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拉萨河西藏高原鳅(Triplophysa tibetana)个体生殖力及其相关生物学参数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藏高原鳅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254~6796粒,平均为2319.9粒;相对生殖力FL为33.6~770.5粒/cm,平均为284.5粒/cm;相对生殖力FW为44.0~1981.3粒/g,平均为730.8粒/g。个体生殖力F和FL与各参数正相关,除与肥满度和卵比重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外,其余均显著相关(P<0.05);FW与各因素均显著相关(P<0.05),但仅与卵巢重、成熟系数和卵比重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繁殖季节研究了斑尾刺虾虎鱼的形态、生殖力与卵巢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全长(TL)与体长(SL)、头长(HL)与体长(SL)、体长(SL)与体高(BD)、体重(BW)与空壳重(SW)、体重(BW)与体长(SL)的相关关系分别为:TL=0.779 6SL+1.793 9;HL=0.299 9SL+7.288;SL=0.783 2BD+7.324 9;BW=0.818 4SW-4.979 6;BW=0.062 9SL2.331 5。斑尾刺虾虎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6 328~59 878 egg,与体长(SL)、空壳重(SW)、卵巢重(OW)的相关关系分别为F=94.972SL2-4 832.2SL+833 435;F=83.823SW+14 084;F=507.54OW+13 190。个体绝对生殖力(F)与体长、空壳重、卵巢重、成熟系数(GSI)的多元回归方程为:F=2 375.54+525.67SL-31.44SW+199.43OW+261.74GSI。斑尾刺虾虎鱼体长相对生殖力(FL)平均为88±31 egg/mm,体重相对生殖力(FW)平均为157±54 egg/g。平均卵径为1.22±0.24 mm。斑尾刺虾虎鱼IV期卵巢以第IV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第IV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膜外的二层滤泡膜脱落,卵细胞的外层分别有胶膜、放射带和质膜。 相似文献
3.
对宽体舌鳎的个体生殖力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绝对生殖力r、相对生殖力r/L、r/W均服从正态分布;个体生殖力r、r/L与全长、体高等各度量指标均呈幂函数关系,与体重、纯重等各称量指标均呈线性相关,而r/W除了与表明性腺成熟程度的指标(性腺重、成熟系数)线性相关外,与其它各体征指标均不相关;由典型相关分析得到r主要与鱼体的大小有关,而r/L则主要与鱼的体型有关;4龄前个体生殖力r、r/L都随着鱼的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r/W则不随鱼的年龄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3年4~8月在东海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采集的带鱼(Trichiurushaumela)样品,对东海带鱼的个体繁殖力、以及个体繁殖力与各主要体征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绝对繁殖力r、相对繁殖力r/L和r/W均呈正态分布,分别为r~N(39233 4.5810×108)、r/L~N(150.33 2940.89)和r/W~N(140.95 284.26);个体绝对繁殖力r和相对繁殖力r/L与各度量体征指标呈幂函数关系,与称量指标则为线性相关关系;个体相对繁殖力r/W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均不十分密切;个体绝对繁殖力r与肝重的关系为:r=WLiv/(6.8531×10-6WLiv 2.4326×10-5);个体绝对繁殖力r与各体征指标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r=-91304.2 225.1L 18070.1Lk 389.3Lh 801.0WLiv;个体相对繁殖力r/L与各体征指标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r/L=14.12057 1.021L 3.484WLiv,用肛长和肝重的变化可以反映个体相对繁殖力r/L的变动。 相似文献
5.
对凤鲚(Coilia mystus)个体生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3 146.2~33 237 egg,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27.7~185.7 egg·mm-1,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366.5~1 614.2 egg·g-1。F、FL与体长、体重、纯体重、卵巢重、成熟系数、年龄均呈幂函数正相关,与肥满度相关关系不显著。FW与表明性腺成熟程度的指标(卵巢重、成熟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形态指标均不相关。典型相关分析显示,F主要与卵巢重有关,FL主要与鱼体型有关。依据卵径频率分布推测,凤鲚属单峰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6.
