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68篇
  免费   4685篇
  国内免费   3933篇
林业   7485篇
农学   4225篇
基础科学   2243篇
  5510篇
综合类   24096篇
农作物   3759篇
水产渔业   6002篇
畜牧兽医   9129篇
园艺   3193篇
植物保护   2544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980篇
  2022年   1721篇
  2021年   2105篇
  2020年   2196篇
  2019年   2607篇
  2018年   1773篇
  2017年   2540篇
  2016年   2956篇
  2015年   2948篇
  2014年   3680篇
  2013年   4058篇
  2012年   5019篇
  2011年   4512篇
  2010年   3565篇
  2009年   3521篇
  2008年   3104篇
  2007年   3476篇
  2006年   2978篇
  2005年   2413篇
  2004年   1727篇
  2003年   1535篇
  2002年   1265篇
  2001年   1185篇
  2000年   1052篇
  1999年   801篇
  1998年   626篇
  1997年   564篇
  1996年   460篇
  1995年   450篇
  1994年   401篇
  1993年   327篇
  1992年   273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34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145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8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作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研究关注的热点区域。家庭牧场作为内蒙古草原基本的生产和管理单元,探析其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阐述了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的形成历程及定义;并分别侧重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3个方面总结了其研究进展;最后分别在坚持草牧业发展理念、依托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指导、加强3个界面耦合研究、扩展沙地草原、关注未来发展模式、重视技术支撑等6个方面就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进行了研究展望。希望本研究在为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的同时,亦能为全球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除草剂胁迫对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采用室内生测法,采用不同推荐剂量的草铵膦和草甘膦分别处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幼苗,测定3种牧草浸提液对受体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结合化感效应值对牧草的化感活性进行分析,旨在为牧草田的杂草防治及科学使用除草剂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3种牧草浸提液对受体植物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高、最大根长及活力指数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最大根长的影响最大;受2种除草剂胁迫后,供试牧草的化感作用均显著高于清水处理,其中草甘膦胁迫后的表现更为明显,其对供试牧草化感作用的强弱顺序为:红豆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综上,除草剂胁迫下可明显增强紫花苜蓿、红豆草和黑麦草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圆柏(Sabina chinensis)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圆柏叶片浸提液对地肤(Kochia scopari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藜(Chenopodium alb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5种杂草种子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燕麦(Avena sativa)、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4种作物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并用圆柏叶片、树枝、树皮粉末和浸提液进行盆栽抑草效果检测。结果表明:圆柏叶片浸提液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地肤、藜、反枝苋萌发及生长的化感效应指数均在-0.98以上;盆栽抑草结果表明,圆柏不同部位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和稗草及反枝苋株高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叶片化感强度大于树皮和树枝,叶片粉末拌土处理抑草效果好于浸提液叶面喷施;对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圆柏叶片浸提液稀释1.5倍时,抑制荞麦种子萌发但不影响其株高及根生长,不影响燕麦种子萌发但降低其株高和根长生长,抑制油菜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但不影响其种子萌发率,促进油菜株高及根长生长,不影响向日葵种子萌发和生长。综上所述,圆柏具有良好的抑草活性,对作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张伟强 《农学学报》2021,11(8):48-52
以福建特色水果‘油㮈’为试材,在等肥料成本条件下,进行水肥一体化施肥和常规施肥下‘油㮈’树枝梢生长长度和粗度、果实品质、产量表现及施肥成本的比较研究,以期为山地水肥一体化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施肥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年枝梢长度和粗度的增长,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果实平均单果重、可食率、产量。等价施肥条件下,水肥一体化施肥节省人工成本1104.0元/hm2。建议结合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及山地土壤特点、生态环境等对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段锞  胡丹  陈祉夷 《农业工程》2021,11(1):137-140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以其有利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区域产业结构,形成了以茶叶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陕西省茶叶出口规模不大,市场占有率较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陕西省茶叶出口至沿线国家的潜力较大,未来将逐步呈上升态势。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发展路径,通过借力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稳固绿茶品牌、布局海外仓解决出口难的问题,以及完善跨境电商法律秩序,拓展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种植面积和多种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农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业效益提升潜力大。光电技术在提升农业效益方面大有可为。概述了光电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光电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综述宽甸地区自然条件和林业资源概况,介绍林业特色产业的规划布局和建设现状。基于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根据林业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提出进一步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可行性建议,为充分发挥宽甸地区林业资源潜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木槿是中国传统的乡土花木,是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花木之一。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诗歌等梳理分析了历史各个时期的木槿主要栽培应用史实和重要成果,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木槿的栽培应用、食用、药用与品种等发展演化情况,发现了诸多的习俗和应用被保留和传承,以期为木槿资源、文化及其产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稻鸭共作模式下成都麻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体况健康的15日龄成都麻鸭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4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3组在基础饲粮中按照质量比分别添加0.5%(低剂量组)、1%(中剂量组)、2%(高剂量组)的复方中草药,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1)试验1、2、3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19%、4.34%、4.98%(P<0.05);试验2、3组的料重比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37%、3.63%(P<0.05);(2)试验2组和3组的总蛋白(TP)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20%、6.08%(P<0.05);试验2组和3组的尿素氮(BUN)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2.72%、16.36%(P<0.05);试验2组和3组的谷草转氨酶(ALT)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5.84%、19.22%(P<0.05);试验3组的谷丙转氨酶(AST)较对照组降低19.34%(P<0.05);(3)试验2组和3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5.80%、20.00%(P<0.05);试验3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较对照组提高22.37%(P<0.05);(4)三个试验组的IgA、IgM、IgG、IFN-γ、IL-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对照组提高10.06%(P<0.05),试验2组和3的组溶菌酶(LZM)分别较对照组提高6.79%、5.66%(P<0.05)。综上,中草药添加剂能有效提高稻鸭共作模式下成都麻鸭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本试验条件下,最佳饲喂剂量为1%。  相似文献   
10.
Rising temperatures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are likely to affect cool‐water and warm‐water fishes differently. Yet, forecasts of anticipated temperature effects on fishes of different thermal guilds are lacking, especially in freshwater ecosystems. Towards this end, we used spatially explicit, growth rate potential (GRP) models to project changes in seasonal habitat quality for a warm‐water piscivore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a cool‐water piscivore (walleye Sander vitreus) and a hybrid piscivore (saugeye S. vitreus × S. canadensis) in two Midwestern reservoirs. We assessed habitat quality for two periods (early and middle 21st century) under two realistic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scenarios (a mid‐century emissions peak and a rapid continuous increase in emissions). Largemouth bass were projected to experience enhanced or slightly reduced habitat during all seasons, and throughout the mid‐21st century. By contrast, walleye habitat was projected to decline with anticipated warming, except during the spring in the smaller of our two study reservoirs and during the fall in the larger of our two study reservoirs. Saugeye habitat was projected to either increase modestly or decline slightly during the spring and fall and declines in habitat quality and quantity that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for walleye were identified during summer. Collectively,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limate warming will differentially alter habitat suitability for reservoir piscivores, favouring warm‐water species over cool‐water species. We expect these changes in habitat quality to impact the dynamics of reservoir fish populations to varying degrees necessitating the consideration of climate when making future managemen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