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37篇
  免费   866篇
  国内免费   600篇
林业   1762篇
农学   1358篇
基础科学   160篇
  578篇
综合类   7323篇
农作物   727篇
水产渔业   1248篇
畜牧兽医   1176篇
园艺   1359篇
植物保护   2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432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602篇
  2013年   710篇
  2012年   1096篇
  2011年   1107篇
  2010年   1015篇
  2009年   1068篇
  2008年   957篇
  2007年   1129篇
  2006年   980篇
  2005年   816篇
  2004年   576篇
  2003年   488篇
  2002年   372篇
  2001年   332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从闽北擂茶悠久历史入手,剖析闽北擂茶的制作特点及其品饮文化的内涵,阐述闽北擂茶的养生保健文化,分析闽北擂茶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闽北茶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背主动脉注射是生产转基因鸡的经典方法,该方法不需换壳培养,但壳内注射技术难度大,并且无法实时观察后期胚胎发育情况。本实验对背主动脉注射法进行了改进,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壳外注射至150枚HH 14~16期(Hamburger-Hamilton Stage 14~16)鸡胚背主动脉中,再进行换壳培养,继续孵化至出壳,观察和分析改良背主动脉注射法与传统背主动脉注射法和胚盘下腔注射法对发育8、14、18、21 d鸡胚存活率、孵化率以及EGFP阳性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背主动脉注射组鸡胚存活率均高于传统背主动脉注射组与胚盘下腔注射组(P<0.05或P<0.01);改良背主动脉注射组的鸡胚孵化率(37%)高于传统背主动脉注射组(16%)与胚盘下腔注射组(28%)(P<0.01);荧光蛋白手电筒检测显示,改良背主动脉注射组鸡胚EGFP阳性率(17%)明显高于传统背主动脉注射组(13%)与胚盘下腔注射组(12%)(P<0.01)。综上,背主动脉壳外注射结合换壳培养提高了转基因鸡胚胎孵化率和EGFP阳性检出率,对提高转基因鸡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性著作,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物我同源”的“一体观”、“崇敬自然、遵循规律”的“自然观”、“天人调和、平和淡然”的“中庸观”以及“精行俭德、清心御欲”的“道德观”四个方面。在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深入分析《茶经》的生态哲学内涵,并尝试从“整体观”、“系统观”、“自然观”等角度寻求其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契合,实现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理论的结合,对当下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为获得天蓝苜蓿单倍体再生植株,本研究以野生天蓝苜蓿花药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L16(44)筛选适宜天蓝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比较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组合筛选适宜的分化培养基,并用1/3MS、1/2MS和MS添加不同浓度的NAA研究不定生根。结果表明:天蓝苜蓿现蕾15~25 d的花药其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高达60.5%。4℃低温预处理2~4 d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诱导率达77.2%。适宜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NB+2,4-D 1.0 mg/L+NAA 0.5 mg/L+6-BA 0.5 mg/L+TDZ 1.0 mg/L,诱导率达78.5%。比较不同基本培养及生长调节剂的不同组合发现,NB培养基愈伤组织分化效果优于B5和MS,NB+NAA0.5 mg/L+6-BA 2.0 mg/L适宜愈伤组织的分化,分化率为66.3%。不定芽在1/3MS+NAA 0.5 mg/L中培养,生根率最高,为86.55%。本研究建立了天蓝苜蓿花药培养再生体系,获得了单倍体植株,为天蓝苜蓿的育种实践及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筇竹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筇竹种胚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无菌体系的建立、丛芽诱导增殖、生根培养研究其组培技术,筛选移栽介质。结果表明:在组培无菌条件下,采用体积分数0.5%甲醛(12 h)→体积分数75%酒精(15 min)→体积分数0.1%升汞(8 min)的处理效果较为理想,筇竹种胚污染率为3.33%,萌芽率为86.21%,成活率为83.33%;筛选出MS+2.0 mg·L^-16-BA+0.2 mg·L^-1NAA适合筇竹种胚的丛芽诱导;1/2MS+0.3 mg·L^-1NAA+1.0 mg·L^-1KT+1.0 mg·L^-16-BA适合筇竹分化丛芽增殖;1/2MS+0.3 mg·L^-16-BA+2.0mg·L^-1NAA+0.1 mg·L^-1IBA适合筇竹的生根培养;m(河沙)∶m(珍珠岩)∶m(腐殖土)=1∶1∶2的基质为最佳移栽质量配比。  相似文献   
7.
