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8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513篇
农学   76篇
基础科学   74篇
  153篇
综合类   1158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681篇
畜牧兽医   365篇
园艺   103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山北部山地不同生境水曲柳幼树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曲柳幼树在燕山北部山地的生长状况,以及生境对水曲柳幼树生长的影响,对林间空地、高密度林冠下、低密度林冠下和裸地4种不同生境下水曲柳幼树生长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林间空地生境中,水曲柳幼树的地径和树高最大,在高密度林冠下和裸地生境中较低;造林后第2年第、第3年树高生长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林间空地低密度林冠下高密度林冠下裸地;树高生长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林间空地最适宜水曲柳幼树的生长,水曲柳在冀北山地生长状况良好,可在当地进行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2.
生境选择是动物对环境行为适应的重要内容,生境丧失或片段化是目前大多数濒于灭绝的脊椎动物所面临的基本威胁。目前,针对高黎贡山地区羚牛的生态研究仍然较少,以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龙江流域的羚牛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境选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羚牛对硝塘的利用强度最高,其次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甸和落叶阔叶林;2)离硝塘的距离是影响羚牛生境利用强度的重要因子,其次为海拔梯度和平均海拔,离公路、水源和人便道的距离对羚牛生境利用强度影响不显著;3)研究区域设置的红外相机在硝塘中拍摄到的照片和视频最多,其次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甸和落叶阔叶林,再次验证了直接观察和痕迹观察的结果。因此,保护好独龙江流域的羚牛关键在于保护好硝塘以及附近连片的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长白山区茖葱种质资源分布状况,对长白山区4个种源地5个不同茖葱材料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物候特性、生境与营养品质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长白山区茖葱多生长在海拔500 m以上的冷凉阴湿山坡、林下、林缘及沟渠边等地,对空气湿度、土壤水分与林分郁闭度有一定要求,其物候期也较早.(2)5个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与物候特性存在差异,东丰材料与敦化宽叶材料可归为宽叶型材料,而敦化窄叶材料、安图材料与汪清材料可归为窄叶型材料.(3)宽叶型材料有较高的营养物质含量,而窄叶型材料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较低.(4)不同材料的生长状况、物候期与营养品质也受其各自生境差异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人工栽培与迁地保存时,既要选取较适合仿生栽培的种源(材料),也应创造尽量接近原始生境的栽培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边缘关键天然固沙植物沙拐枣为研究对象,对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不同生境的沙拐枣种群扩张特征进行调查,旨在更全面地认识其种群扩张特征和对干旱高温环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沙丘不同生境,沙拐枣种群扩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在流动沙丘,丘间低地和过渡带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为辅;迎风坡和背风坡以无性繁殖为主;而随着流动沙丘固定,种群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数量和所占比重显著下降,并导致种群数量下降。(2)不同生境中沙拐枣种群密度与年龄均呈显著负相关,种群以幼龄苗为主,种群最大年龄出现在丘间低地,为36龄。(3)流动沙丘不同生境根状茎主要为2年生,多年生根状茎长度较短;而固定沙丘不同生境根状茎年龄结构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生境调查和实验室人工饲养相结合,对哀牢髭蟾(Leptobrachium ailaonicum)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探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偏好的生境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哀牢髭蟾通常分布于地势平坦、地表枯枝落叶较多、地表相对湿度80%~92%、地表温度17~21℃、水温14~19℃、水体pH 6.1~7.0、水质较佳、远离大型水体(水库、河流、湖泊等)及居民点的小型水体(水沟、池塘、水坑)和(或)植被高度大于100 cm、盖度60%~80%的灌丛中。哀牢髭蟾偏好生境的变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特征(植被类型、高度及盖度)、空气(地表湿度及温度)、水体特征(深度、温度、流速、pH、离大型水体距离)、干扰强度(土地利用类型、离最近道路的距离、离最近农田的距离)、地形特征(地表基质类型、地形、坡向、坡位)是影响哀牢髭蟾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综合体现了哀牢髭蟾对温度、湿度、食物及安全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2020-01ml 目录     
目的传统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不便于结果比较。目前,物种保育价值模型主要通过林分丰富度核算森林当前保育价值,但未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对树种生长的潜在影响,不能体现森林的长期保育价值。近年来,逐步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新理论中,尚未出现适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福建土地利用情况计算生境质量并划分等级,首次提出生境质量调整系数。利用生境质量和森林分布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构建出基于生境质量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模型(HQ-BPV模型),由此将土地利用的影响融入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中。结果(1)福建省生境质量分布整体呈现内北高南低、内陆高沿海低和自然保护区高非自然保护区低的态势。(2)福建主要植被类型的平均生境质量按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 > 竹林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林 > 灌丛 > 针叶林 > 经济林。(3)调整后栎类和栲类的物种单位面积保育价值最高,为3.58万元/hm2,调整后各优势树种(组)的物种保育总值中阔叶混交林价值最高,为658.42亿元,构建模型核算的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2 056.39亿元。结论基于能够量化土地利用影响的生境质量指数,构建出HQ-BPV模型用于评价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价值核算提供新思路,有利于森林资源监测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7.
机械收获是大豆提质增效综合机械化技术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大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耐密、高抗倒伏的品种汾豆96为试验材料,在密植栽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2种模式下,研究了大型联合收割机、间套模式收割机和山地割晒机3种收获方式配套的栽培技术指标,计算机械收获带来的利润,为农民节时省工、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支撑,并从种植密度,底荚高度、喷施药剂及最佳时期给出建议。结果表明,机械化收获品种汾豆96,底荚高度在15~20 cm,种植密度可选择27万株/hm2;V7时期用200 mg/L多效唑进行叶面喷施可以有效降低株高和促进熟期提前,有利于机械化收获;最佳收获时期为完熟初期,此时收获机械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野生窄叶鲜卑花人工栽培技术。对窄叶鲜卑花生境调查、分析土壤特性、海拔、光照、降雨量、温湿度、种子收集、育苗、移栽、生长情况。从而成功地完成了窄叶鲜卑花的人工栽培,有效防止西藏珍贵的野生窄叶鲜卑花资源的流失,实现野生窄叶鲜卑花资源的持续保护与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10.
自然保护区内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动物生境产生影响,造成动物死亡率提升。动物通道的设置是改善由道路建设引起的生境破碎化的有效途径,而正确选择动物通道的位置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以福建省将乐县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选取对林区生境影响较大的6种环境因子:树种类型、树种平均年龄、胸径、坡度、海拔以及郁闭度,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权重分析,相对权重依次为0.296、0.235、0.163、0.085、0.076、0.145。将因子进行叠加构建出生境适宜性指数(HSI)评价模型,并对研究区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模拟动物潜在的活动路径与道路叠加,从而确定合适的动物通道位置。结果表明,HSI较高的区域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中部高海拔地区与缓坡地带,植被主要以天然阔叶林为主,树种的平均年龄大,覆盖面积广,郁闭度高,能够为大中型的走兽提供较好的觅食、隐蔽、繁殖场所,结合量化出的动物活动路径,得到2处动物通道的理想位置。此经HSI模型模拟出的路线只能是一种大概率情况,所建议的通道建设完成后,还需进行持续的野生动物利用情况监测,以评估通道的有效性,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设计,直到野生动物通道的利用效果良好。对于所得到的动物活动路径,不仅可以为动物通道选址提供参考,也可为动物迁移廊道修正、林区择伐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