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4篇
  21篇
综合类   268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92篇
畜牧兽医   305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皮用貉子胴体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情况,建立貉组织中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量准确、快速测定的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PLC-MS/MS),采用貉子肌肉样品,在酸性条件下,经60℃高温衍生1h,调节pH值7~8后用乙酸乙酯提取,水浴浓缩后,经正己烷除脂净化,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在0.25~50 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貉肌肉组织中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检出限(LOD)均为0.1 μg/kg,定量限(LOQ)均为0.25 μg/kg.在0.25~2 μg/kg范围内的四个添加水平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的回收率为89.7%~108%,相对标准偏差为1.32%~10.5%(n=6).说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貉组织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应用特异性强的间接酶联免疫法,同时检测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CAP)和氟苯尼考(FF),建立快速分析水产品中6种药物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用盐酸进行消化,再由乙酸乙酯提取,使用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6种分析物均在其线性范围内,线性系数均大于0.995。在加标浓度为0.1、0.5和1.5μg/kg的加标水平下,组织样中CAP的加标回收率为60.00%~126.26%;在加标浓度为0.5、2.0和8.0μg/kg的加标水平下,组织样中FF的加标回收率为60.83%~68.37%;在加标浓度为0.1、0.5和2.0μg/kg的加标水平下,组织样中呋喃西林代谢物(SEM)的加标回收率为65.66%~148.16%;在加标浓度为0.2、1.0和4.0μg/kg的加标水平下,组织样中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的加标回收率为69.18%~140.50%;在加标浓度为0.2、1.0和4.0μg/kg的加标水平下,组织样中呋喃妥因代谢物(AHD)的加标回收率为62.50%~131.00%;在加标水平为0.1、0.5和2.0μg/kg的加标水平下,组织样中呋喃唑酮代谢物(AOZ)的加标回收率为83.1%~144.0%。研究结果说明6种分析物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0~7.5%之间,本方法灵敏度高、快速简便,适用于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快速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快速测定猪尿中地西泮及其7种代谢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确证方法,本研究优化了样品净化的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PCX柱)及其淋洗洗脱条件。猪尿液酸化后直接经PCX柱净化,依次用水、60%甲醇水溶液淋洗,最后用5%氨化甲醇洗脱;选用BEH C18色谱柱分离,UPLCMS/MS进行检测,以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结果显示:8种药物在0.3~2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μg/L和0.3μg/L;各药物在3个添加浓度下回收率为73.6%~95.3%,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18.6%(n=6)和2.2%~12.6%(n=3)。结果表明,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养殖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舍内环境对畜禽生长的影响日益突出。在密闭舍饲条件下,不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其中氨气的危害最大,降低畜禽生产性能,威胁动物健康。为此开展慢性氨气应激对肉鸡血清代谢物影响的研究,从小分子物质和代谢途径方面探究氨气导致机体代谢发生的变化,为舍内氨气的合理调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96只2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氨气浓度为0 mg·kg -1,试验组氨气浓度为45 mg·kg -1。试验在人工模拟呼吸舱内进行,呼吸舱采用全自动化控制温湿度等养殖条件,采用网上平养,自由采食和饮水,24h 光照,试验期为21d。在肉鸡42日龄时,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2只,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将血清样品预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 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technology, GC-MS)检测代谢产物,利用质谱数据库对其进行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t-检验等,寻找差异代谢物,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利用 GC-MS 方法,结合质谱数据库对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快速鉴定,在肉鸡血清中共检测到204种代谢物。将代谢组数据导入SIMCA-P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合t-检验筛选出 2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19个,下调4个。(2)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能量代谢(乳酸、α-酮戊二酸)、氨基酸代谢(L-别苏氨酸、L-高丝氨酸、烟酰甘氨酸)、脂肪酸代谢(硬脂酸、亚麻酸、亚油酸、胆固醇)以及核苷酸代谢(次黄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等。