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云龙湖水库青梢鲌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鳞片和耳石对取自云龙湖水库的青梢鲌(Erythroculter dabryi)进行了年龄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鳞片和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时,二者的吻合率分别为59.57%和90.16%。年龄鉴定结果显示,所捕获的青梢鲌由1~8龄个体组成,主要是3~5龄个体;个体体长与耳石半径之间呈直线相关:L=9.5632R-0.1595(R2=0.995,n=175),体重与体长呈指数函数相关:W=1.07×10-2L3.3035,其生长规律符合von Bertalanffy方程:Lt=20.4741(1-e-0.2531(t+0.8056)),Wt=229.5864(1-e-0.2531(t+0.8056))3.3035;青梢鲌生长拐点年龄为3.92龄,对应的体长为14.28 cm,体重为69.88 g;3.92龄为合理的捕捞时期。  相似文献   
2.
肖瑾  曾燏  张富斌  彭艳  张臣  张倩  舒秋贵 《水产学报》2020,44(11):1832-1840
为探讨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群体的形态表型特征及其差异性,本研究对采至嘉陵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共120尾样本进行了传统形态测量和地标点几何形态学测量分析。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群体间形态表型存在的显著差异。差异主要集中于头部、鳍和尾柄;其中上游群体的蛇鮈最为纤长(叉长、胸腹距、躯干距最大),眼间距、背鳍基长、头高和口角须长也最长;中游群体的胸鳍、腹鳍、尾鳍最长,尾柄也最为粗壮(尾柄宽,尾柄高最大),头长、体宽、胸鳍前距最大;下游群体的肛臀距和头宽最大。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无法有效将不同江段蛇鮈群体区分。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江段蛇鮈群体形态表型差异均属于种内差异。这些表型差异可能是蛇鮈对嘉陵江不同江段环境(如流速、水温、饵料类型)多样性的适应性表现。  相似文献   
3.
蛇鮈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蛇鮈肌肉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现有的国家标准测定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含量。[结果]肌肉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分别为(15.34±0.25)%和(2.39±0.82)%(质量分数,鲜样)。肌肉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和8种必需氨基酸,肌肉(鲜样)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鲜味氨基酸总量(DAA)分别为13.02%、4.89%和5.1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色氨酸、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49.92。肌肉中检测出19种脂肪酸,脂肪酸中PUFA、MUFA与PUFA的含量分别为48.64%、26.57%和24.79%,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总含量5.04%。[结论]蛇鮈肌肉口味鲜美,食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兴凯湖定点同日随机采集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C.mongolicus、兴凯鲌C.dabryi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肝胰脏和肠道消化酶的活性,比较2龄鱼和≥3龄鱼两实验组样本的特点和差异。结果表明:四种鲌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蒙古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高于肠道,其他三种鲌类肠道脂肪酶活性高于肝胰脏(P0.05)。2龄和≥3龄鱼蒙古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最高,翘嘴鲌和兴凯鲌分别次之(P0.05);2龄鱼兴凯鲌、蒙古鲌、翘嘴鲌肠道蛋白酶活性较高,≥3龄鱼蒙古鲌和红鳍原鲌显著高于兴凯鲌、翘嘴鲌(P0.05)。2龄组和≥3龄鱼翘嘴鲌肠道脂肪酶活性和肝胰脏、肠道淀粉酶活性均较高,≥3龄蒙古鲌和兴凯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翘嘴鲌和红鳍原鲌(P0.05)。本研究结果对科学保护与利用相关鱼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五岳水库青梢红鲌的生物学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肠道充塞度从0-3级依次为18%、54%、16%、12% ,未发现有达到4-5级的,(2)雌雄性比为1:1.6;(3)性成熟系数为1.02(雌)和0.70(雄);(4)体重与体长的回归关系式为W=0.0180×L2.8998 (R2=0.941);(5)体长和龄径的关系式为Y=8.0478+0.4770X (R2=0.6226);(6)肥满度平均为1.433,1-4龄分别为1.451、1.420、1.489、1.494;(7)体长与年龄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 = 20.380×( 1–e–0.5600 ( t +1.034 ) ) (R2 = 0.9995)。