309尾,其中2004年5 921尾(平均密度109.6尾/网),2005年为8 388尾(平均密度186.4尾/网),属于24科,53属,约62种。2年均以5月份种数最少,但2004年6、7月种数最多,2005年以7月种数最多。2004年7月平均密度最大(311.9尾/网),5月最小(20.8尾/网),而2005年最大平均密度出现在6月(459.1尾/网),最小平均密度为8月(29.3尾/网)。2年春夏季的优势种前3位一致,均为刀鲚(Coilia na-sus)、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斑尾刺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长江口碎波带中,既栖息着洄游鱼类和河口性鱼类仔稚鱼,也栖息着沿岸和近海海水鱼类及淡水鱼类仔稚鱼。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出现量与长江径流存在着正比关系。根据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最优势种刀鲚仔稚鱼的出现和生长变化规律,建议不仅要限制深水张网和鳗苗定置网,还要充分治理沿岸生活污水排放,加强对沿岸碎波带保育场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是一种能够引起鲤科鱼类急性传染性病毒病-鲤春病毒血症(SVC)的病原,一旦暴发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在欧洲的鲤鱼养殖中广泛传播,主要症状为体内出血,腹膜炎及腹水。SVCV具有囊膜,暂时列为弹状病毒科水泡性病毒属。病毒基因组为线性单股不分段的负链RNA,长11019个核苷酸,主要包含5个基因,分别编码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和RNA聚合酶L。日前,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检测SVCV的行业标准是逆转录PCR法。本研究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感染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病毒基因组及其多肽特征,病毒的分类地位以及检测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春季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3
根据2000~2003年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态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浮游植物年际平均总量为2225 44×104ind/m3,长江口浮游植物数量最高(8262 17×104ind/m3),舟山渔场次之(91 16×104ind/m3),杭州湾水域最低(30 91×104ind/m3)。群落的多项生态指标反映出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仍处于不稳定状态,H′的变动幅度大,其水域生态系统较杭州湾和舟山渔场更为脆弱,承受的外界环境压力更强;海区浮游植物总量主要受控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等个别优势种,并决定浮游植物分布趋势,中肋骨条藻大量繁殖而造成年际间数量大幅波动,其中2001年浮游植物数量猛增,平均总量高达8262 17×104ind/m3,密集中心浮游植物数量已接近赤潮细胞密度;外海高盐水系入侵程度加强,与春季浮游植物高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长江口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1999至2005年每年的4~6月间崇明北滩渔业群落进行研究,对春季禁渔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实施长江春季禁渔前,崇明北滩渔业群落组成为11目、19科、25属、27种.实施长江春季禁渔后,该群落共出现鱼虾蟹等渔业生物30种,分别隶属于9目18科26属.群落优势种为凤鲚[Coilia mystus(Linnae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Richardson)]、红狼牙(鱼 )虎[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Hamilton-Bnchanan)]和狭颚绒螯蟹[Eriochier leptognathus (Rathbun)],单位质量小于20g的小型种类占绝对优势,鱼类幼体所占比例极大.多样性特征值平均指标为:Margalef指数1.50,Wilhm改进指数1.83,Simpson指数0.24,Pielou指数0.72.实施春季禁渔后该群落组成变化显著,复杂程度有所下降,多样性特征值仍大幅度波动,企稳回升趋势不明显.结果显示,春季禁渔对该群落的保护作用尚不明显,针对该群落的保护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对2015-2016年黑龙江不同地区的40个养殖场送检的鲤(Cyprinus carpio)进行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的细胞培养分离、PCR鉴定、病毒滴度测定、病毒表面糖蛋白(glycoprotein,G)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及基因分型研究.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来自4个不同养殖场的鲤组织样本能够感染鲤上皮细胞(epitheliomapapulosum cyprini,EPC)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收集病毒悬液分别称为Shlj1~Shlj4.PCR鉴定结果表明,该4株病毒均为SVCV.病毒滴度实验测算出SVCV Shlj 1~Shlj 4的滴度分别为106.28、106.88、107.57和106.38 TCID5o/mL.Shlj的糖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聚类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hlj 1~Shlj 4与GenBank收录的中国参考株A2、BJ0505-2和美国参考株USA、212364聚为一簇,同源性为98.4%~99.8%;Shlj 1~Shlj 4毒株之间的糖蛋白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8.6%~99.8%,其中Shlj 3与美国SCVC毒株USA、212364具有最高的核苷酸相似性(99.8%),Shlj 2与英国参考毒株880163具有最低的相似性(88.0%).糖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Shlj4中氨基酸突变最多,与另3个毒株差异较大.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Shlj 1~Shlj 4均为基因Ia型.本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地区2015-2016年间的SVCV检出率约为10%,并且来源于不同养殖场的病毒分离株的核酸序列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该结果进一步证明SVCV毒株在中国不同的鲤养殖环境中正在不断地进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 SVCV)糖蛋白编码基因的主要免疫原性决定区域,本研究对 SVCV 的糖蛋白基因进行截短表达,并用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了兔抗血清以分析其免疫原性。通过SOSUI以及DNAStar 6.0软件对SVCV糖蛋白基因的跨膜区、亲水性以及抗原表位进行分析后,采用RT-PCR 对该基因主要抗原决定区域编码片段进行扩增,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pGEX-Gtr,对其进行诱导表达后获得截短的 SVCV 糖蛋白的重组蛋白。将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复性后,作为免疫原制备兔抗血清,采用 ELISA法检测其效价,采用免疫印迹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该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结果显示,截短表达的糖蛋白编码基因长1317 bp,编码439个氨基酸(29~467),推测分子量为49.6 kD。利用该重组蛋白制备的兔抗血清,其与重组蛋白的反应效价为1∶64000,。免疫印迹及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该兔抗血清与SVCV-HN株能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与天然的病毒表面糖蛋白的免疫原性无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截短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可应用于免疫诊断技术研发与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长江安庆段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现状,于2015年4-6月对该江段鱼类进行调查,共采集鱼类36种,隶属于5目、11科、31属;其中鲤科鱼类占优势,占总种类数的52.78%。按生态习性划分,定居性鱼类占总种数的88.89%,江湖洄游鱼类占总种数的11.11%;按栖息空间划分,底栖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0.00%;按摄食类型划分,杂食性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4.44%。鱼类优势种为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渔获物中小型鱼类占据较大比例,大型鱼类比例偏低、规格偏小。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指数均值分别为2.114、3.476、0.248和0.670。与历史资料相比较,鱼类优势种的数量占比降低,群落多样性、丰富度较高,均匀度较为稳定,但个体小型化现象依然存在,渔业资源仍有衰退趋势。建议强化禁渔措施,确保安庆江段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春季东海区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5
研究了 2 0 0 3年春季东海区 (2 7°0 0′~ 34°0 0′N)禁渔线附近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根据各站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丰度 ,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该海域的浮游动物分为 5个群落。群落Ⅰ的优势种为 :中华哲水蚤、强额拟哲水蚤、尖额唇角水蚤和强壮箭虫 ;群落Ⅱ的优势种为 :中华哲水蚤、小哲水蚤和小拟哲水蚤 ;群落Ⅲ的优势种为 :中华哲水蚤、亚强真哲水蚤、普通波水蚤 ;群落Ⅳ的优势种为 :中华哲水蚤和五角水母 ;群落Ⅴ的优势种为 :孔雀唇角水蚤、丹氏纺缍水蚤、中华哲水蚤和刺尾纺缍水蚤。另外 ,在春季影响该海域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子的可集中体现在纬度因子方面。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