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4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林业   317篇
农学   294篇
基础科学   32篇
  61篇
综合类   2331篇
农作物   334篇
水产渔业   893篇
畜牧兽医   317篇
园艺   695篇
植物保护   5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葫芦科植物上典型的种子传播细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具有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爆发性强等特点,被列为中国入境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该病在全球主要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日本、泰国、以色列、伊朗、匈牙利和希腊。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甘肃、河南等省区。一般田块发病率在45%~75%,严重时高达100%,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瓜类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准确识别并采取有效防控技术,对控制该病的大面积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辣椒疫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主要危害根茎,使根茎组织腐烂、病部缢缩,幼苗倒伏,引起湿腐,枯萎死亡。定植后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呈暗绿色水渍状,迅速扩大使叶片部分或大部分软腐,干燥后病斑变成淡褐色,叶片脱落。茎部受害产生水渍状病斑,扩展后病斑加长,后期病部变为黑褐色,皮层软化腐烂,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而且易从病部折断。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先出现水浸状斑点,暗绿色,后病斑扩展,果皮变褐软腐,果实多脱落或失水变成僵果,残留在枝上。  相似文献   
3.
为测定现有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水平,筛选防治二斑叶螨的有效药剂。本试验采用2种不同的生测方法对选用的2种杀螨剂毒力水平进行测定,并在田间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各杀螨剂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毒力增强。浸叶法和喷雾法测定结果均表明,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二斑叶螨的毒力均大于43%联苯肼酯悬浮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乙唑螨腈悬浮剂25、50、100 mg/L的处理浓度进行双面喷雾和单面喷雾的方法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优于43%联苯肼酯悬浮剂71.7、143.3、286.7 mg/L的处理浓度,乙唑螨腈双面喷雾处理1 d后,防效分别达到88.03%、92.73%、94.20%,14 d后的防效分别达95.60%、96.63%、98.83%,单面喷雾1 d后的防效分别达到73.03%、7.23%、77.05%,14 d后的防效分别达78.80%、79.73%、81.63%。同时,田间试验发现,草莓双面喷清水后二斑叶螨的增殖速度比单面喷清水的处理要低,说明在短期内双面喷水对二斑叶螨的繁殖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草莓上防治二斑叶螨双面均匀喷雾效果优于单面喷雾,30%乙唑螨腈悬浮剂田间防治效果优于43%联苯肼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又称秋黏虫,是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为探究本土天敌斑痣悬茧蜂寄生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后的生长发育表现,本研究检测了斑痣悬茧蜂寄生2龄、3龄和4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后子代蜂幼虫发育历期、茧历期、羽化率、茧重、成蜂个体大小和成蜂寿命。结果表明,寄主龄期对子代蜂的幼虫发育历期、茧历期和成蜂寿命存在显著影响。与寄生4龄幼虫的子代蜂相比,寄生2龄和3龄幼虫的子代蜂幼虫发育历期分别平均延长了2.08 d(z=5.42,P0.05)和1.64 d(z=4.23,P0.05);寄生2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平均延长了0.46 d(z=3.51,P0.05),但寄生4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与寄生3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无显著差异。4龄幼虫体内羽化的子代蜂成蜂寿命比在2龄和3龄幼虫体内羽化的子代蜂成蜂寿命分别平均延长了1.46 d(z=-2.60,P0.05)和1.68 d(z=-2.98,P0.05)。寄主龄期对子代蜂羽化率、茧重和成蜂个体大小无显著影响。随寄主龄期增大,子代蜂的发育速度加快,但寿命缩短。研究结果将为揭示斑痣悬茧蜂与寄主草地贪夜蛾的互作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茶叶斑蛾属鳞翅目斑蛾科,以幼虫咀食茶树叶片为害,是茶树叶部害虫之一。本文主要从茶叶斑蛾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3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茶农或技术员提供更直观的害虫识别与科学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病圃鉴定法,对55个花生品种进行不同播期网斑病抗性鉴定。经鉴定获得抗病品种1个、中抗品种20个、感病品种5个、高感品种2个,未获得对网斑病免疫和高抗的花生品种。获得27个抗病性随播期改变的品种。经方差分析,影响抗病性的主要因素是花生品种自身特性,播种温度对花生网斑病抗病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2007~2016年在河北各地采集玉米小斑病标样,对分离出的356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在鉴定的年度范围内,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C小种、S生理型、O小种的分离频率在年度间存有差异,O小种的平均分离频率94.94%,是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的优势小种;O小种对主栽品种郑单958和自交系C103的致病力呈下降趋势,在C103上致病力下降幅度小于郑单958。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邯郸、邢台采集的45株菌株进行ITS序列分析构建UPGMA进化树,分析表明,河北省内玉米小斑病菌株的遗传进化与地域有一定关系,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自19 世纪发现以来,在全世界各地蔓延,对多种作物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以辣椒为例,从TSWV 的发生与分布、病害症状检测、传播方式、防治方法、抗TSWV 育种及展望等6 个方面对国内外辣椒TSWV 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松散斑病是松树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2年生针叶,危害较严重。在掌握其发生规律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处理防治试验,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和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对鳜(Siniperca chuatsi)的营养价值,分别测定了体质量为(5.27±1.03)g的赤眼鳟、(5.05±1.21)g的麦瑞加拉鲮和(5.19±0.92)g的鳜的化学组成,估算了这3种鱼的能量密度,以探讨赤眼鳟代替麦瑞加拉鲮养殖鳜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赤眼鳟和麦瑞加拉鲮的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鳜,水分显著低于鳜(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高达92.56%±2.31%和93.17%±0.36%,多数必需氨基酸的化学评分≥0.82。而赤眼鳟的脂肪和能量密度更高,显著高于麦瑞加拉鲮和鳜,灰分显著低于麦瑞加拉鲮(P0.05)。研究表明,这两种鱼对鳜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赤眼鳟的营养价值更高,以赤眼鳟代替麦瑞加拉鲮养殖鳜是可行的,这为转变鳜的养殖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