(3)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氨气应激主要影响了肉鸡血清的脂肪代谢通路,如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以及α-亚麻酸代谢。【结论】GC-MS较为全面地检测到血清的代谢物,能够准确地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同时慢性氨气应激显著影响肉鸡的血清代谢物含量,主要影响脂肪代谢通路,为阐明氨气应激影响营养代谢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添加维生素D3及其代谢物对肉鸡生长性能、骨参数及肉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将768只1?d日龄的雄性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各组肉鸡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以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1,2,5-羟维生素D3和1-α-羟维生素D3的形式补充2000?IU/kg维生素D3。肉鸡分为1~7?d、8~21?d和22~42?d?3个阶段饲养。结果:日粮添加1-α羟-VD3显著降低所有阶段肉鸡的体重和料重比(P<0.05)。在1~21?d时,2,5羟-VD3组的采食量低于VD3和1,2,5-羟VD3组(P<0.05)。但在1~42?d时,1-α羟-VD3组较VD3和1,2,5-羟VD3组显著降低了采食量(P<0.05),同时,1-α羟-VD3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2,5-羟-VD3组肉鸡屠宰15?min后胸肌亮度值显著高于VD3组(P<0.05)。肉鸡屠宰后15?min,2,5-羟VD3组腿肌红度值显著高于VD3组(P<0.05),同时肉鸡屠宰后24?h,VD3组腿肌红度值显著高于1,2,5-羟-VD3组(P<0.05),而VD3和2,5-羟VD3组腿肌黄度值显著高于1-α羟-VD3组(P<0.05)。结论:除了1-α-羟维生素D3外,肉鸡日粮添加维生素D3及其代谢物(均显示出类似的生长性能和骨性状。 [关键词]维生素D3|代谢物|肉鸡|生长性能|骨参数|肉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幼年工蜂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旨在探究不同人工饲粮对幼年工蜂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为蜂王邮寄的人工饲粮配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试验选取1日龄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300只,分为5组,分别饲喂5种人工饲粮,每组30只工蜂。对照组饲粮:蔗糖粉∶蜂蜜=3∶1;试验组A饲粮:蔗糖粉∶蜂粮∶蜂蜜=6∶5∶1;试验组B饲粮:蔗糖粉∶蜂粮∶蜂蜜=6∶3∶1;试验组C饲粮:蔗糖粉∶花粉∶蜂蜜=6∶5∶1;试验组D饲粮:蔗糖粉∶花粉∶蜂蜜=6∶3∶1。用5种人工饲粮进行室内喂养,记录蜜蜂7 d内的死亡数量;解剖试验组A和对照组第1、3、5、7天的工蜂咽下腺,测定其平均重量、颜色和饱满度;采用LC-MS方法检测试验组A和对照组蜜蜂饲喂7 d后的代谢物差异,对检测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筛选并鉴别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1)对照组和试验组A蜜蜂第1~5天时均没有出现死亡,在第6和7天时试验组A蜜蜂死亡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B、C、D的蜜蜂在6 d内全部死亡。2)试验组A第7天时的蜜蜂咽下腺平均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咽下腺颜色为全部乳白色,且咽下腺小体饱满。3)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方法(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分析代谢组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A和对照组明显分离,共鉴定出23个差异代谢物,包括氨基酸、脂类、糖类等,其中有10种代谢物上调,13种代谢物下调。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发现,差异极显著的通路有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生物合成通路、赖氨酸降解通路、戊糖磷酸盐代谢通路、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通路(P<0.01),差异显著的通路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色氨酸代谢通路,碳代谢通路,丁酸代谢通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丙酮酸代谢通路(P<0.05)。由此可见,试验组A的饲粮更适合蜜蜂工蜂的生长发育和生存,在邮寄环境中可代替常用的炼糖饲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黄毛草莓和凤梨草莓的2个种间杂种PF(具黄毛草莓浓郁的蜜桃香气)和NF(无蜜桃香气)完熟期果实香气成分的代谢谱,为黄毛草莓蜜桃香气特征成分鉴定及野生草莓优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 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technology,GC-MS),对供试材料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模型第一主成分的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和log2FC(Fold Change,FC),结合T-test的P值来筛选差异性代谢物,PF相对于NF,设置阈值VIP>1.0, log2FC>1.0或log2FC<-1.0且P value<0.05,差异代谢物的相对含量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CAS号(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Registry Number)在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网站查阅。【结果】从检测到的383种总代谢物中筛选出6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58种上调,9种下调,上调幅度较大的差异代谢物为内酯类物质,log2FC排在前3名的依次是(Z)-7-癸烯-5-酸(5.60)、丁位十一内酯(5.33)、δ-癸内酯(5.30),下调幅度较大的差异代谢物为酯类物质,-log2FC排在前3名的依次是肉桂酸乙酯、亚硫酸(-7.19),2-乙基己基异己酯(-6.65)和3-羟基丁酸乙酯(-4.14)。