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1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林业   281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351篇
  643篇
综合类   1553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277篇
畜牧兽医   1081篇
园艺   109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敏是人和养殖动物常见的疾病,而且发生的频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为了深入了解过敏反应的机制,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钙调磷酸酶A beta (calcineurin A beta,CnAβ)基因敲除的大鼠RBL-2H3细胞株,并探讨CnAβ基因对RBL-2H3细胞生长及脱颗粒的影响。选取大鼠CnAβ基因第一外显子为敲除靶点,设计并合成3个单导向RNA (single guide RNA,sgRNA),构建pX459-CnAβ-sgRNA质粒,并用脂质体3000将构建好的质粒转染到RBL-2H3细胞内;利用嘌呤霉素对转染细胞进行筛选,通过DNA测序验证获得CnAβ基因敲除的RBL-2H3细胞株;并检测CnAβ基因缺失对细胞增殖和脱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CnAβ单基因敲除的大鼠RBL-2H3细胞株;CnAβ基因缺失对RBL-2H3细胞增殖、细胞的颗粒形成以及颗粒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由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动物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为动物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近年来,硅对于的植物影响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人们试图将硅确定为植物生长发育的的“必要元素”。因此如何提高植物对硅的吸收利用来增加植物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是当前农业和林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方法】以黄枝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罗田垂枝杉C.lanceolata var.luotian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施加不同浓度的纳米SiO2颗粒(0、1、2、4 g/盆)对杉木幼苗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叶片厚度、氮磷钾含量及其分配、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SiO2纳米颗粒对杉木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之能更好的吸收养分,加强了氮磷钾含量的累积。且叶片的厚度也有所增加,在较低的浓度下,气孔导度、光合作用机制、以及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地上的生物量也随着施入SiO2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我们的实验表明,SiO2纳米颗粒通过促进根系发育加强对营养的吸收和提升叶片厚度,以及提高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来提高植物的生长机理,进而增加植物的生物量来提升产量。鉴于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多种积极影响,硅纳米材料将会为农林植物增产有重要的影响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全混合颗粒日粮对育肥期马头山羊的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4月龄马头山羊羯羔3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15%(对照组)、14.54%(试验1组)、12.92%(试验2组)和11.31%(试验3组)的全混合颗粒日粮,进行育肥试验。预试期18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试验3组马头山羊的平均日增重(0.17 kg/d)高于试验2组(P<0.05),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试验3组马头山羊的血清尿素氮高于其他各组(P<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低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谷丙转氨酶低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马头山羊育肥期全混合颗粒日粮中适宜的粗蛋白质水平为11.31%,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全混合颗粒日粮对马头山羊血液生化指标均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土壤通报》2020,(3):656-660
为了探讨竹炭对厨余垃圾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向厨余垃圾添加稻草调节堆肥原料初始含水率为70%后,分别添加0%和5%的竹炭(竹炭与堆肥原料湿基比)进行为期15 d的好氧堆肥,研究了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厨余垃圾和稻草有机物降解率及堆肥腐熟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竹炭的添加增加了厨余垃圾好氧堆肥高温(> 55℃)持续时间,且高温阶段的前4天,添加5%竹炭堆体温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竹炭的添加提高了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率,堆肥结束时,与添加5%竹炭堆体其厨余垃圾和稻草的有机物降解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6%和29.2%,表征腐熟化程度的SUVA254和SUVA280值分别提高了15.6%和12.4%。以上结果表明,竹炭的添加促进了厨余垃圾堆肥过程有机物的降解,提高了堆肥产品的腐熟程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填充颗粒半径水稻种子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被广泛运用在气力式排种器工作过程的研究中,因确定性颗粒轨道数值计算模型的需求,种子多采用颗粒聚合的方法建模,该方法采用的填充球颗粒半径越小、数量越多就越能接近种子的真实形态,但会造成仿真计算资源过度消耗、仿真时间增长。为研究不同填充球半径的水稻种子模型对颗粒间的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寻找种子模型最佳的填充球颗粒数量,本文以水稻种子为研究对象,借助三维扫描与逆向拟合的方法获取种子外形轮廓,分别采用不同半径(0.30、0.21、0.18、0.16、0.15mm)的球颗粒对其进行填充,形成气固耦合的水稻颗粒粘结聚合模型。采用无底圆筒提升、滑落堆积的真实试验与仿真测定,采用曲面响应法,以休止角为指标,标定出不同填充球颗粒半径种子模型的种间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通过圆筒提升和滑落堆积试验对参数进行验证,以仿真试验休止角的变异系数为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填充球半径的减小,仿真结果越接近真实值;通过水稻正压式排种器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进行验证,以充种率为指标,结果表明填充颗粒半径为0.21mm,仿真时长与仿真精度最优。  相似文献   
7.
