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026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龙斑是雌性褐石斑鱼(Epinephelus bruneus)和雄性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杂交产生的子代。作为杂交石斑鱼的新品种,国内外尚没有褐龙斑疾病的报道。2017年7月,某养殖场褐龙斑出现急性死亡,10 d内累积死亡率高达80%。现场调查发现,病鱼外观无明显异常,但反应迟钝,伏底死亡。临床检查和剖检可见脾和肾严重肿大、易碎。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各组织中存在数量不等的嗜碱性、细胞质均一、直径为10~15 µm的肿大细胞。超薄组织切片中发现,肿大细胞胞质内存在大量直径为130~150 nm的虹彩病毒样颗粒。使用特异性的PCR引物,从病鱼脾、头肾等组织中均检测到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bream iridovirus, RSIV)的高强度感染。测定了该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 MCP)基因1362 bp的全长编码区,构建了19种(株)虹彩病毒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肿大细胞病毒属RSIV类群。本研究首次描述了褐龙斑虹彩病毒病的组织病理特征,揭示了褐龙斑是RSIV新的敏感宿主,为杂交石斑鱼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光  邵跃 《河北渔业》2014,(2):49-49,65
<正>毛蚶(scapharca suborenata)是重要经济贝类之一,在辽东湾上世纪80年代最高年产量达5万t左右,但由于乱采滥捕,现已基本枯竭。为了保护和恢复毛蚶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毛蚶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对种贝及幼体死亡等问题做了探讨。1毛蚶种贝及幼体死亡原因1.1毛蚶种贝死亡原因1.1.1种贝采捕死亡原因种贝采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渔船拖网,另一种是人工手扒。渔船拖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珊瑚对生物活饵料的捕食机制,选取美丽鹿角珊瑚(Acropora formosa)和佳丽鹿角珊瑚(Acropora pulchra)为实验对象,以轮虫(SS-type Rotifer)和丰年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为生物活饵料进行投喂。通过对投喂饵料量、残余量,以及差值进行统计,从而探讨珊瑚的摄食情况及摄食偏好。结果表明:超小型轮虫平均剩余量8.16×104个,P=0.012(P0.05),实验前后轮虫密度有显著差异。丰年虫无节幼体平均剩余量2.3×103个,P=0.01(P0.05),实验前后丰年虫密度有显著性差异。超小型轮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可以是珊瑚的生物活饵料。  相似文献   
4.
鳙也称胖头鱼、花鲢,是四大家鱼之一,属滤食性鱼类,主要滤食枝角类、桡足类、轮虫、无节幼体、原生动物及一些碎屑和藻类。不投饵网箱养殖花鲢是充分利用水体生物资源、降低养殖成本的健康养殖模式。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饵料对中华虎头蟹幼体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华虎头蟹苗种繁育过程中饵料及投喂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饵料对中华虎头蟹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中华虎头蟹各期幼体生长发育效果较好的饵料为动物性饵料,Z1期以卤虫无节幼体为开口饵料,只投喂扁藻后期幼体发育较差;Z2以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搭配为好;Z3期则以轮虫为适宜饵料;M期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截止5月16日,2014年春季河北省内陆水域增殖放流工作圆满完成。共增殖放流鲢鳙鱼种140.19万尾、鲤鲫鱼种7.563万尾、池沼公鱼卵33.18亿粒、中华鳖3.093万只、河蟹大眼幼体2 400万只。放流后,各级渔政机构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18±0.5)℃、盐度27‰的环境下,研究了重金属Hg~(2+)、Cu~(2+)、Cd~(2+)对渤海湾卤虫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Hg~(2+)对渤海卤虫无节幼体24h、48h的LC50分别为201.01mg/L和0.05mg/L,安全浓度分别为2.01mg/L和0.000 5mg/L;Cu~(2+)对渤海湾卤虫无节幼体24h、48h的LC50分别为197.17mg/L和7.5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97mg/L和0.08 mg/L;Cd~(2+)对渤海湾卤虫无节幼体24h、48h的LC50分别为331.30mg/L和8.13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31mg/L和0.08mg/L。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Hg~(2+)Cu~(2+)Cd~(2+),但Cu~(2+)与Cd~(2+)的毒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日本鳗鲡幼体的耳石微化学分析及其环境指示元素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弘艺  张亚  唐文乔  刘东  张旭光  吴嘉敏 《水产学报》2015,39(10):1467-1478
在长江口日本鳗鲡鳗苗捕捞汛期,于长江靖江段采集日本鳗鲡幼体,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XRF)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幼体矢耳石中14种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在海洋与淡水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微化学特征。结果显示,耳石中Ca和Sr为常量元素,Ba、Fe、Mn、Zn的含量也在1-10μg/g之间,Cr、Ni、Se、Co、Cu、Au则在1 mg/g以下。Ni、Cu、Mn、Cr、Co、Zn和Sr含量的稳定性较好,变异系数在30%以下;Se、Au的含量低且极不稳定,变异系数达40.8-75.0%;Fe在不同个体间存在显著的含量差异(p=0.007<0.05),但其他元素不存在个体差异。在海洋生活史阶段,Mn、Se、Co、Ba为强富集元素(BCFa-e >1000),Sr、Fe、Zn、Ni、Cu为中等富集元素(BCFa-e在100~1000)。除Sr、Ba和Se外,卵黄囊期和柳叶鳗期的耳石富集系数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淡水生活史阶段,Sr和Co为强富集元素(BCFa-e >1000),Se、Zn、Cu、Ba、Mn为中等富集元素(BCFa-e在100~1000),Ni、Fe为低富集元素(BCFa-e在10~100)。与海水阶段相比,耳石在淡水阶段的Fe、Ba、Mn、Se、Co、Ni富集系数均大幅减小,而对Sr、Zn、Cu的富集能力有所增大。分析表明,耳石内的Sr、Ba、Ni、Co为环境强响应元素,Fe和Mn为环境弱响应元素,Zn、Cu和Se为环境负响应元素,幼鳗自海洋至淡水的迁徙过程中,前者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但后两者的日间含量波动较大,缺乏响应的规律性。本文认为,用作鱼类迁移行为或栖息地环境变化的指示元素,需要具备耳石富集效应强、时滞效应小、不同环境间含量差异大、稳定性好、且为非必需元素等特点。从本研究结果看,只有Sr和Ba两种元素符合这些条件 。  相似文献   
9.
<正>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营养药用价值很高,但是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其自然资源已供不应求,这刺激了仿刺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对仿刺参苗种的需求量也与日剧增。而实际生产实践中,幼体附着变态率低以及滑板症等问题制约了仿刺参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江刀鲚幼鱼的采集与运输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江靖江段选择底部平坦、水流平缓的港湾,用自制20目的密眼地拉网采集长江刀鲚幼体。采集选择在22~28℃之间的水温时进行,用长×宽×高(90cm×50cm×60cm)的塑料敞口式水箱运输。操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避免水体剧烈震荡,降低刀鲚幼体的应激反应和活动强度,在8h内采捕运输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