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69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凋落物分解是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养分是温性草原生产力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养分添加对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为草原生态系统养分管理和天然草地的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使用网袋分解法,实验材料为贝加尔针茅(Sb)、羊草(Lc)以及冷蒿(Af)3种植物的根、茎、叶组织,设置4个处理:CK、N、P和NP(CK:不施任何肥料;N:硝酸铵;P:重过磷酸钙;NP:硝酸铵和重过磷酸钙)。结果表明,1)N、P、NP添加下,3种植物的残留率显著低于无养分添加,氮磷添加对凋落物分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分解过程中,叶和根凋落物N元素前期释放,后期有轻微的富集现象,而茎凋落物呈现富集-释放-富集的模式。P元素和C元素基本呈现持续释放的模式。3)磷元素的残留率在N、P以及NP处理条件下均呈下降的趋势,与植物器官残留率的变化趋势相同。4)羊草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用的时间为2.95~3.96年,贝加尔针茅为3.32~3.77年,冷蒿为2.64~4.89年。5)不同植物以及植物的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速率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茎基部和根部灰霉病的病原菌,本文于2019—2021年春季对甘肃陇西县采集的黄芩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运用形态学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3PDH)、热激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和RNA聚合酶亚基II(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 II,RPB2)多基因方法鉴定,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黄芩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春季发病时表现为地上部分枯死不发芽,靠近地表的根表面呈暗绿色水渍状,随后地下根木质部变软呈黄褐色腐烂,病健交界明显;室内毒力测定表明,97%咯菌腈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作用最强,EC50为0.01...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保全苜蓿草颗粒贮藏过程中维生素及营养品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草颗粒为研究材料,研究贮藏时间(0,60,120,180,240 d,冷冻240 d)与蒙药黄芩(0%,0.5%,1.0%,1.5%)对其维生素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与其他添加量相比,添加1.5%黄芩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维生素B5、维生素C和α-维生素E含量。贮藏60 d及以上显著降低了苜蓿草颗粒维生素B1、维生素B3、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贮藏120 d时苜蓿草颗粒DM含量趋于稳定;苜蓿草颗粒贮藏180 d后其CP含量显著降低;贮藏0~180 d期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草颗粒NDF和ADF含量显著升高。与常温贮藏240 d相比,冷冻贮藏相同时间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5、α-维生素E和OM含量,显著降低DM、NDF和ADF含量。因此,1.5%黄芩添加剂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维生素含量,且常温贮藏时间不宜超过60天。  相似文献   
4.
以黄芩悬浮细胞为材料,研究其生长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黄芩苷次生合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周期(21 d)内,POD活性与黄芩苷的积累呈正相关。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周期的前6 d,悬浮细胞处于适应期,POD低水平表达,黄芩苷合成缓慢;6~15 d,悬浮细胞处于增长期,POD高水平表达,并到达最大值,期间黄芩苷迅速合成;15~21 d,悬浮细胞进入饱和期,此时POD活性降低,黄芩苷合成几乎停止。采用L9(34)正交表优化培养基中6-BA、碳源、氮源、p H的配比,筛选POD活性表达最优的培养条件为:6-BA 3 mg/L、碳源15 g/L蔗糖+15 g/L葡萄糖、氮源(NH4+)30 mmol/L、p H 5.6。  相似文献   
5.
绥芬河珠星雅罗鱼溯河生殖群体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星雅罗鱼Leuciscus haronensis(Gunther)为鲤科鱼类中少有的溯河洄游类型。本研究采集了880尾2009年度绥芬河溯河洄游生殖群体样本,分析了溯河期、产卵期以及个体的体长、体重组成、年龄与生长、生殖能力、成熟系数、肥满度等主要生态学特征及种群数量。绥芬河珠星雅罗鱼生殖群体分三批溯河繁殖,即3月中...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煊  苏亮  胡宇莉  江艳  何义刚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175-176,178
目的:对不同产地黄芩中的黄芩苷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河北承德、山西岚县)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河北承德产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为302.547 mg/g,山西岚县产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为246.588 mg/g,经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t=21459.30,显著因子Sig.=0.001〈0.01,组间均值差异极显著,这两地产黄芩中黄芩苷含量差异极显著。结论:以黄芩苷含量为考察指标,河北承德产黄芩要优于山西岚县产黄芩。  相似文献   
7.
采用封闭流水式呼吸室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碳酸盐碱度(以下简称CA,10、30、50、70、90、110 mmol/L)对体质量为(84.62±6.70)g的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血氨含量及排氨基因Rh家族(Rhag、Rhbg、Rhcg1和Rhcg2)在鳃组织中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度的升高,瓦氏雅罗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CA9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达到最低值,表明CA90可能是达里湖瓦氏雅罗鱼所能承受的最大碱度胁迫。相反,随着碱度的升高,瓦氏雅罗鱼的血氨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CA90时达到峰值。然而在CA0~50时,瓦氏雅罗鱼血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进化出特殊的排氨机制,使其体内能够保持较低的氨氮含量以此规避氨中毒。定量PCR显示,参与氨转运的4种Rh基因在不同碱度处理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其中Rhcg1和Rhcg2在高碱度(CA110)最为显著(P0.05),表明Rhcg1和Rhcg2可能在达里湖瓦氏雅罗鱼高碱胁迫下的排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量代谢研究(O∶N)发现,在CA0~70时,雅罗鱼无需消耗过多能源物质即可实现高碱度胁迫下的能量需求;而在碱度为90~110时,则主要消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减少蛋白质耗能,以此降低毒氨的产生。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深入探讨了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高碱胁迫下的排氨策略及其可能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为推动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不同类型盐碱水域的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水量对黄芩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施水量对黄芩的影响,确定适宜黄芩生长的水分条件,在黄芩生长季节模拟降水量设4种不同施水量处理,测定黄芩生长形态指标和各器官干物质重量,计算黄芩各器官干重占总生物量大小。结果表明,施水量多的处理和施水量少的处理根干重、地上千重、总生物量较低,施水量不足对黄芩地上部的影响大于对根部的影响;中度和轻度水分胁迫处理黄芩根重、地上重、总生物量较高;黄芩比较耐旱,年降水量在321~450mm,黄芩生长季节降水量在250~350mm,黄芩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协调,各器官物质分配合理,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黄芩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回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肉鸡5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空白对照组)、0.1%、0.2%、0.4%黄芩以及1.0%抗生素(阳性对照组),试验期6周,测定1~21 d、22~42 d、1~42 d的日增重、料重比、免疫器官指数和回盲肠中乳酸菌和肠杆菌数量。结果表明,1~21 d时,各处理组日增重较空白对照组均有所增加,其中处理2增加显著(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胸腺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盲肠乳酸菌数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回肠中乳酸菌数量有增加趋势。22~42 d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日增重、免疫器官指数及回盲肠中乳酸菌和肠杆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黄芩在1~21 d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肉鸡生长,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其中添加0.2%黄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norgi),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质量较好。但人工栽培在黑龙江省发展较慢,仅有少量种植,为适应林区经济发展,应大力推广在林下栽培经济植物黄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