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篇
  32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hronic influence of acid fog on the gas exchange rates of momi fir (Abies firma Sieb. et Zucc.) trees, we exposed them to simulated acid fog (pH 3) for 3 year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cid fog was similar to that observed in a region where momi fir trees have been declining, and it contained organic acids. We then treated the firs with various additional stresses, such as drought, low temperature, fine root cutting, ozone exposure, soil acidification, nitrogen load, and rhizosphere aluminum stress. Under chronic exposure to acid fog, the momi fir seedlings exhibited a pattern of stomatal behavior whereby they excessively opened in summer and closed in winter. Furthermore, the stomata of these seedlings tended to open during drought stress, and their needles were visibly injured after ozone exposure. The net photosynthesis rates of the seedlings exposed to acid fog were regulated by their stomatal aperture, rather than directly by acid fog.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cid fog exposure disturbs the control of stomatal function in the momi fir seedlings.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chronic acid fog exposure suppressed the decrease in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due to its nitrogen load.  相似文献   
2.
杨木/无机硅化物复合材处理工艺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磊  朱玮  赵砺 《木材工业》2001,15(3):8-11
用硅酸单体溶液(SAMS)处理及用硅酸钠-三氧化二硼-乙酸复合处理改性文县杨(Populus wenxianesis),制备杨木/无机硅化物复合材(WIC)。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工艺条件下,SAMS处理的杨木WIC具有很好的尺寸稳定性和抗流失性,复合处理的杨木WIC的阻燃性能和防腐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杠杆压铊张紧系统带锯产生振动的原因,进行了试验和理论研究。用2034型频谱分析仪试验表明,带锯条振动属于复杂周期信号的离散型频谱,是由多个简谐振动叠加而成;同时理论考察分析表明,带锯条杠杆压铊张紧系统不同于秤量重物的“平衡秤”,不可能达到“静平衡”,而是在锯轮参数激振作用下形成周期性受迫振动。锯轮参数激振和杠杆压铊张紧系统位移激振之间交互作用,是使带锯条产生周期振动并引起张紧力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才女虫属复合体(Polydora Complex)是典型的底质摄食者,多数种类栖居于潮间带、海湾、河口等近岸水域。其中一些种类是贝类上常见的多毛类寄生虫,能够钻入贝类的壳内营寄生生活,阻碍宿主的生长发育,感染严重时会导致贝类的大量死亡,是严重危害贝类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寄生虫类之一。文章从才女虫属复合体的形态分类、分子系统发育、栖居习性、生殖方式、幼体发育等5个方面综述才女虫属复合体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5.
王则宇  崔向新  蒙仲举  党晓宏  王健  葛楠 《土壤》2018,50(4):819-825
结合锡林河流域风水侵蚀情况,对锡林河流域围封天然草地、放牧草地、封育种植草地表层(0~5 cm)土壤粒度特征及其与风蚀、水蚀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封育种植草地较放牧和天然草地在降低土壤风蚀和水蚀方面均起到了较明显的作用;锡林河流域草地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以砂粒为主,其所占比例为75%~82%,放牧草地较天然草地及封育种植草地土壤粒度粗化明显,封育种植草地中蒙古冰草+草木樨草地土壤颗粒分选性较差,其余草地土壤颗粒分选性均为中等;研究区内粒径在160μm左右土壤颗粒为易受侵蚀土壤颗粒;研究区土壤粒度组成特征与风蚀、水蚀均有明显相关性,尤其与近地面20 cm风速和径流产流总量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薄荷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方法]以薄荷试管苗茎段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培养基成分、凝固剂种类及添加量对其生根的影响。[结果]在薄荷试管苗培养过程中,使用琼脂为凝固剂,且添加量为7 g/L的1/2MS培养基时,其生根时间最短,生根数和生根长度较高。[结论]为薄荷试管苗的大规模、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堆沤处理香菇菌渣复合基质对鲜食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A、B、C 3种堆沤方法对香菇菌渣进行处理,测定和分析发酵过程中菌渣温度和EC值变化,将处理后的菌渣与草炭、珍珠岩、蛭石组成复合基质,并以“鼎丰98F1”鲜食黄瓜为供试品种进行育苗试验。[结果]采用B方法进行堆沤处理温度高时间短,腐熟效果较好;复合基质T5和T6的理化性质基本都在理想基质范围值内;除在出苗率方面低于对照外,处理T5(腐熟菌渣∶珍珠岩∶蛭石=1∶2∶1)在株高、根长和干鲜重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CK),处理T6(腐熟菌渣∶珍珠岩∶蛭石=2∶1∶1)在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值上均为最大,且明显优于对照(CK)。[结论]复合基质T5和T6可以作为鲜食黄瓜的无土育苗基质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马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43-15244,15246
[目的]制备β-环糊精与薄荷精油包合物。[方法]用水饱和法制备β-环糊精与薄荷精油包合物,并采用综合热分析法对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确认了包合物的形成,而且说明由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薄荷精油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正交法筛选了其最佳制备工艺:薄荷精油与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6,加水量为60 ml,温度为60℃,搅拌时间为45 min。[结论]水饱和法制备β-环糊精与薄荷精油包合物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9.
对设施蝴蝶兰栽培中常用的单一基质(水苔、椰糠、树皮等)及复合基质的性能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当前设施生产中蝴蝶兰基质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对我国今后蝴蝶兰栽培基质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今后蝴蝶兰设施栽培基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蓝峻峰  廖政达  谢济运  玉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54-15255,15257
[目的]探索复合酶辅助提取叶下珠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为叶下珠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水为提取溶剂,以总黄酮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纤维素酶浓度和果胶酶浓度等5因素4水平,用正交试验优选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复合酶法提取叶下珠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25(g∶ml),提取温度40℃,纤维素酶浓度1.4 g/L,果胶酶2.0 g/L。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提取率为1.589%。试验所考察的5个因素中,对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果胶酶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纤维酶浓度。[结论]复合酶法提取省时、高效、低碳耗且提取率高,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