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24篇
  免费   1853篇
  国内免费   1713篇
林业   770篇
农学   2399篇
基础科学   1715篇
  552篇
综合类   15802篇
农作物   1861篇
水产渔业   2611篇
畜牧兽医   28724篇
园艺   1709篇
植物保护   194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40篇
  2022年   1099篇
  2021年   1095篇
  2020年   1256篇
  2019年   1258篇
  2018年   617篇
  2017年   1206篇
  2016年   1431篇
  2015年   1594篇
  2014年   2689篇
  2013年   2618篇
  2012年   3885篇
  2011年   3930篇
  2010年   3319篇
  2009年   3670篇
  2008年   3579篇
  2007年   3010篇
  2006年   2797篇
  2005年   2531篇
  2004年   2078篇
  2003年   1948篇
  2002年   1548篇
  2001年   1417篇
  2000年   1118篇
  1999年   805篇
  1998年   807篇
  1997年   758篇
  1996年   706篇
  1995年   654篇
  1994年   664篇
  1993年   626篇
  1992年   614篇
  1991年   544篇
  1990年   438篇
  1989年   427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4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花蒿叶醇提取物除草活性物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花蒿除草活性及活性物质的成分,本研究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了黄花蒿叶醇提物对4种杂草的活性;采用系统溶剂分离、硅胶柱层析分离及气质联用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5.0 mg/mL的黄花蒿叶醇提物对供试杂草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反枝苋,苘麻,狗尾草,稗,其中对反枝苋、苘麻和狗尾草发芽率的抑制作用较强,均达到85%以上。叶醇提物对杂草发芽势的抑制作用也很强,均达到73%以上。黄花蒿叶醇提物中共鉴定出17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青蒿酸、亚油酸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等。由此可见,黄花蒿叶醇提物含有大量的除草活性物质,可显著延缓杂草的发芽时间和减少杂草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2.
"白雪早"枇杷是由"早钟6号"×"新白2号"杂交子代中的优良单株,通过定向培育而成的特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新品种。2018年4月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单果重51.9~61.0 g,最大80.0 g以上;果实大小均匀,卵圆形,果基椭圆,果顶平广或尖峭;果皮淡黄,锈斑少,条斑明显,果点密,果点大小中等;萼片姿态外凸,萼孔闭合;果肉厚9.6~10.7 mm。  相似文献   
3.
胶体金免疫层析将胶体金的颜色特性与免疫层析相结合,达到检测的目的。色谱中使用胶体金作为标记物,用相应配体捕获标记物与待测物质的配合物,进行浓显色,快速检测纤维膜上的色带。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操作简便快捷,无需操作人员技术培训,无需专用设备,检测结果清晰直观,试剂稳定,便于保存,特别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广泛应用于动物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测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大豆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筛选能有效抑制所鉴定病原菌的杀菌剂,为河北省大豆病害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河北省的大豆主要病原真菌根据病症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培养,初步利用超景深和正置光学显微镜分别进行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学的观察鉴定,然后利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5种不同病症的致病菌株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采用MEGA 7.0中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对具有特异性引物序列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病害和病原菌宏观形态、显微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从而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真菌病害的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不同种类杀菌剂在离体叶片或幼茎上对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筛选防治药剂。【结果】通过病原菌的宏观形态、显微结构和分子序列综合分析,确定分离自河北省大豆主产区的病原菌分别为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大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hlorophyti)、茎点霉菌(Phoma herbarum)、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嘴突凸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对应病害分别为大豆根腐病、炭疽病、茎点霉叶斑病、大豆黑斑病、凸脐蠕孢叶斑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病原菌对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均敏感,木贼镰孢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敏感,除木贼镰孢外的病原菌对酰胺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敏感,大豆炭疽菌和嘴突凸脐蠕孢对烷基多胺类杀菌剂辛菌胺敏感,大豆炭疽菌对有机硫类仿生杀菌剂乙蒜素敏感,EC50值均低于10 μg·mL-1;杀菌剂对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吡唑醚菌酯和肟菌酯对上述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效果均显著,氟吡菌酰胺对除大豆根腐病外的病害防治效果显著,辛菌胺、乙蒜素对大豆炭疽病和凸脐蠕孢叶斑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以上。【结论】共鉴定出河北省大豆病原真菌及其对应病症病害5种;推荐三唑类甾醇抑制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呼吸抑制剂吡唑醚菌酯作为河北省大豆主要真菌病害的优选兼治药剂。  相似文献   