体重与年龄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Wt = 112.643×( 1–e– 0.5600 ( t +1.034 ) )3 (R2 = 0.9996)。拐点年龄为2.588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青梢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2009年3月,在五岳水库随机采集青梢鲌样本26尾,初步研究了青梢鲌的食性及卵巢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五岳水库青梢鲌在三月份的食物组成比较简单,以浮游动物枝角类和虾类为主要食物,且饵料丰度相对较低;3月份,五岳水库青梢鲌雌性个体卵巢为Ⅱ期,刚刚进入周年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在兴凯湖档壁镇对兴凯鱼白进行渔业生物学调查 ,共采集兴凯鱼白2 0 3尾。捕捞群体体长由 1 5 3~ 2 6 3cm组成 ,平均为 2 0 6cm ;体重由 5 0~ 2 70g组成 ,平均为 1 2 5g ;年龄组成为 2 +~ 7+龄 ;体长体重相关关系为W =0 0 0 5L3 31 2 ,r=0 983,n =45 ;性比为1∶1 5 (♀∶♂ ) ;相对生殖力 8 3~ 1 2 7 5粒 /g ,平均为 62 7粒 /g;绝对生殖力 75 0~ 30 0 0 0粒 ,平均为 1 0 765粒 ;成熟系数雌群 0 5 6%~ 7 88% ,平均为 4 48% ;雄群 0 60 %~1 88% ,平均为 1 % ;肥满度系数雌群为 1 2~ 1 6% ,平均为 1 4% ;雄群 0 8~ 1 3% ,平均为 1 0 % ;种群数量 2 0 0 1年约 1 60t。兴凯湖兴凯鱼白的资源呈明显下降状态 ,亟待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8.
 采集并测量了蠡湖水域173尾鲌鱼样本的8个常规形态指标和18个框架形态指标。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法,根据25个标准化形态性状对4种鲌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种类形态性状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蒙古鲌(C.mongolicus)形态特征最接近,蒙古鲌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差异最大。主成分分析共析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086%。通过逐步判别法建立了4种鲌鱼的判别方程,综合判别率为100%。结果表明达氏鲌(C.dabryi)和蒙古鲌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背鳍后区,而它们与翘嘴鲌及红鳍原鲌的差异则集中于头部至背鳍区。  相似文献   
9.
感应流速是鱼类游泳特性的关键指标之一,获取鱼类的感应流速将有助于过鱼设施低流速区的流速设计和增值放流地点的选择等。本研究以黑水河的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es)、横纹南鳅(Schistura fasciolatus)和山鳅(Oreias dabryi)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流速法对其感应流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3种鳅科鱼类的绝对感应流速范围为5.7-13.2 cm/s,相对感应流速的范围为0.6-1.5 BL/s。红尾副鳅的绝对感应流速显著高于横纹南鳅和山鳅,相对感应流速显著低于横纹南鳅和山鳅(P<0.05),横纹南鳅和山鳅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测试鱼的绝对感应流速和相对感应流速均与体长呈显著相关关系,绝对感应流速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相对感应流速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减少。体长可能是影响3种鳅科鱼类感应流速差异的主要原因。所有测试鱼的趋流率与流速呈指数函数关系为PR=97.93e^(〖-e〗^(-0.91V+6.34) )。本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流域鱼类行为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黑水河过鱼设施设计和增值放流地点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嘉陵江下游江段蛇资源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和研究其种群资源开发现状,于2015和2016年在嘉陵江下游江段共收集256尾蛇,运用FistaⅡ软件对蛇的生长参数及种群的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嘉陵江下游蛇体长(L)和体质量(W)的关系式为W=7.5×10~(-5)×L~(2.58)(R~2=0.731 1,n=256),通过体长变换渔获曲线法,计算出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分别为渐进体长L_∞=173.81 mm,生长系数K=0.73,起点年龄t_0=-0.23;生长方程的表达式为L=173.81[1-e~(-0.73(t+0.23))]。相对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分析结果显示,2015和2016年蛇种群的实际开发率(68%和69%)均超过理论最大开发率(42%),种群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研究表明,嘉陵江下游江段蛇偏向r选择类型,为负异速生长型鱼类,其种群为单峰补充,补充高峰在4—6月;当前蛇种群结构呈现出显著的小型化、低龄化趋势,过度捕捞和种群自然补充量减少是蛇资源量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