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36篇
  免费   2174篇
  国内免费   1976篇
林业   3019篇
农学   3631篇
基础科学   2508篇
  1582篇
综合类   19981篇
农作物   2782篇
水产渔业   2161篇
畜牧兽医   16735篇
园艺   2755篇
植物保护   2332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1318篇
  2022年   1410篇
  2021年   1542篇
  2020年   1535篇
  2019年   1756篇
  2018年   799篇
  2017年   1427篇
  2016年   1748篇
  2015年   1821篇
  2014年   2731篇
  2013年   2665篇
  2012年   3721篇
  2011年   3691篇
  2010年   3242篇
  2009年   3341篇
  2008年   3564篇
  2007年   3132篇
  2006年   2732篇
  2005年   2453篇
  2004年   1833篇
  2003年   1833篇
  2002年   1345篇
  2001年   1282篇
  2000年   972篇
  1999年   645篇
  1998年   611篇
  1997年   571篇
  1996年   557篇
  1995年   532篇
  1994年   547篇
  1993年   427篇
  1992年   387篇
  1991年   337篇
  1990年   309篇
  1989年   247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9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2015-2020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区域试验的192个棉花品种(系)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分析,为棉花抗病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系)未出现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免疫的品种;参试棉花品种(系)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除2018年高抗和抗病品种(系)占比为 88.2%外,其他年份均在92%以上;参试的品种(系)的黄萎病抗性水平除2017年较高外,其余各年均较低,以耐病为主,6年耐病品种(系)平均占比为56.2%;参试品种的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远大于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和总体兼抗指数(rFV),各年份均表现为rF>rV>rFV,且三者均呈振荡上升趋势;早中熟常规棉的抗枯萎病、黄萎病性及兼抗性表现均优于早熟常规棉。可见,黄萎病抗性的提高是西北内陆棉区选育兼抗棉花品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014年—2016年,当海带养殖区水温降至19℃时,将海带"奔牛"品系的幼苗移植到荣成养鱼池湾海域,采用垂挂式养殖方式暂养,定期调整水层和摆洗幼苗,采用挂袋施肥的方式施加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肥。约11月中旬,在海带苗种长至12~15 cm时开始分苗,此后在Ⅰ类海带养殖区,按照大单架平养的养殖方式进行正常养殖。自1月中旬起,每隔半个月对其叶长、叶宽进行测量,计算绝对生长速率,同时记录养殖海区的水温和透明度。连续3年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透明度最低值出现在水温约6℃,但在同样温度下,透明度不同。海带叶长最大时水温为11~14℃,叶宽最大时水温为13~15℃,比海带叶长最大的温度高1~2℃,海带叶宽生长速率最大时水温为6.5~8.0℃。海带叶长和叶宽基本呈正相关关系。海带由薄嫩期到收获期期间,叶长、叶宽比值为5.4~9.0,在收获期的比值则为6.8~8.7,但相同比值出现的温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剩余采食量(RFI)已广泛用于测定各种家畜的饲料效率,通过实际采食量与预期采食量之差来衡量。瘤胃是反刍动物的主要消化器官,瘤胃微生物相对丰度和活性决定反刍动物的饲料效率。本文主要概述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参数、甲烷的排放、瘤胃微生物和瘤胃上皮细胞与RFI差异之间的关系,旨在明确瘤胃功能与反刍动物饲料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为今后选育低RFI动物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河南省信阳市种植的抗青枯病花生品种,对27份花生品种青枯病田间病圃进行鉴定,计算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而进行抗病性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27个供试品种中,中高抗品种共10个占总数的37%,3个品种类型各筛选出2个抗病品种。6个抗病品种发病规律表明,7天和14天病情指数增长较快,21天后基本无变化。高油型花生‘远杂9102’和‘信花425’,高油酸型花生‘信花14号’和‘驻花11号’,普通型花生‘远杂21号’和‘豫花149号’为适宜信阳种植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活性相关基因TaLox-B1的差异和分布,利用小麦4B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LOX16LOX18对7个麦区的436份种质资源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3种TaLox-B1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分别为TaLox-B1a(与高LOX活性相关)、TaLox-B1b(与低LOX活性相关)和杂合型,其频率分别为19.0%、70.4%和10.6%。小麦LOX活性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在各生态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TaLox-B1a在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其比例分别为21.1%、19.8%和17.6%;基因型TaLox-B1b在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比例分别为87.9%、72.5%;杂合型仅存在于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比例分别为14.2%、12.4%和9.8%。利用标记LOX16LOX18对53个自选高代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发现自选品系仅有TaLox-B1b与杂合型两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TaLox-B1ab有32个,比例为60.4%。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于快速鉴定小麦籽粒LOX活性,加速LOX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6.
7.
以偃松(Pinus pumila)种鳞为试验材料,采用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4种常见腐败菌为供试菌,以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为评价指标,分析热、酸碱性、光照、金属离子和壳聚糖等处理条件对偃松种鳞精油抑菌活性和功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偃松种鳞精油对4种供试菌种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强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精油抑菌稳定性试验表明,4℃长时间贮藏、25℃短时间处理、紫外线处理,对精油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在60、80℃处理时,精油的抑菌活性明显下降;而酸性、金属离子(CaCl2、KCl、FeCl3、FeCl2)、壳聚糖处理时,均提高了种鳞精油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多酚对奶山羊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24只体重、泌乳日龄、产奶量、胎次相近的健康西农萨能奶山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组在全混合日粮中添加5.71 g/kg茶多酚。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茶多酚对奶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2)第21天和第42天,茶多酚组的乳中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21天,茶多酚组的乳中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第21天,茶多酚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42天,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组的血清GSH-Px活性有提高的趋势(P=0.065)。4)第42天,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有提高的趋势(P=0.067)。5)第42天,茶多酚组的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茶多酚能降低乳中体细胞数,提高奶山羊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形势日益严重,特别是涉及土壤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事件日益增加,需要对发生土壤污染的场地进行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根据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1部分:总纲》(GB/T39791.1-2020)等技术规范,规定了4种基线确定方法:即历史数据法、对照数据法、标准基准和专项研究等方法。通过相关案例,主要分析了土壤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中对照数据法中基线值确定方法,为后续开展相关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30份浙江地方山药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各种质资源性状差异较大,具有遗传多样性。试验筛选出高产种质资源8份,抗炭疽病种质资源8份。结合产量、抗性、品质等因素,筛选出5份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