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75篇
  免费   843篇
  国内免费   1202篇
林业   665篇
农学   1260篇
基础科学   185篇
  625篇
综合类   7446篇
农作物   708篇
水产渔业   982篇
畜牧兽医   6574篇
园艺   887篇
植物保护   28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404篇
  2021年   440篇
  2020年   466篇
  2019年   543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471篇
  2016年   599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927篇
  2013年   883篇
  2012年   1150篇
  2011年   1301篇
  2010年   1104篇
  2009年   1224篇
  2008年   1363篇
  2007年   1103篇
  2006年   890篇
  2005年   829篇
  2004年   527篇
  2003年   499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68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并存的几率比较高,本研究以仔猪肠上皮细胞(IPEC-J2)为模型,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和呕吐毒素(DON)的叠加细胞毒性。细胞毒性试验选用AFB1、ZEA和DON三种毒素作为响应面Box-Behnke设计的三个因素,以AFB1:10、20、30 μg/L,ZEA:150、300、450 μg/L,DON:500、1000、1500 μg/L作为Box-Behnke设计的三个编码水平。利用响应面设计构建得到17组复合霉菌毒素组合,以其对IPEC-J2细胞活力的影响作为参考指标,得到对细胞损伤程度最高和最低的霉菌毒素添加比例。结果表明:经方程预测后,得到细胞活力最低(霉菌毒素毒性最高)的AFB1、ZEA和DON组合为30、150 μg/L和1500 μg/L,经测定细胞活力为32.32%|得到细胞活力最高(霉菌毒素毒性最低)的AFB1、ZEA和DON组合为10、150 μg/L和600 μg/L,经测定细胞活力为53.01%。该结果为多种霉菌毒素叠加毒性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IPEC-J2细胞|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
过敏是人和养殖动物常见的疾病,而且发生的频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为了深入了解过敏反应的机制,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钙调磷酸酶A beta (calcineurin A beta,CnAβ)基因敲除的大鼠RBL-2H3细胞株,并探讨CnAβ基因对RBL-2H3细胞生长及脱颗粒的影响。选取大鼠CnAβ基因第一外显子为敲除靶点,设计并合成3个单导向RNA (single guide RNA,sgRNA),构建pX459-CnAβ-sgRNA质粒,并用脂质体3000将构建好的质粒转染到RBL-2H3细胞内;利用嘌呤霉素对转染细胞进行筛选,通过DNA测序验证获得CnAβ基因敲除的RBL-2H3细胞株;并检测CnAβ基因缺失对细胞增殖和脱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CnAβ单基因敲除的大鼠RBL-2H3细胞株;CnAβ基因缺失对RBL-2H3细胞增殖、细胞的颗粒形成以及颗粒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由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动物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为动物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红茂草异紫堇碱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 264.7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用CCK-8试剂盒方法检测不同剂量红茂草异紫堇碱(1、5、15、25、50、100、200、300和400μg/mL)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不同浓度红茂草异紫堇碱(50、100、200和400μg/mL)条件下细胞培养液中NO的浓度;用ELISA法测定添加不同浓度红茂草异紫堇碱(100、200和400μg/mL)干预4 h,再加入LPS(0.1μg/mL)孵育20 h后细胞培养液中IL-1β、IL-6、IL-10、PEG-2和TNF-α的含量,通过上述方法测定的结果来评价红茂草异紫堇碱的抗炎作用。