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根据1992年-1993年渤海增殖生态基础调查大面定点底拖网试捕的渔获物,对渤海27种鱼类和10种虾蟹类的3801个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并与10年前渤海鱼类的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蓝点马鲛、小黄鱼和白姑鱼等主要捕食鱼类胃含物中鱼的比例较10年前明显增加,鱼类的食性类型无明显变化。渤海低级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由1982-1983年的平均2.4上升为2.5,中、高级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分别由原来的平均3.2和3.8降为2.8和3.3。渤海主要鱼类之间饵料重叠系数大于0.6的占15%。鱼为渤海多数中、高级肉食性鱼类的主要摄食对象。 相似文献
2.
根据1960年、1982年、1993年和2003年各年春季对渤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获得的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生物学数据,对4个不同年代间渤海小黄鱼的群体组成、生长状况等生物学特征的年代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小黄鱼的生物学特征在这4个年代间发生了明显变化。自1982年以来,渤海小黄鱼群体结构呈现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生长加快、渐近体长和渐近体质量减小、体质量生长拐点提前等现象。小黄鱼生物学特征因子的年代间变化,可能与渔业资源不断衰退以及小黄鱼自身对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渤海海域营养现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主要根据1992~1993年调查资料,分析了影响渤海营养状况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与历史同期调查结果相比,无机氮有所上升,无机磷下降较大,与国内外有关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类的最低需求的适宜浓度相比,除冬季外,其他季节无机氮和无机磷均低于浮游植物所需要的最适浓度值。就N/P比值而言,仍低于海水的正常N/P比值,无机氮仍为渤海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要限制因子。无机磷除冬季外,也低于其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最低浓度的下限,故认为无机磷也起一定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渤海近岸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8年 5、8和 10月分别对渤海近岸水域进行了综合调查 ,调查的内容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浮游生物、叶绿素以及水文化学要素。作者在对 3个航次调查中叶绿素资料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报道了渤海近岸水域表层叶绿素 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渤海近岸水域表层叶绿素 a的含量为 0 .5 4~ 16 .78mg/ m3 ,平均值为 2 .88mg/ m3 ,且季节变化明显。 5、 8和 10月 3个航次叶绿素的含量依次降低 ,其平均值分别为 3.4 7mg/ m3 (1.30~ 16 .78mg/ m3 ) ,3.0 1mg/ m3 (0 .5 8~ 15 .36mg/ m3 )和 2 .15 mg/ m3 (0 .5 4~ 14 .0 9mg/ m3 )。初级生产力采用叶绿素法测定。计算结果显示 ,渤海近岸水域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夏季 (8月 )初级生产力最高 ,平均为 4 2 0mg C/ m2 · d (32~ 180 9mg C/ m2 · d) ,春季 (5月 )次之 ,平均值为 319mg C/ m2 · d(6 8~ 12 6 7mg C/ m2 · d) ,再次为秋季 (10月 ) ,平均值只有 189mg C/ m2 · d(17~ 10 5 1mg C/ m2 · d)。整个调查水域 3个航次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 32 7mg C/ m2·d(17~ 180 9mg C/ m2·d)。 相似文献
5.
6.
Feeding activities of zooplankton in the Bohai Sea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7.
根据1959年、1982~1983年、1992~1993和1998~1999年在渤海进行的周年分季度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渤海主要渔业生物种类的资源变化特征。1959~1982年间,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价值较高的小黄鱼、带鱼和对虾等由黄鲫、Ti鱼、枪乌贼等小型低值种类所替代。80年代以来,年间优势种有一定的变动,但小型中小层鱼类Ti鱼、黄鲫、斑Ji等一直是渤海渔业生物优势种类。1998~1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根据 1963—1991年6月至翌年3月间收集的8627尾样品体长和体重资料,引用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对黄渤海蓝点马鲛当年幼鱼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蓝点马鲛当年幼鱼体重与体长之间呈 W=aL~b 相关关系,b 波动于 2.9867—3.0355 之间;一般生长型为 L_?=422.84[1-e~(-0.1?(t-2.18)],W_t=629.66[1-e~(-0.1?(t-2.18)]~?,以8月1日至11月1日为体重主要生长期;生长存在年间差异,生长参数 L_∞、W_∞、k分别由 1963—1969 年的 438.00mm、675.82g、0.1366 变化到 1990—1991 年的 399.06mm、512.16g、0.2307,体重主要生长期则由8月11日至11月11日提前到8月1日至10月11日。从当年幼鱼生长特性考虑,其秋汛首捕渔期推迟到10月21日之后为宜,以达到蓝点马鲛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9年8月和10月对渤海渔业资源的底拖网调查,采用胃含物分析、聚类分析和功能群划分的方法研究了渤海鱼类群落的功能群组成及其主要种类。结果表明,渤海夏、秋季鱼类群落包括7个功能群,分别为浮游动物食性功能群、杂食性功能群、底栖动物食性功能群、虾食性功能群、虾/鱼食性功能群、鱼食性功能群和广食性功能群;其中主要功能群为浮游动物食性功能群、杂食性功能群和虾/鱼食性功能群;主要种类有小黄鱼、蓝点马鲛、斑、赤鼻棱鳀、银鲳和黄鲫。圆筛藻、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磷虾、长额刺糠虾、中国毛虾、甲壳类幼体、日本鼓虾、六丝矛尾虎鱼、小黄鱼、双壳类和腹足类是当前渤海夏、秋季鱼类群落的主要饵料种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