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毒死蜱对稀有鮈鲫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毒死蜱对鱼类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测试生物,评价了毒死蜱对其的急性毒性及对胚胎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毒死蜱对稀有鮈鲫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7.59(5.14~9.86)、0.393(0.326~0.447)、0.047 8(0.038 2~0.054 9)和0.027 2(0.021 9~0.041 9)mg/L,毒死蜱对稀有鮈鲫4个生命阶段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成鱼幼鱼仔鱼胚胎;稀有鮈鲫暴露于毒死蜱后最明显的中毒症状是脊柱畸形;此外,质量浓度为6.13~35.8 mg/L的毒死蜱在48 h时可明显促进稀有鮈鲫胚胎的孵化。  相似文献   
2.
四种渔药对稀有(鱼句)鲫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控温半静态换水式实验方法,测定了伊维菌素(0.4%)、辛硫磷(20%)、氯氰菊酯(4.5%)和精制马拉硫磷(20%)四种常用药物对稀有(鱼句)鲫(Gobiocypris rarus)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在实验24、48、72 h和96 h后记录稀有(鱼句)鲫幼鱼的死亡数,并推算了实验药液的安全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四种渔药的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01、24.22、9.37和460μg/L,安全浓度分别为0.70、2.42、0.94和46.00μg/L,这4种药物对稀有(鱼句)鲫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伊维菌素>氯氰菊酯>辛硫磷>精制马拉硫磷。结果表明:稀有(鱼句)鲫可用于渔药对水体环境影响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鳃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浓度为2 mg/L的Cd Cl_2水溶液对稀有鮈鲫进行急性毒理实验。结果显示:稀有鮈鲫具4对鳃,由鳃耙、鳃弓、鳃丝及鳃小片组成。鳃的各个部位表面均有上皮细胞覆盖;鳃耙和鳃弓具味蕾,鳃弓上还具不同类型的黏液细胞;相邻鳃小片的上皮细胞间也分布有黏液细胞,在鳃小片基部有氯细胞着生。鳃丝表面有不规则凹陷和微嵴,具沟、坑、孔等结构;鳃小片两面均呈凹凸状。在2 mg/L的Cd Cl_2水溶液暴露下,鳃受到损伤,发生鳃小片充血呈球状,鳃上皮水肿、脱落,黏液细胞增多等现象;并随时间延长受损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4.
在室养条件下观察了MS-222、苯佐卡因和乌拉坦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乌拉坦不宜作为稀有鮈鲫的麻醉剂,而一定浓度的MS-222或苯佐卡因可导致稀有鮈鲫的快速麻醉;不同麻醉剂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稀有鮈鲫在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反应,据此可分为轻度镇静、深度镇静、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髓质麻醉阶段;根据反应时间、恢复时间、维持时间和存活率等,建议使用60mg/L的苯佐卡因或100~110mg/L的MS-222作为深度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5.
角蛋白18是角蛋白的一种,属于S型角蛋白,是在哺乳动物和两栖类动物胚胎发育中第一个表达的中间纤维蛋白。根据已发表的人、爪蟾及斑马鱼角蛋白18 DNA序列,通过DNAman同源性比较获得保守序列,并从中设计二对引物。从稀有鮈鲫基因组中PCR扩增得到2 779 bp的角蛋白18的DNA序列片段;通过基因组步移,分别获得该基因的上游和下游序列片段;最后将获得的全基因片段克隆至质粒载体pMD19T进行序列测定检验。结果显示所克隆的稀有鮈鲫角蛋白18基因全长3 765 bp。对该基因进行NCBI的Blastn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稀有鲫同斑马鱼比较角蛋白18 DNA序列存在73.6%同源相似性;同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学分析,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预测表明稀有鮈鲫角蛋白18是含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共编码36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6.
在室养条件下观察了MS-222、苯佐卡因和乌拉坦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乌拉坦不宜作为稀有鮈鲫的麻醉剂,而一定浓度的MS-222或苯佐卡因可导致稀有鮈鲫的快速麻醉;不同麻醉剂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稀有鮈鲫在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反应,据此可分为轻度镇静、深度镇静、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髓质麻醉阶段;根据反应时间、恢复时间、维持时间和存活率等,建议使用60mg/L的苯佐卡因或100~110mg/L的MS-222作为深度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7.
