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128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千大麻哈鱼洄游的两种历史记载 大约一百年前,先有一个中国人,后来又有一个俄国人,相隔数载,都曾沿着黑龙江进行过长途的实地考察,并在其著作中,对大麻啥鱼的洄游作过很生动的描绘,但对其洄游的原因,却作出了迥然不同的两种答案。对照读起来,既饶有兴味,又颇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三倍体育种技术方法,更好地解决其个体小、生长慢和性成熟后死亡率高等问题,采用热休克法进行三倍体诱导实验,设4个诱导温度(24、26、28、30℃),2个起始诱导时间(15 min、20 min)和2个持续诱导时间(15 min、20 min)共分1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结果显示,13个实验组均能诱导出三倍体个体,而不同温度组的诱导率差异显著,分别为13.3%、31.65%、52.28%和78.81%(P<0.0.5)。随着温度的上升,孵化率呈显著降低的趋势。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诱导成功的关键因素,利用热休克诱导受精卵制备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三倍体苗种的方法是可行的,三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是:水温28℃,卵子受精后15 min持续处理20 min,发眼率(72.57±0.26)%,孵化率(60.92±0.31)%,三倍体率53.1%,综合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影响不同月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体质量的重点形态性状,掌握其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点,为大麻哈鱼规模化人工养殖及其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恒温封闭循环海水系统中人工养殖4月龄、8月龄、19月龄和32月龄野生一代大麻哈鱼,在养殖过程中测定其体质量、叉长、全长、吻长、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头高和体宽等11个性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各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拟合出能够评估不同月龄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不同月龄大麻哈鱼各形态性状指标中体质量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大,且随着月龄的增加,变异系数越大,说明大麻哈鱼在实际选择育种过程中潜力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4月龄大麻哈鱼各性状之间呈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8,19和32月龄大麻哈鱼各性状之间均呈现出极显著(P0.01)相关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4月龄和32月龄大麻哈鱼体质量的关键性状指标为全长、体高和体宽,8月龄为叉长、体高、体宽、尾柄高和头高,而19月龄则是叉长、体高、体宽和尾柄高,各月龄形态性状对大麻哈鱼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分别为0.887,0.890,0.853和0.901,均在85%以上。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剔除与体质量相关性不显著的形态性状,所得方程保留的形态指标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大麻哈鱼生长过程中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有效应用于大麻哈鱼的人工养殖选择育种及保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大麻哈鱼不同生长阶段体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特性,为大麻哈鱼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研究大麻哈幼鱼和成鱼体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特性。【结果】大麻哈鱼的肾脏属A型肾脏,幼鱼的体肾由肾单位、拟淋巴组织和血窦组成,成鱼体肾由肾单位、拟淋巴组织和血管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拟淋巴组织主要由淋巴细胞、粒细胞、血细胞和黑色素巨噬细胞等组成;肾小体数量较少,呈无规律分布,多为单个存在,偶见2个相邻聚集,具有海水硬骨鱼类肾小体特征;肾小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分化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其中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管腔内具有刷状缘,远端小管、集合管管腔内无刷状缘;幼鱼和成鱼体肾含有黑色素巨噬细胞,其中成鱼体肾的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较多,且聚集成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结论】大麻哈鱼体肾的肾实质中,除有肾单位外还有拟淋巴组织,包含血窦、淋巴细胞、粒细胞及黑色素巨噬细胞,其中肾小管有颈段,但未见具有微绒毛的间段结构;成鱼体肾的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较多,不仅具有排泄功能,亦能发挥少量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对乌苏里江大麻哈鱼回归群体捕捞情况进行了持续监测,并对其回归群体数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麻哈鱼回归数量出现一次大高峰和一次小高峰,回归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经方差分析,两阶段大麻哈鱼的性比、叉长、体质量和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大麻哈鱼雌雄个体数比为1.01:1,平均叉长、体质量分别为60.6 cm和2 309.5 g,雌雄个体分别以3+和2+优势年龄组.与历史资料相比,叉长、体质量和成熟年龄均有减小的趋势,大麻哈鱼小型化和成熟年龄低龄化现象受到捕捞作业选择性、物种间相互作用和环境因子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的溯河生殖群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9月10日~10月10日于乌苏里江大麻哈鱼(Oncorhynchusketa)生殖群体中随机取样904尾,研究其年龄与生长、体长体重组成、生殖力、成熟系数及肥满度等主要群体结构特征,并与历年群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的生殖群体主要由2 ~4 龄个体组成,其中,3 龄大麻哈鱼占数量优势(743%),该年龄中的雌性数量多于雄性。雌性的性成熟年龄为3龄,而雄性更早些。在1 ~3 龄期间,雄、雌鱼的生长率相近,但达到4 龄时,雄性生长快于雌性。该生殖群体的个体体长平均为(640±296)cm,其中,60~65cm体长的个体占数量优势(315%),个体体重平均为(34±058)kg其中,3~4kg体重的个体占数量优势(442%)。计算表明,生殖群体的体重与体长呈显著相关。在55例雌性样品中,绝对生殖力为2296~6380粒,相对生殖力为03~160粒/g。绝对生殖力与鱼龄、体长、体重增长分别存在线性关系。雄性成熟系数为249~929,雌性为100~3316。这说明雄性成熟系数随体重增加而减少。雌性肥满度为09~101,雄性为102~117,说明肥满度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淡水渔业》1973,(8):5-8
大麻哈鱼Onoorhyhohus Reta(Walb)分布于北纬35-70度、东经110-140度的太平洋区域,其中以北纬40度-60度的鄂霍茨克海、库页岛、千岛群岛和日本北部西海岸为最多。大麻哈鱼是我国黑龙江流城特产的重要经济鱼类,肉质丰厚鲜美,鱼籽营养丰富,是畅销国曲外的水产品,我国每年出口换回大量外汇,支援社会主义社建设,大麻哈鱼渔业生产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chus masu(Brevoort)属于鲑科Salmonidae、大麻哈鱼属Oncorhychus。  相似文献   
9.
绥芬河为中俄共有河,是黑龙江省的产鱼区之一,本介绍了该河流水质常规分析,工厂污水分析、鱼体残毒分析、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着生藻类定性、定量及鱼类急性致毒性试验结果,同时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流经环境治理,水质状况得以改善,属于寡污带河流,基本达到渔业水质标准,是我国少有的清洁河流,对该河流洄流的四种大麻哈鱼、两种滩头鱼和生存的其它水生生物不构成危害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会芳 《水产学报》2004,28(3):347-351
According to the salmon‘s(Oncorhynchus) biological character of return to its hatching river, adopting the method of transplant and releasing, 9839000 eyed eggs of the salmon were introduced (Oncorhynchu, keta, O.gorbuscha, O. kisutch, O. masou) from Japan, total 8409000 juvenile fish was hatched and cultivated for 11 years running from 1985 to 1996. total 127 returning and mature salmons were collected from 1987 to 1995. It proved that the salmon could exist in the Yellow Sea area and return to its releasing ri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