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9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林业   321篇
农学   295篇
基础科学   33篇
  64篇
综合类   2401篇
农作物   335篇
水产渔业   1153篇
畜牧兽医   364篇
园艺   695篇
植物保护   5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调查日本长崎市沿岸海域黑边石斑鱼(Epinephelus fasciatus)体长、年龄与性成熟、性逆转之间的联系,于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逐月对随机捕获的黑边石斑鱼,测定其体长、体质量、年龄、性别、性腺发育成熟度和性腺指数(GSI),并分析其血清中雌二醇(17β-Estradiol, E_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黑边石斑鱼雌性个体的成熟比例和GSI在调查年7月均达到峰值,推断在研究海域其性成熟期在7月。3龄黑边石斑鱼中开始出现成熟雌性个体,体长在24.5 cm左右;随着体长的增加,成熟个体的数量也逐渐增加,表明其初次性成熟年龄在3龄。此外,3龄和4龄雌性成熟个体的E_2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成熟个体(P0.05),表明E_2在诱导卵母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黑边石斑鱼在体长35.7 cm左右、9龄时检测到间性个体;在体长36.7 cm左右、7~12龄时检测到雄性个体。综上所述,日本长崎市沿岸海域黑边石斑鱼性成熟期在7月且与E_2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其初次性成熟年龄在3龄,性逆转在7~12龄。研究结果可为黑边石斑鱼资源保护及人工繁殖等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C-Myc表达、谷氨酰胺代谢和神经坏死病毒复制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克隆了斜带石斑鱼鳍条细胞(GF-1)中的C-Myc基因(GF-1-C-Myc),结果显示GF-1-CMyc基因cDNA全长814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85 bp,编码95个氨基酸(aa),有亮氨酸拉链结构域与螺旋-环-螺旋(HLH)结构域。实验表达和纯化了GF-1-C-Myc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与免疫印迹法(WB)检测了GF-1-C-Myc基因的表达和神经坏死病毒的复制。结果显示,缺乏谷氨酰胺会同时抑制GF-1-C-Myc基因的表达和神经坏死病毒(NNV)的复制,添加谷氨酰胺可同时促进GF-1-C-Myc的表达和NNV的复制;此外,NNV感染可上调GF-1-C-Myc基因的表达,并显著消耗GF-1细胞培养液中的谷氨酰胺。研究表明,GF-1-C-Myc基因可调控宿主谷氨酰胺代谢,从而有利于神经坏死病毒的复制。本结果为防控NNV的感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葫芦科植物上典型的种子传播细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具有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爆发性强等特点,被列为中国入境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该病在全球主要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日本、泰国、以色列、伊朗、匈牙利和希腊。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甘肃、河南等省区。一般田块发病率在45%~75%,严重时高达100%,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瓜类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准确识别并采取有效防控技术,对控制该病的大面积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辣椒疫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主要危害根茎,使根茎组织腐烂、病部缢缩,幼苗倒伏,引起湿腐,枯萎死亡。定植后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呈暗绿色水渍状,迅速扩大使叶片部分或大部分软腐,干燥后病斑变成淡褐色,叶片脱落。茎部受害产生水渍状病斑,扩展后病斑加长,后期病部变为黑褐色,皮层软化腐烂,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而且易从病部折断。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先出现水浸状斑点,暗绿色,后病斑扩展,果皮变褐软腐,果实多脱落或失水变成僵果,残留在枝上。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又称秋黏虫,是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为探究本土天敌斑痣悬茧蜂寄生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后的生长发育表现,本研究检测了斑痣悬茧蜂寄生2龄、3龄和4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后子代蜂幼虫发育历期、茧历期、羽化率、茧重、成蜂个体大小和成蜂寿命。结果表明,寄主龄期对子代蜂的幼虫发育历期、茧历期和成蜂寿命存在显著影响。与寄生4龄幼虫的子代蜂相比,寄生2龄和3龄幼虫的子代蜂幼虫发育历期分别平均延长了2.08 d(z=5.42,P0.05)和1.64 d(z=4.23,P0.05);寄生2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平均延长了0.46 d(z=3.51,P0.05),但寄生4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与寄生3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无显著差异。4龄幼虫体内羽化的子代蜂成蜂寿命比在2龄和3龄幼虫体内羽化的子代蜂成蜂寿命分别平均延长了1.46 d(z=-2.60,P0.05)和1.68 d(z=-2.98,P0.05)。寄主龄期对子代蜂羽化率、茧重和成蜂个体大小无显著影响。随寄主龄期增大,子代蜂的发育速度加快,但寿命缩短。研究结果将为揭示斑痣悬茧蜂与寄主草地贪夜蛾的互作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茶叶斑蛾属鳞翅目斑蛾科,以幼虫咀食茶树叶片为害,是茶树叶部害虫之一。本文主要从茶叶斑蛾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3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茶农或技术员提供更直观的害虫识别与科学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病圃鉴定法,对55个花生品种进行不同播期网斑病抗性鉴定。经鉴定获得抗病品种1个、中抗品种20个、感病品种5个、高感品种2个,未获得对网斑病免疫和高抗的花生品种。获得27个抗病性随播期改变的品种。经方差分析,影响抗病性的主要因素是花生品种自身特性,播种温度对花生网斑病抗病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2007~2016年在河北各地采集玉米小斑病标样,对分离出的356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在鉴定的年度范围内,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C小种、S生理型、O小种的分离频率在年度间存有差异,O小种的平均分离频率94.94%,是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的优势小种;O小种对主栽品种郑单958和自交系C103的致病力呈下降趋势,在C103上致病力下降幅度小于郑单958。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邯郸、邢台采集的45株菌株进行ITS序列分析构建UPGMA进化树,分析表明,河北省内玉米小斑病菌株的遗传进化与地域有一定关系,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自19 世纪发现以来,在全世界各地蔓延,对多种作物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以辣椒为例,从TSWV 的发生与分布、病害症状检测、传播方式、防治方法、抗TSWV 育种及展望等6 个方面对国内外辣椒TSWV 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30%腈吡螨酯悬浮剂在不同剂量下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并明确其最适用量,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9—2020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邵家庄村使用喷雾器将不同剂量的30%腈吡螨酯悬浮剂均匀喷洒于草莓植株各部位.结果:对草莓喷药1次,14d后30%腈吡螨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75、100、150mg/kg对草莓上的二斑叶螨防效均达到93%以上.结论:30%腈吡螨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75~150mg/kg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效显著,可作为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