[结果]红茂草异紫堇碱浓度在15、25μg/mL时,可显著促进RAW 264.7细胞增殖(P≤0.05);并且在红茂草异紫堇碱存在条件下,促炎因子IL-1β、IL-6、PEG-2和TNF-α释放量都有不程度的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和NO的释放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红茂草异紫堇碱能够抑制促炎因子IL-1β、IL-6、PEG-2和TNF-α的释放;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抗炎因子IL-10和NO的释放来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研究多种缺素培养条件下,晋绿豆8号、晋豆19和小红芸豆等3种豆科植物表现出的营养缺乏症状和生理特性变化,为大田栽培的营养诊断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溶液培养法,设全素与缺氮、磷、钾、钙、镁、硫、铁8个处理组,培养期间每天对植株表型进行实时观察且每7 d测量植株的鲜质量,培养结束时测定并计算各植株的根冠比、根系活力、生长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3种豆科植物的幼苗在缺素培养条件下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顺序有一定差异;同种植物幼苗在不同缺素条件下的敏感性及反应程度均不同,不同植物幼苗在同种缺素条件下的反应也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表现较为相似;缺素培养7 d后缺素植株普遍较全素植株生长缓慢,第28天时生长基本停滞;全素培养时植株高大,叶片大而鲜绿,挺立,腋芽生长明显;不同缺素培养的植株,总体较为矮小、叶片较小而薄、叶色发黄或深绿,而且萎蔫下垂,腋芽生长不明显,此外还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缺素症状。对比3种豆科植物幼苗的根冠比可知,三者均是缺氮处理的根冠比最大,全素处理的最小,缺硫、缺钾的仅大于全素处理。缺素处理对3种豆科植物的幼苗生长速率影响极显著;晋绿豆8号幼苗的生长速率对氮、磷、钾、镁较为敏感,缺钾植株的生长速率最小;晋豆19幼苗的生长速率对氮、钙、铁、镁较为敏感,缺钙植株的生长速率最小;小红芸豆幼苗的生长速率对氮、磷、钾、钙较为敏感,缺氮植株的生长速率最小。缺素处理对3种豆科植物的幼苗根系活力均有显著影响;晋绿豆8号幼苗的根系活力对氮、镁、硫较为敏感,晋豆19幼苗的根系活力对氮、磷、铁较为敏感,小红芸豆幼苗的根系活力对氮、硫、铁较为敏感,三者均对氮的敏感性最强,即缺氮植株的根系活力最小。缺素处理对3种豆科植物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影响极显著,其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对氮、镁、硫较为敏感,对氮的敏感性最强,即缺氮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最小,而全素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6.
7.
严小妹 《种子科技》2020,(6):10-11,13
薏苡种子油分含量较高,不耐贮藏。试验以福建省认定的4个薏苡品种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一般贮藏条件下贮藏1年的陈种子与新收种子的发芽情况,结果表明:在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方面,新收种子显著高于陈种子;而在苗高、幼苗干重与鲜重、电导率等方面,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9.
将氯化钠(NaCl)、硫酸钠(Na_2SO_4)2种中性盐和碳酸氢钠(NaHCO_3)、碳酸钠(Na_2CO_3)2种碱性盐按不同比例混合,设置pH值为7.2~10.34的5组碱胁迫处理,每组从20~200 mmol/L设定8种不同盐浓度,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测定40种混合盐碱胁迫条件下板蓝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以明确混合盐碱胁迫对板蓝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浓度小于20 mmol/L、pH值为7.30的低浓度盐碱胁迫对板蓝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有所增加;盐浓度为80 mmol/L、pH值为7.30~10.24时胁迫处理的板蓝根种子发芽率由88%下降到3%,pH值为7.96、盐浓度为20~200 mmol/L时胁迫处理的板蓝根种子发芽率由94%下降到0%,说明高浓度盐碱胁迫对板蓝根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盐度与pH值对板蓝根种子萌发的抑制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C-Myc表达、谷氨酰胺代谢和神经坏死病毒复制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克隆了斜带石斑鱼鳍条细胞(GF-1)中的C-Myc基因(GF-1-C-Myc),结果显示GF-1-CMyc基因cDNA全长814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85 bp,编码95个氨基酸(aa),有亮氨酸拉链结构域与螺旋-环-螺旋(HLH)结构域。实验表达和纯化了GF-1-C-Myc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与免疫印迹法(WB)检测了GF-1-C-Myc基因的表达和神经坏死病毒的复制。结果显示,缺乏谷氨酰胺会同时抑制GF-1-C-Myc基因的表达和神经坏死病毒(NNV)的复制,添加谷氨酰胺可同时促进GF-1-C-Myc的表达和NNV的复制;此外,NNV感染可上调GF-1-C-Myc基因的表达,并显著消耗GF-1细胞培养液中的谷氨酰胺。研究表明,GF-1-C-Myc基因可调控宿主谷氨酰胺代谢,从而有利于神经坏死病毒的复制。本结果为防控NNV的感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