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2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林业   285篇
农学   566篇
基础科学   87篇
  228篇
综合类   3357篇
农作物   794篇
水产渔业   121篇
畜牧兽医   747篇
园艺   721篇
植物保护   1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50份甘薯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熟化前后薯块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并计算生化甜度,再与食味评价的甜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鲜薯和熟化薯中均含有4种可溶性糖组分,生鲜薯中蔗糖含量最高;而熟化薯块中,麦芽糖含量大幅增加,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低主要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熟化薯生化甜度与食味甜度的相关系数最大(r=0.97),因此选择熟化薯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作为自变量,食味甜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选择R2最大(0.938)时拟合模型,建立的回归方程较好,因变量对自变量的解释度较高.熟化薯可溶性总糖组分对甜度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果糖>麦芽糖>蔗糖>葡萄糖,其中果糖和麦芽糖2种组分对甜度的贡献超过60%,处于主导地位,可以作为反映甘薯甜度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2.
《广西糖业》2021,(1):F0002-F0002
4、品种:桂糖44号亲本:ROC1x桂糖92-66。特征特性:植株直立均匀,中茎,丰产稳产,高糖,宿根性强,亩有效茎数多。蔗茎产量:据2012~2013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两年新植和一年宿根试验,平均甘蔗亩产量7.19吨,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5.2%,其中新植增1.85%,宿根增11.8%。  相似文献   
3.
绿豆芽萌发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绿豆在萌芽过程中营养成分VC、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确定其最宜食用时间,同时发现绿豆芽中VC、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含量高于绿豆种子本身.结果表明,最宜食用时间是在其发芽的3~4 d、长度在4~6 cm时,此时不仅VC没有大量分解,而且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量,既保证营养的最佳综合供应,又保证食用时鲜嫩可口.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柽柳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混合碱(NaHCO_3和Na_2CO_3摩尔比为9:1)不同浓度胁迫下(100、200、300、400 mmol/L)中国柽柳幼苗叶片生理特性和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中国柽柳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在碱浓度为100、200、300、400 mmol/L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8.82%、34.49%、43.27%、45.43%;而叶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则随着碱浓度的升高呈递增的趋势,其中100、200、300、400 mmol/L碱处理的脯氨酸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高出36.37%、56.41%、77.35%、84.25%。此外,不同碱浓度处理的株高大小次序为对照100 mmol/L200 mmol/L300 mmol/L≈400 mmol/L,其中100、200、300、400 mmol/L处理的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45.95%、62.16%、70.27%、74.05%,表明不同程度的碱胁迫均显著抑制了中国柽柳的生长。综合分析认为,以NaHCO_3和Na_2CO_3为主要盐分的碱胁迫对中国柽柳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碱胁迫程度的加剧,抑制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6.
为研究生物制剂禾力素对大豆生长及对根部病害的影响,采用包衣、叶面喷施及纳米富硒包衣3种禾力素处理方式,测定了不同时期各处理对大豆植株生理活性和大豆胞囊线虫及根腐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菌剂禾力素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幼苗生长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大豆幼苗的生理活性,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种子包衣处理分别增加了1.53,0.83和0.82 mg·g~(-1);纳米富硒包衣处理分别增加了1.48,0.69和0.26 mg·g~(-1);禾力素叶面喷施处理则分别增加1.14,0.37和0.36 mg·g~(-1)。禾力素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胞囊线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种子包衣处理防病效果大于纳米富硒包衣处理,大于叶面喷施,其4个生育时期的平均防效为54.77%、33.43%和25.95%。  相似文献   
7.
笔者针对沙棘果浆筛选合适的微生物发酵剂,并探究试验条件下最佳的发酵工艺,为沙棘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结果发现,沙棘原浆可溶性还原糖含量为17.2 mg/mL,总酸含量为26.90 g/L,总黄酮含量为7.294 mg/mL.沙棘果泥酵素发酵工艺采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菌发酵方式,酵母菌粉的接种量为0.01%,乳酸菌粉的接种量为0.1%,发酵条件为37℃,发酵40 h效果最佳。经40 h发酵后,沙棘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为2.481 mg/mL,总酸含量为20.493 g/L,总黄酮含量为11.187 mg/mL.  相似文献   
8.
9.
为探明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建立了测定猕猴桃中己唑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法,经乙腈提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己唑醇在山东烟台、山西运城、陕西咸阳、湖北武汉、安徽宿州和重庆九龙坡6个试验点的猕猴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消解速率较快,其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递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3.9~17.8 d。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己唑醇在各类食物中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 (NEDI)为1.690 2 μg/(kg bw·d),风险商 (RQ) 值为0.338,表明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膳食摄入风险较低。30%己唑醇悬浮剂按有效成分75 mg/kg施药3次,于末次施药后21 d收获的猕猴桃食用风险较低,推荐30%己唑醇悬浮剂在猕猴桃上使用安全间隔期为21 d。  相似文献   
10.
对异硫氰酸丙烯酯毒杀松材线虫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其对线虫虫体形态、运动行为、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处理前后线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异硫氰酸丙烯酯处理后的松材线虫虫体形态严重扭曲,运动形态出现由正常的S形变化为多节弯曲和螺旋状卷曲等异常状况,线虫行动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迟缓,最终呈C形、新月形或直接死亡。随着异硫氰酸丙烯酯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大,线虫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线虫体内CAT、AChE和GST活性显著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线虫体内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失衡;细胞受到极大的影响,神经系统遭到破坏,解毒能力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利用异硫氰酸丙烯酯作为植物源杀线虫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