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54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林业   1131篇
农学   543篇
基础科学   559篇
  406篇
综合类   5549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975篇
畜牧兽医   5163篇
园艺   1501篇
植物保护   19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897篇
  2013年   830篇
  2012年   1226篇
  2011年   1320篇
  2010年   1209篇
  2009年   1399篇
  2008年   1447篇
  2007年   1303篇
  2006年   1263篇
  2005年   1117篇
  2004年   525篇
  2003年   461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6篇
  196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季节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在《园艺植物育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综合分析了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园艺专业学生、园艺企业和专业教师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高职农业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热带地区植物根系生物量的研究对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土壤碳库的变化和热带雨林次生演替地下生态学过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海南三亚市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选取4个植被恢复阶段(草本群落、灌木群落、40 年次生林和60 年次生林),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采集0~100 cm根系样品,研究根系生物量、不同根系径级组成结构以及地下垂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不同演替阶段根系生物总量在5.23~28.98 t·hm?2,植被恢复演替(正向)显著地增加了根系生物量,其中草本至灌木阶段不显著;(2)木本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以粗根(>2 mm)为主,最高占其总生物量的89.76%,草本则以细根(≤2 mm)为主,占其总生物量的53.53%以上;随着甘什岭植被的恢复,粗根占根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增加,细根占根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减小。(3)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近80%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 0~20 cm 土层中,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根系生物量大幅度减少,草本群落生物量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变化规律呈指数回归,其余各恢复演替阶段呈幂函数回归。(4)根系生物量模型中,树高、D2H(胸径的平方与树高的乘积)与根系生物量拟合最好,在实践应用中,可根据林木的树高和D2H估测甘什岭地区植被根系生物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植物群落地下碳素分配及土壤碳库变化奠定基础,还可为估算我国热带低地雨林地区植被根系生物量和生产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竹柏在目前主要作为园林树种栽培,除20世纪70年代福建林学院在西芹镇山地造林一片外,其他地方罕见山地造林报道。竹柏种粒大,种子含油率高,是优良的油料能源树种之一。为此,总结了多年的造林经验,开展了竹柏山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竹柏能源林的纯林造林关键技术,为竹柏能源林的规模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热带云雾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动态规律及根际效应,为从土壤酶学角度出发研究热带云雾林水土保持生态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抖落法采集3种优势树种岭南青冈、罗浮锥、细枝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对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树种根际土壤酶的根际效应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 ①热带云雾林不同树种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明显,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雨季8月;岭南青冈、罗浮锥土壤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大于细枝柃。②根际土壤酶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表现为正根际效应。土壤酶根际效应表现为:酸性磷酸酶 > 脲酶 > 过氧化氢酶 > 蔗糖酶;不同树种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根际效应差异不显著,而过氧化氢酶根际效应表现为岭南青冈、罗浮锥显著大于细枝柃。③土壤酶活性与土壤N,P,K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pH值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热带云雾林主要优势树种土壤酶活性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根际效应显著,N,P,K养分限制可能是土壤酶活性及其季节变化的主导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纳板河自然保护区不同季节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与养分进行研究,探讨季节变化对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含量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季节变化对酶活性与土壤肥力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养分指标和酶活性随季节和土层深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程度变异性,变异系数由0.1~1.5不等;季节变化对各养分指标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显著影响,随季节变化相关关系发生改变;土壤酶之间的相互关系受季节影响较小,相关性随季节变化不明显;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肥力对酶活性的直接影响力随季节变化发生不同程度改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了解保护区内植物群落的价值,发挥其更大的生态效益,根据不同年度二类调查数据和森林资源变档数据,对保护区内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根据区域内生境特点,将区域内植物群落划分相应的演替系列来揭示区域内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7.
以3年生不同季节造林北美红栎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造林成活率、光合速率及初期生长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造林季节的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苗木的造林质量,造林季节对其抗寒性、存活率、初期生长、最大净光合速率影响较为显著,而对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北美红栎造林在秋季造林为宜。  相似文献   
8.
高原鼢鼠挖掘和草食家畜啃食能加速草地退化和草地群落逆向演替的进程,而施肥和夏季休牧是实现高寒草地生产力提升和草地群落正向恢复的主要手段。然而,有关应用施肥和夏季休牧措施对高原鼢鼠扰动区草地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高原鼢鼠活动频繁的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肥和夏季休牧对草地功能群生物量、植物多样性、高原鼢鼠相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及植物多样性指数与高原鼢鼠种群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肥、夏季休牧和全年放牧区草地物种数量分别为23、19和16种,施肥和夏季休牧区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值高于全年放牧区;而全年放牧和夏季休牧区内莎草科、菊科、蔷薇科植物的重要值高于施肥区。施肥、夏季休牧区的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显著高于全年放牧区(P0.05)。同时,夏季休牧和施肥区的莎草科、禾本科和杂类草生物量显著高于全年放牧区(P0.05)。另外,夏季休牧区和施肥区香农维纳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全年放牧区(P0.05)。同时,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与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优势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性大小表现为: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香农维纳指数丰富度指数。由此可见,施肥和夏季休牧状态下,能促使草地植被向正向演替方向进行,从而间接地影响高原鼢鼠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9.
肝经风热又称风火眼,是热毒内攻化火,火毒交织所致的以眼胞肿胀、结膜潮红、痒痛、羞明流泪,分泌物增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眼科病症.该病常发生于夏秋季节. 1 病因病理 夏热炎天,劳役过重,役热内郁,脾肺积热,不能外泄,复感风热时毒,内外合邪,流注于肝,循经上炎于眼而成其患.此外,饮喂无节,料毒内积亦可发病.  相似文献   
10.
犬上吐下泻的热性赤痢在临床上常见,尤以2-10月龄的幼犬多发,成年犬也有发病,初春到盛夏季节是该病发作的主要时段.该病发病快,病势急,治疗若不及时,则死亡率高,特别是这时期从外地引进的犬较为多发.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用自拟苦参白术散中药煎剂配合部分中药针剂治疗本病治愈率大幅度提升,现从2018年以来诊治的80例病中,以较为典型病例及试治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