红山文化出土玉蚕反映出辽西地区至少在距今5500-5000年便已经开始认识和利用桑蚕和柞蚕资源了。这不仅使得辽西所在的燕辽地区成为除黄河中游和长江下游地区之外的又一史前蚕资源利用中心,也将中国最早开始利用柞蚕的时间和地区从汉代的山东半岛,追溯到红山时期的辽西地区。同时,玉柞蚕在数量上的优势,暗示着野蚕资源仍是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蚕丝的主要来源。红山文化“以玉为蚕”和“以蚕化龙”的认识和表现手法与商周时期不谋而合,是红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直根系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8.
杜振东 《中国稻米》2021,27(4):137-140
京西稻是清康熙、雍正、乾隆等亲自选育的优良品种,在与紫禁城并重的“三山五园”政治中心内外种植,具有多重价值属性,属于皇家御稻。从2000年起,基于北京水资源匮乏等原因,京西稻种植面积大幅度降至134 hm2左右,处于濒危状态。在保护传承过程中,京西稻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在新修订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又将京西稻列入遗产保护目录。在海淀区,京西稻已经深入公园、学校、社区、酒店等地,在教育文化中发挥着农业以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Holothuria scabra (sandfish) and Babylonia areolata were trialed in two large‐scale co‐culture experiments. Experiment 1 assessed co‐culture in 4 × 400 m2 earthen ponds where Babylonia were cultured in a central pen at a density of 400 individuals/m2 with sandfish occupying the remaining pond space at 1.1 individuals/m2. Sandfish grew from 18.20 ± 6.67 g to 119.03 ± 17.74 g in 92 days and Babylonia (fed trash fish in both experiments) grew from 0.90 ± 0.38 g to 4.93 ± 1.44 g, but Babylonia growth was not increased in co‐culture compared to monoculture. Water and sediment quality varied between co‐culture and monoculture ponds. Neither showed clear improvement due to sandfish culture. Experiment 2 compared non‐segregated sandfish‐Babylonia co‐culture with Babylonia monoculture in 20 m2 concrete raceways. Sandfish were cultured at 2 individuals/m2 and Babylonia at 300 individuals/m2. Sandfish grew up to 1.91 g.day?1 with 100% survival. Babylonia weight gain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co‐culture raceways (3.35 ± 0.64 g over 61 days), which was double that of Babylonia in monoculture. Substrate total N was reduced by 20% in co‐culture compared with monoculture (p = .032). This provisional study of commercial scale sandfish‐Babylonia co‐culture demonstrates culture compatibility, providing a basis for further system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养殖模式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使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山塘、精养和鱼菜共生三种模式下草鱼池塘底泥微生物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精养池塘水体CODMn、总氮(TN)和总磷(TP)[(35.67~108.34)mg/L、(3.40~7.93)mg/L、(1.35~2.19)mg/L]显著高于山塘[(2.67~24.33)mg/L、(0.77~3.30)mg/L、(0.38~0.77)mg/L]和鱼菜共生池塘[(31.67~58.50)mg/L、(2.40~3.43)mg/L、(0.81~1.22)mg/L],且养殖后期呈上升趋势,山塘和鱼菜共生池塘后期呈下降趋势。(2)三种模式条件下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但鱼菜共生与精养池塘底泥菌群结构相似性高于山塘模式;山塘池塘底泥微生物丰富度显著低于鱼菜共生和精养池塘,但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山塘菌群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无相关性,但精养模式ACE指数与TN、NH+4、TP、DO呈显著负相关,Shannon指数与TN和DO呈显著负相关;鱼菜共生模式ACE指数与NH+4、TP、CODMn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指数与NH+4、TP、DO呈显著正相关。(3)山塘池塘核心菌群四季变化差异大;鱼菜共生和精养池塘核心菌群四季均以地杆菌属(Geobacter)、厌氧粘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和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等厌氧和兼性厌氧菌为主。结果表明,鱼菜共生模式底泥微生物群落受环境因子影响小,能够达到控制水体CODMn和TN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