2013年和2014年的10-11月, 在黑龙江抚远江段采集成熟度为IV期的雌性乌苏里白鲑(<i>Coregonus ussurinsis</i>) 133尾, 鉴定年龄(<i>A</i>), 测量叉长(<i>L</i>)、体重(<i>W</i>)、净体重(<i>W</i><sub>n</sub>)和卵巢重(<i>W</i><sub>o</sub>)等生物学指标.计算了绝对繁殖力(<i>F</i>)、叉长相对繁殖力(<i>F</i><sub>L</sub>)、体重相对繁殖力(<i>F</i><sub>W</sub>)、性成熟系数(GSI)和肥满度(<i>K</i>), 并运用6种数学模型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拟合了乌苏里白鲑个体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用于统计繁殖力的样本由4<sup>+</sup>~8<sup>+</sup>龄5个年龄组组成, 乌苏里白鲑<i>F</i>分布范围在1.161×10<sup>4</sup>~5.921×10<sup>4</sup>粒, 平均为3.027×10<sup>4</sup>粒; <i> F</i><sub>L</sub>分布在307.13~1119.4 eggs/cm, 平均为622.5 eggs/cm; <i> F</i><sub>W</sub>分布在19.81~56.98 eggs/g, 平均为34.62 eggs/g.<i>F</i>与叉长、体重和年龄拟合度最高的函数分别为幂函数、线性函数和抛物线, <i>F</i><sub>L</sub>与叉长、体重和年龄分别为幂函数、幂函数和线性函数相关, 而<i>F</i><sub>W</sub>与叉长、体重和年龄无显著相关性, <i>F</i><sub>W</sub>只与卵巢重和性成熟系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且拟合度最高的方程均为幂函数.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乌苏里白鲑<i>F</i>与卵巢重、叉长和性成熟系数显著相关, 而<i>F</i><sub>L</sub>和<i>F</i><sub>W</sub>均受卵巢重和性成熟系数的显著影响, 从二者偏相关系数值来讲, 卵巢重与个体繁殖力(<i>F</i>、<i>F</i><sub>L</sub>、<i>F</i><sub>W</sub>)之间的相关性均高于性成熟系数. 相似文献
7.
对锦鲤(Cyprinus carpiod)的成熟系数和个体生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雌、雄锦鲤成熟系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成熟系数在5月下旬达到最高值。2+~5+龄锦鲤个体绝对生殖力F与其年龄A、体长L、体重W呈直线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F=67054A+61567(R2=0.8419,P<0.01),F=8588.4L+24969(R2=0.9217,P<0.01),F=315.33W-9688.8(R2=0.9631,P<0.01)。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的繁殖生物学,以采自珠江水系北盘江的37尾卵巢成熟度为Ⅲ、Ⅳ期的光唇裂腹鱼标本为材料,用常规方法系统研究了该种鱼的个体繁殖力。结果表明,光唇裂腹鱼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455~10714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2.00~37.20粒/mm,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1.82~37.23粒/g。相关分析显示,F、FL与其体长、体重、纯体重、卵巢重、年龄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FW与各项生物学指标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F和FL与其体长、体重、纯体重之间最佳拟合回归方程均为二次函数,与卵巢重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幂函数,而与年龄之间拟合度最好的方程则均为线性函数。复合分析、综合分析显示,体长、体重是影响光唇裂腹鱼个体繁殖力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于2015年5~6月在辽河双台子河口水域采捕176尾性腺发育到Ⅳ期的刀鲚Coilia nasus雌鱼,测量其体长(L)、体质量(W)、净体质量(W0)、性腺重(W1)和卵径等生物学指标.取左侧鳃盖骨鉴定年龄,用重量法计数个体绝对生殖力(F),计算体长相对生殖力(FL)和体重相对生殖力(Fw),用5种数学模型及多元逐步回归方程拟合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样本由4+~6+龄组成,个体绝对生殖力(F)17 968~116 935粒,平均44 995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66~297粒/mm,平均为145粒/mm;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192~710粒/g,平均为362粒/g.F和LF与体长(L)、体质量(W)、净体质量(W0)、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和年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肥满度(K)相关关系不显著.Fw仅与W1、GSI极显著正相关,和其他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多元逐步回归显示,F与W和W1密切相关,相关式为:F=-15 623.878+1 158.377Wt+-324.104W(n=176,R--0.851;DW=1.890,P<0.01);Ft与W1和K密切相关,相关式为:FL=-68.850+3.868Wl+302 687.076K(n=176,R=0.728;DW=1.743,P<0.01);Fw均与L和GSI密切相关,相关式为:Fw=207.215-5.17L+7.5918GSI(n=176,R=0.646;DW=1.849,P<0.01).第Ⅳ~Ⅴ期刀鲚卵巢中,卵径变化范围在0.55~1.05mm之间,平均0.81mm.依据卵径频率分布推测,刀鲚属单峰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10.
2012~2015年在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采集样品,分析研究长鳍吻鮈 Rhinogobio ventralis 的个体繁殖力及其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长鳍吻鮈的绝对繁殖力( F)变动范围为16399~40021粒/尾,平均为(27943±7777)粒/尾;体长相对繁殖力( FL)变动范围为87~165粒/mm ,平均为(120.9±19.8)粒/mm ;体质量相对繁殖力( FW)变动范围为124~234粒/g,平均为(163.8±21.7)粒/g。繁殖力与体征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F、FL 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卵巢质量以及年龄均呈正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FW 仅与体质量、净体质量以及成熟系数显著相关( 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F、FL 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均呈二次函数相关,即繁殖力随体长、体质量增加而增长。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