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2.
3.
利用RAPD技术从3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对日本鳗(Anguillajaponicus)、欧洲鳗(Anguillaanguilla)和美洲鳗(Anguillarostrata)的DNA进行扩增,均得到1~13条大小不等的DNA片段,长度大部分在500~2300bp,其中14个引物共扩增出37个特异性标记,可用来区分这3种鳗鱼。日本鳗和欧洲鳗和美洲鳗种群内相似系数分别为0.885,0.717,0.686;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日本鳗和欧洲鳗0.747,日本鳗和美洲鳗0.668,欧洲鳗和美洲鳗0.211。这与形态学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5.
饥饿对鳗li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鳗li(Anguilla japonica)饥饿4-20d后,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全血比重(RSG)及红细胞脆性(EOB)均下降,血红蛋白含量(Hb)则上升到一定水平后维持稳定,其中红细胞性指标,(即红细胞最大抵抗值),对饥饿反应敏感,且离散率低,可以作为衡量鱼营养状态的又一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卵巢发育的时间与催产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对卵母细胞在体内胚泡破裂(GVBD)的发生过程、以及用17α-OHP和17α,20β-DHP诱导日本鳗鲡排卵的方式、时机和催产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卵巢发育时间越长,催产率越低。造成催产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日本鳗鲡在卵母细胞成熟后期,雌鳗个体对催产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催产时机难以掌握。通过采用适合日本鳗鲡卵母细胞的透明液观察GVBD的发生过程,并根据每个个体GVBD的发生速度,制订适宜的催产方案基本解决了上述难题。本实验采用CP、HCG、17α-OHP或17α,20β-DHP混合催产,使其平均催产率由35 4%分别提高到91 9%和93 0%。17α-OHP和17α,20β-DHP的催产剂量为5mg/(500g)和10mg/(500g)。在(21±0 5)℃水温条件下,催产效应时间分别为15~18h和13~16h。 相似文献
7.
雄鳗注射5-6次、雌鳗注射9-10次鲤脑体匀浆液(CPE)+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能分别诱导精巢和卵巢发育成熟。在雌雄鳗鲡,注射CPE+HCG可显著增加端脑、间脑、中脑和下丘脑mGnRH的含量,而对后脑和延髓mGnRH的影响较小;注射CPE+HCG增加雄鳗后脑和延髓cGnRH-Ⅱ含量,对雌鳗脑区cGnRH-Ⅱ则无显著影响。雌雄鳗鲡每次注射CPE+HCG后1天,血清促性腺激素(GtH)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8.
恩诺沙星在日本鳗鲡体内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日本鳗鲡肌肉、血清、肠、鳃和肝脏组织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的残留。方法的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86%和2.53%,标准添加回收率为(95±6)%;最低测量限为1.0μg/kg。用现场试验方法研究恩诺沙星在鳗鱼体内的代谢残留规律。对约50 g鳗鱼按9 mg/kg鱼体重每天给药2次,连续投喂7 d。给药期间鳗鱼体内的药物含量呈锯齿状上升,停药60 d后鳗鱼肠、鳃和肝脏组织中药物即下降至1~5μg/kg。肌肉和血清中药物残留到90 d,分别消除至3μg/kg和4μg/kg。所测组织的药物残留至停药120 d后降到检测限以下。故鳗鱼的停药期不应低于120 d。 相似文献
9.
抗冻剂对日本鳗鲡精子活力及运动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精子稀释液(0.5%氯化钠+0.25%氯化钾+0.25%葡萄糖)分别配制4%、8%、12%、16%、20%、24%的二甲亚砜(DMSO)、甘油(Glycerol)、1,2-丙二醇(1,2-Propanediol)、乙二醇(Ethyleneglycol)四种抗冻剂,对日本鳗鲡精子进行激活处理,观察记录精子在不同浓度抗冻剂中的活力和5种运动(激烈运动、快速运动、慢速运动、摆动、死亡)时间。结果表明:4%~24%的四种抗冻剂都可以激活日本鳗鲡精子,其中二甲亚砜浓度为12%时,精子活力最高,平均可达到78.3%;甘油浓度为8%时,精子活力最高,平均可达到72.8%;12%的1,2-丙二醇和乙二醇激活精子后,精子活力都可以达到最高,分别是47.6%和57.8%。日本鳗鲡精子在8%的二甲亚砜、8%的甘油、8%的1,2-丙二醇和8%的乙二醇中,激烈运动时间均为最长,分别为11.8 s、11.1 s、6.0 s和2.9 s;用8%的甘油、16%的二甲亚砜、16%的1,2-丙二醇和12%的乙二醇激活日本鳗鲡精子后,精子存活时间均最长,分别达到154.6 s、45 s、20 s和34 s。与其它几种抗冻剂相比,8%的甘油能显著延长日本鳗鲡精子的寿命。四种抗冻剂对日本鳗鲡精子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处理后精子的活力和寿命均降低。 相似文献
10.
雄烯二酮和甲基睾酮诱导雌性日本鳗鲡性发育的反馈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间隔15d多次埋植雄激素雄烯二酮(4-androstene-3,17-dine,ADSD)或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诱导雌性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性腺发育成熟;并着重研究埋植雄激素后,雌鳗血清中促性腺激素(GtH)及脑和垂体中哺乳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mGnRH)含量的动态变化。一次或多次埋植ADSD后,1~5d的血清GtH含量上升,然后下降;并且,血清GtH含量上升的幅度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对于MT处理组,只在埋植7次后第15天测得血清Gt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仍显著低于ADSD处理组。这表明埋植ADSD和MT可促进GtH的分泌,但两者促进GtH分泌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埋植ADSD1d后,脑和垂体中mGnRH含明明显增加,第2天后和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