从相对含量来看,酯类在PF(37.69%)中大幅低于NF(57.20%),内酯类在PF(20.91%)中大幅高于NF(6.12%),酮类在PF(15.30%)中略高于NF(9.12%),醇类、醛类、酸类、烯烃类和其他代谢物在PF和NF中的含量相当,NF中相对含量最大的酯是丁酸乙酯(17.92%),PF中相对含量最大的内酯是δ-癸内酯(12.53%),PF相对含量最大的酮与NF相同,均为2-庚酮。【结论】肉桂酸乙酯、丁酸乙酯和3-羟基丁酸乙酯等酯类可能是NF的关键香气成分,(Z)-7-癸烯-5-酸、丁位十一内酯和δ-癸内酯等内酯类可能是形成PF蜜桃香气的关键物质。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在黄瓜上的安全性,建立了同时检测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2,6-二氯苯甲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前处理采用以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石墨化碳(GCB)和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05~5 mg·kg-1的加标范围内,氟吡菌胺和2,6-二氯苯甲酰胺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98%和90%~100%,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1.6%~7.9%和3.2%~9.4%,定量检出限(LOQ)为0.05 mg·kg-1。最终残留试验表明:在氟吡菌胺推荐剂量(735 g·hm-2)下,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1、3 d和5 d时采收,氟吡菌胺及2,6-二氯苯甲酰胺在黄瓜上的最高残留量均小于0.05 mg·kg-1,低于我国规定的氟吡菌胺在黄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1。该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方便、快速,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可用于氟吡菌胺及代谢物2,6-二氯苯甲酰胺在黄瓜中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主要成分为蛋白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α-淀粉酶和普罗兰酶)对伊犁鹅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盲肠内容物代谢组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4岁伊犁鹅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伊犁鹅(1公4母)。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0.3和0.4 g/kg的复合酶制剂。预试期7 d,正试期38 d。结果显示:1)在生产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产蛋率提高25.78%(P<0.05),料蛋比降低21.72%(P<0.05)。2)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分别提高21.51%(P<0.05)、30.61%(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提高69.85%(P<0.05)、41.26%(P<0.05)和49.02%(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提高34.78%(P<0.05)、33.78%(P<0.05)和40.80%(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的葡萄糖含量分别提高55.61%(P<0.01)、55.81%(P<0.01)和38.02%(P<0.01);试验Ⅱ组的总胆固醇含量降低15.97%(P<0.05);试验Ⅱ和Ⅲ组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分别降低37.66%(P<0.05)和37.01%(P<0.05)。3)在盲肠内容物代谢组方面,对照组和复合酶制剂组(即试验Ⅱ组)共检测到5530种代谢物,筛选出2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N-乙酰基-L-瓜氨酸、孕烯醇酮硫酸盐和L-瓜氨酸等12种代谢物的相对含量显著上调(P<0.05),N2-(D-1羧乙基)-L-赖氨酸、5-甲氧基吲哚乙酸酯和(R)-乳酸等9种代谢物的相对含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在产蛋期伊犁鹅饲粮中添加0.3 g/kg复合酶制剂,可调控伊犁鹅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含量和蛋白质代谢相关酶活性,改善脂代谢能力,并可引起伊犁鹅体内21种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途径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增强了伊犁鹅肠道的代谢活动,提高了营养物质利用率,从而提高了伊犁鹅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菜用大豆食味品质与代谢物的种类和数量显著相关,为研究菜用大豆籽粒代谢物间的相关性,以菜用大豆新品种闽豆6号为材料,采用气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时期籽粒的代谢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到的102种代谢物中,有机酸36种,其次为氨基酸21种、多元醇11种、糖9种、磷酸7种、胺类5种、脂肪酸和核苷酸各4种、其它物质5种;对这9类代谢物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氨基酸与有机酸、糖及其它类代谢物均成负相关,与多元醇、磷酸、胺、核苷酸以及脂肪酸均呈正相关,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9种糖类代谢物相关分析表明蔗糖与葡萄糖和果糖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1种氨基酸的相关分析表明除蛋氨酸与半胱氨酸、焦谷氨酸与蛋氨酸和谷氨酸负相关外,其它氨基酸均两两正相关,此外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以及焦谷氨酸与其它20种氨基酸的相关性较弱;阿魏酸等6种酚酸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苯甲酸与其它5种酚酸相关性均不显著;阿魏酸与没食子酸、奎尼酸和莽草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芥子酸呈显著正相关;没食子酸与奎尼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奎尼酸与莽草酸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菜用大豆品质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