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13年1—12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流沙湾海域勒氏枝石首鱼的体长分布、体长-体质量的关系、肥满度月变化、饵料组成、摄食强度和营养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流沙湾海域枝石首鱼体长82~145 mm,优势体长组为116~125 mm和106~115 mm;体长(L)-体质量(W)关系方程为:W=0.0242L~(2.9564)(R~2=0.9471);肥满度最大值出现在2月份,最小值出现在7月;枝石首鱼的饵料组成以甲壳类为主要类群。枝石首鱼的空胃率随季节变化显著(P0.05),在冬季最大,春季达到最小,饱满度指数在秋季最高,冬季最低;营养级变化范围在2.69~3.11,平均营养级为2.94。  相似文献   
2.
3.
南方鲶肌肉,鳔及胡子鲶肌肉的水解和游离氨基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测定了南方鲶肌内和及胡子鲶肌肉的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评价。  相似文献   
4.
有关硬骨鱼类的研究多集中于形态学和组织学方面[孟庆闻、李婉端,1984;孟庆闻等,1987;郑文彪等,1988;秉志,1983;Harder,1975;Whitehead和Blaxter,1989],而发育的组织学研究较少,仅见王瑞霞[1982]和Berra与David[1989]描述了青鱼及Lepidogalaxias samlamandroides的原基来源。作者选择鲶形目两个不同科的代表种,鲂科的南方鲶Silurus meridionalis(Chen),鲿科的大鳍鳠Mystus maeropterus(Bleeker)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两种鱼的原基来源、衍化,并比较了二者在结构上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5.
南方鲶,大鳍Hu鳔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祥平  王德寿 《水产学报》1993,17(4):340-343
  相似文献   
6.
居延海大鳍鼓鳔鳅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2011年采集、测定的281尾标本,就居延海大鳍鼓鳅的年龄与生长、食性、繁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资源保护意见,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开发利用大鳍鼓鳅资源提供了生物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鳔等睾吸虫对黄颡鱼,鲶鱼寄生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方建平  项俊 《水利渔业》1999,19(3):43-44
研究表明,长江中黄颡鱼、鲶鱼感染等睾吸虫为一随机过程,其感染率分别为39%和264%,感染强度则无显著差异。等睾吸虫在这两种鱼中均为聚集分布。等睾吸虫的寄生对体长201~27cm的鲶鱼生长有影响,宿主的肝脏、肠系膜、等器官均有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大黄鱼仔、稚、幼鱼发育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大黄鱼早期主要发育阶段(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幼鱼)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比较了发病稚鱼与正常稚鱼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且种类随发育而递增,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以饱和脂肪酸C14:0、C16: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必需脂肪酸C20:4(n-6)(AA)在鱼苗开口前就已存在,而DHA和EPA摄食后才被检测到,其含量受饵料种类的影响,DHA含量变化范围为7.26%~25.36%,EPA为3.41%~8.40%。与同期正常鱼苗相比,病鱼苗的主要脂肪酸DHA、EPA含量显著降低,DHA不足前者的1/3,而AA、C18:1、C18:2、C18:3含量和EPA/DHA的比值显著增加,分别是前者的1.5—3倍。导致稚鱼阶段“胀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可能是DHA和EPA的缺乏以及AA偏高。研究结果为预防“胀”鱼苗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试验从形态学角度揭示半滑舌鳎和冠状幼鳍的生长变化与苗种早期培育阶段生长发育的关系。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3日龄仔鱼出现泡,5日龄仔鱼开始充气,79日龄左右消失,是否正常充气与早期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密切相关。2日龄仔鱼冠状幼鳍原基出现,4日龄仔鱼冠状幼鳍出现鳍条,18日龄冠状幼鳍长度达到最大,此时,鱼苗进入变态期,此后,随着冠状幼鳍的退化和消失,鱼苗逐渐完成变态,伏底生活,冠状幼鳍最迟在29日龄完全退化消失,成为背鳍的一部分。另外,本试验过程中还记录了眼间距、体宽和全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叶尔羌鼓鳔鳅烂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叶尔羌鼓鳅烂尾病的病变器官进行剖检和显微观察 ,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纯化 ,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导致叶尔羌鼓鳅烂尾的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 ,培养后的菌体呈圆形、无色、半透明、微隆起状。该病原菌对卡那霉素、多黏菌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素敏感 ,对氯霉素、痢特灵中敏 ,对其余抗菌药物不敏感。感染该病原菌的鱼尾鳍充血、溃烂 ,最后造成鳃、肝脏、肾脏等器官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病变 ,直至死亡。经联合使用该病原菌敏感的药物防治 ,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