以氯化镧(LaCl3?7H2O)为试验毒物,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试验材料,采用21 d慢性毒性试验(La3+含量分别为0.00、0.04、0.08、0.16、0.32、0.80 mg/L),通过检测稀有鮈鲫肝胰脏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镧暴露胁迫对水生动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从抗氧化生理响应的角度探讨稀土元素镧对水生动物的毒理机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CAT活性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CAT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且0.80 mg/L组CAT活性显著高于0.04~0.32 mg/L组(P<0.05);0.04~0.16 mg/L试验组肝胰脏MDA含量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0.32mg/L组MDA含量略微升高(P>0.05),0.80 mg/L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也显著高于其它La3+暴露组(P<0.05)。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La3+暴露胁迫会对环境中水生生物抗氧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控制水域电压为75 V,电流280 m A,持续电刺激5 500 ms左右,电刺激的作用强度是使鱼既能达到休克昏迷状态又能在几分钟内苏醒。通过对1月龄的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进行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其性腺发育及性成熟后繁殖的影响,以期为渔政部门评价电捕鱼行为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可以促进雌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连续电刺激组对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影响不大却会抑制雌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对性成熟后雌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而连续电刺激组对性成熟后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却会造成雌鱼不产卵、或产出的卵颜色泛白,且可产卵雌鱼的产卵周期平均延长4.5 d,产卵量平均减少36粒,受精率平均降低9.2%。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对性成熟后雌鱼的卵巢没有造成影响,而连续的周期性电刺激对性成熟后雌鱼卵巢中大的卵细胞的细胞膜造成了损坏,细胞膜界限变得不清晰;电刺激对性成熟后雄鱼精巢没有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作为转录调控元件,能够调控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的表达,保护机体免受压力损伤。为评估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HSF1和环境污染物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的关系,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稀有鮈鲫肝脏中克隆HSF1全长序列,并将其命名为GrHSF1;利用Real-time PCR检测稀有鮈鲫GrHSF1的组织分布;温度以及PCP暴露下稀有鮈鲫肝脏中的GrHSF1的表达情况。RACE结果显示:GrHSF1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1581 bp,共编码527个氨基酸。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预测得到的GrHSF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HSF1具有广泛的序列相似性。组织分布显示GrHSF1在稀有鮈鲫的12种组织中均表达,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肝脏中的暴露实验表明,当80μg/L≥PCP≥8μg/L时,GrHSF1的mRNA与PCP之间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当160μg/L≥PCP≥8μg/L时,GrHSF1的mRNA与PCP之间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效应;在过高或过低温度下,GrHSF1的mRNA均显著下降。结果表明GrHSF1是已知鱼类HSF1家族的同源基因,并可作为评估环境污染物PCP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四种鱼用消毒剂对摇蚊幼虫(Chironomid larvae)最适消毒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消毒剂对摇蚊幼虫携带细菌相对灭菌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以消毒后摇蚊幼虫相对存活率、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对摇蚊幼虫平均摄食时间、消毒后未杀灭细菌种类为指标,综合评价消毒虫体质量。结果显示:浓度因子对聚维酮碘、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的相对灭菌率有极显著影响;时间因子对聚维酮碘的相对灭菌率影响极显著;温度因子对聚维酮碘的相对灭菌率影响极显著,对新洁尔灭影响显著;浓度、时间和温度因子均对戊二醛的相对灭菌率无显著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根据消毒剂对相对灭菌率的各影响因子主次顺序得到了四种消毒剂消毒摇蚊幼虫的最佳因子参数,其中高锰酸钾:消毒剂浓度60 mg/L,消毒温度28℃,消毒时间1.5 h;聚维酮碘:消毒温度24℃,消毒剂浓度150 mg/L,消毒时间1 h;新洁尔灭:消毒剂浓度3 200 mg/L,消毒温度24℃,消毒时间1 h;戊二醛:消毒温度28℃,消毒时间1.5 h,消毒剂浓度20 000 mg/L。四种消毒剂最佳消毒条件对摇蚊幼虫相对存活率及对稀有鮈鲫摄食效果影响不大;消毒后从不同来源的四份虫体样品共分离出未杀灭的细菌16种,主要隶属于气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