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7篇
综合类   170篇
水产渔业   427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翘嘴鳜微卫星标记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筛选出的7对具有较高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检测106尾翘嘴Siniperca chuatsi选育个体的基因组DNA,分析这些微卫星标记与翘嘴体长、体质量和体高的相关性。结果获得67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9,片段大小在147~530bp之间;期望杂合度0.5092~0.9207,均值为0.7574;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4639~0.9101之间,均值为0.7197,表明所选择的SSR标记识别力较高,适用于翘嘴选育群体遗传分析和标记辅助育种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G4位点中含有的片段为219bp等位基因的基因型(229/219或219/219)个体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的表型效应显著高于其他的基因型,G10位点中246/246基因型的体质量和体高表型效应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可作为未来翘嘴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重要参考位点。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和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对(Siniperca chuatsi)的营养价值,分别测定了体质量为(5.27±1.03)g的赤眼鳟、(5.05±1.21)g的麦瑞加拉鲮和(5.19±0.92)g的的化学组成,估算了这3种鱼的能量密度,以探讨赤眼鳟代替麦瑞加拉鲮养殖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赤眼鳟和麦瑞加拉鲮的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水分显著低于(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高达92.56%±2.31%和93.17%±0.36%,多数必需氨基酸的化学评分≥0.82。而赤眼鳟的脂肪和能量密度更高,显著高于麦瑞加拉鲮和,灰分显著低于麦瑞加拉鲮(P0.05)。研究表明,这两种鱼对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赤眼鳟的营养价值更高,以赤眼鳟代替麦瑞加拉鲮养殖是可行的,这为转变的养殖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Siniperca chuatsi)具有独特的捕食习性。为研究捕食行为相关主要感觉——视觉和侧线感觉调控的捕食行为特征,利用高速摄像与感官抑制技术对的独特捕食行为进行了分析,将实验分为4组:GC(对照组,视觉与侧线感觉均具备),GV(只有视觉),GL(只有侧线感觉)和GDS(视觉、侧线感觉均不具备)4组。对各组投喂饵料鱼,并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单位时间内的捕食行为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捕食行为中表现出5种捕食模式:直接攻击型、跟踪-弹射型、跟踪-偏移型、弹射型、偏移型,其中,直接攻击型、跟踪-弹射型、弹射型捕食模式主要由视觉控制,跟踪-偏移型、偏移型主要由侧线感觉控制。在视觉、侧线感觉均具备时优先利用视觉捕食,捕食行为趋于简化,相反,仅利用侧线感觉捕食时,捕食行为变得复杂而多样;在捕食时所表现出的各种捕食行为模式是其具有独特摄食习性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为解读特殊捕食行为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5.
在长江中游鄱阳湖和洞庭湖采样中,采集了兼具(Siniperca chuatsi)和大眼(S.kneri)部分形态特征的中间类型(主要特征:口裂后缘伸达眼睛后缘之下,眼睛大小、头后背前部隆起介于与大眼之间)48尾。为了明确中间类型的分类学关系,采用量化传统形态分类指标、筛选种间特异微卫星标记,对中间类型个体进行鉴定分析。结果:(1)量化分析表明,和大眼在头长/眼径、(吻长+眼径)/口裂长上存在显著差异,头长/眼径为5.286~7.157、(吻长+眼径)/口裂长为0.811~0.999,大眼分别为3.306~5.106和1.040~1.166。48尾中间类型中,5尾判定为,其他43尾个体仍不能鉴定。(2)从28对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5个和大眼的种间鉴别位点(T103、T063、T089、T135、W19517),利用这5个位点对中间类型的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和鉴定,中间类型中有16尾为种间杂交后代,其中9尾为杂交F_1与大眼的回交个体。长江中游湖泊中和大眼存在种间渐渗杂交,今后需加强长江鱼野生资源遗传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秋浦花是安徽地方水产优良养殖品种。基于当前秋浦花主要的养殖模式,对相关技术要点进行总结,系统归纳了秋浦花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养殖,以及大水面增养殖等多元养殖模式及其关键技术。在不同的养殖模式下,秋浦花均表现出优异的适应性,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可进一步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江苏省5个内陆湖(太湖、滆湖、洪泽湖、高邮湖和骆马湖)和长江的翘嘴(Siniperca chuatsi)野生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江苏省不同水域翘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个水域的翘嘴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长江翘嘴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 524 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 92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 827 3,均高于其它5个翘嘴群体,说明长江翘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其它5湖的翘嘴群体。哈迪温伯格平衡显示,只有2个位点上存在不平衡,其余都满足哈迪温伯格平衡。从6个水域翘嘴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来看,太湖翘嘴群体和滆湖翘嘴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近,骆马湖翘嘴群体和太湖翘嘴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远。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翘嘴种质资源的保护、监测和遗传育种提供分子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利用天然群体开展人工选育解决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自2003年起,以安徽巢湖、肥东等地收集的野生为亲本,采用群体自繁、种内杂交和人工选择进行综合选育,2005年6月在综合选育F2代中获得了部分体色变异型个体,初步鉴定有红、黄、蓝、黑、白、半透明6种不同体色类型,将体色发生变异的个体统称为彩。为了研究彩体色的发育,选留35尾放入小水泥池中饲养并观察36个月,对其进行研究,并对彩体色的发生和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卫星标记建立翘嘴鳜亲子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9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对翘嘴(Siniperca chuatsi)进行亲子鉴定分析。结果显示,22个家系翘嘴个体中共观测到95个等位基因,其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578(0.219~0.800)和0.607(0.200~0.806),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552(0.187~0.787)。通过软件Cervus统计分析得到9个微卫星座位累计排除率为99.9658%,在27个可能的父母对条件下,混养养殖家系后代个体鉴定准确率为91%,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这些多态微卫星分子标记可以用于翘嘴优势家系的鉴定和分离,通过验证的微卫星标记建立的亲子鉴定技术为基础选育翘嘴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家系,为培育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翘嘴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翘嘴鳜一年三次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繁殖周期及次数主要取决于产卵类型,而产卵类型则与其性腺发育的规律密切相关[1-2],即使是一些一次性产卵类型的鱼类,在人工条件下,通过生态调控或强化培育,也能实现一年多次的人工繁殖[3-6]。这对于缩短繁殖周期,提高人工繁殖的效率,以及反季节育苗都具有重要意义。翘嘴(Siniperca chuatsi)是我国特种鱼类池塘养殖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