5.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领域的食品真实性鉴定和产地溯源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稳定同位素技术成为食品真实性鉴定和产地溯源方面强有力的分析手段,并具有可追溯性、绿色、无放射性、易操作等特点.在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领域,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获取的同位素指纹主要集中于C、N、H、O、S同位素.作为轻同位素,C、N、H、O、S同位素主要通过同位素比率质谱(IRMS)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介绍基于IRMS的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原理、分类,重点回顾IRMS在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的掺假鉴别、有机食品的鉴定和食品产地溯源3个方面,旨在推动同位素食品安全数据库的建立,促进同位素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笔者所在实验室长期从事藏药基源鉴定与药物开发,为了确保试验药材的质量及临床安全用药,运用ITS2条形码技术对采自西藏的藏当归及相似植物进行分子鉴定.首先,利用试剂盒提取植物叶片的DNA,对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双向测序后运用SeqMan组装.而后,基于ITS2 Database中的Annotate注释方法去掉两端的5.8S区和28S区获得ITS2条形码并预测二级结构,用MEGA 5.0软件进行遗传距离计算并构建系统进化树(NJ).分析发现,试验中的4种类似植物ITS2条形码间存在明显差异,结合二级结构、遗传距离、进化树位置及形态对比可知其分为3个物种并确定了其分类地位.试验证明,ITS2条形码可有效快速地鉴别易混中药材的种类,为保证其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简单、高效、准确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蒙古黄芪苗期立枯病害及其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并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rDNA-ITS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tonia solani)。室内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可引起蒙古黄芪苗期立枯病。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蒙古黄芪苗期立枯病及其病原菌,可为生产上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有机氟化物和无机氟化物单一及联合暴露对斑马鱼(Danio rerio)肝脏的毒性效应,本研究将雄性斑马鱼随机分为对照组、氟化钠(NaF,无机氟)暴露组、全氟辛烷磺酸(PFOS,有机氟)暴露组、NaF+PFOS(无机氟及有机氟联合)暴露组,经15、30 d暴露试验后,检测了血液硝基蓝四氮唑(NBT)阳性细胞数及肝脏抗氧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并观察了暴露对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暴露15 d后,NaF和PFOS单一暴露组NBT阳性细胞数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暴露30 d后,NaF单一暴露组NBT阳性细胞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下降,而MDA含量显著升高,联合暴露组酸性磷酸酶(ACP)、CAT活性较PFOS单一暴露组显著降低;而NaF+PFOS联合暴露15、30 d后均具有叠加效用。综上,NaF和PFOS单一及联合暴露均能对斑马鱼肝脏组织结构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本研究可为氟化物生态毒性效应的研究提供思路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月份气候条件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平均初始体重(277.98±7.79)kg的28头肉牛分为2组,每组14头。各组肉牛饲喂相同的饲料,进行为期2阶段的饲养试验。阶段1:试验期为3月8日~4月4日(平均舍内温度为12.5℃,平均相对湿度为60.5%),阶段2试验期为4月5日~5月2日(平均舍内温度为17.5℃,平均相对湿度为65.5%)。结果:阶段2肉牛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较阶段1(P<0.05)。初始阶段,肉牛血清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阶段(P<0.05),而阶段2肉牛血清磷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初始和阶段1(P<0.05)。与初始阶段相比,阶段2肉牛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11.28%和28.79%(P<0.05)。阶段1血液单核细胞占比显著高于阶段2(P<0.05),而初始和阶段1血液CD4+和CD4+CD25+占比显著高于阶段2。阶段1和阶段2血液CD8+和CD4+CD25+占比较初始阶段分别显著提高96.52%和116.23%(P<0.05)。结论:低温饲养下的肉牛采食量、增重和饲料效率低于高温环境饲养。与4和5月相比,3月肉牛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更高,表明脂肪分解可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以产生热量来维持体温,同时环境温度会影响血液中T细胞数量。 [关键词]气候条件|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由于抗生素的使用被限制,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成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热点,甘露寡糖作为一种功能性寡糖被认为是抗生素的替代品,研究发现,甘露寡糖能够促进动物生长,改善肠道健康并增强其非特异免疫功能.为此,综述了甘露寡糖对鱼类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对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