8.
以家蚕为模式生物,研究了2种不同粒径的银纳米颗粒[Ag NPs,直径分别为(23.2±2.8)nm和(47.6±5.2) nm,分别记为Ag NPs-23.2 nm及Ag NPs-47.6 nm]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在家蚕5龄的第3天,将不同浓度的Ag NPs(60μg/头、120μg/头、180μg/头)通过腹足注射的方式导入家蚕体内,分别于注射后24、48、72 h解剖家蚕,获得家蚕血液、丝腺和中肠,同时收集蚕砂,结茧后收集蚕丝,然后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各组织及蚕砂、蚕丝中Ag的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A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120μg/头Ag NPs注射24 h后,血液中Ag的浓度分别为(23.87±3.00)μg/mL(Ag NPs-23.2 nm)、6.54±0.33μg/mL(Ag NPs-47.6 nm),中肠对应的Ag浓度分别为(200.34±12.11)μg/g(Ag NPs-23.2 nm)、(20.12±1.60)μg/g(Ag NPs-47.6 nm)。血液中Ag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而中肠中Ag的浓度则持续升高;蚕砂中Ag浓度也随时间而降低。由此可见,注射进入血液中的Ag NPs会向中肠转运,再通过代谢进入蚕砂而被排出体外。小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家蚕吸收并在体内富集,而大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代谢进入蚕砂。通过对不同粒径Ag NPs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的研究,可为Ag NPs的毒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秸秆碳对不同施肥水平低肥力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施肥水平下秸秆碳对低肥力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的影响,采用碳化硅管原位法,向不同施肥水平(0、120、240 kg·hm-2,以纯氮计)的低肥力土壤添加13C标记小麦秸秆,定期取土样测定不同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及其δ13C值,并计算秸秆碳在各有机碳库中的转化及贡献比例。研究结果显示,秸秆添加后7 d是快速转化阶段,此后秸秆碳转化渐缓,以向POC转化为主。相较于DOC,秸秆碳更倾向转化为MBC和POC,秸秆添加60 d后的转化比例分别为0.12%~0.38%、4.01%~6.25%和4.74%~9.54%。秸秆添加后,土壤DOC、MBC和POC含量均显著增加,来自于秸秆碳的贡献分别为0.29%~15.01%、13.20%~32.85%和33.62%~59.69%。相较于0、240 kg·hm-2的施氮处理,施氮量为120 kg·hm-2时,秸秆添加能同时大幅提高试验土壤的活性和缓效性有机碳库含量。由此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适量施加氮肥更有利于低肥力土壤的培肥与固碳。  相似文献   
10.
使用吹扫捕集(PT)-微氩离子检测器(MAID)-气相色谱法(GC)(PT-MAID-GC)测定水中18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二氯甲烷、顺、反式二氯乙烯、三氯甲烷、甲苯、氯苯和乙苯等,实现了进样、吹扫、检测连续进行,无需更换检测器,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测定浓度为10μg·L~(-1)的混合标准样品,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范围为1.064%~8.302%;当加标量在5.0μg·L~(-1)和10.0μg·L~(-1)时,空白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5.7%~110.1%和89.2%~100.8%。对比测试结果表明:PT-MAID-GC法测定18种挥发性有机物的相对误差范围为-9.86%~3.46%,相对标准偏差为0.61%~5.19%;同时更换不同的检测器,其相对误差范围为-9.84%~7.36%,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10%~7.88%。两种方法测定的相对误差及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