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铜、镉、锌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铜(Cu 2)、镉(Cd 2)和锌(Zn 2)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Cu 2、Cd 2和Zn 2对鱼类的影响,为渔业部门制订水质标准提供理论参考数据。结果表明:Cu 2对唐鱼为剧毒物质,Cd 2为高毒物质,Zn 2为中毒物质。3种重金属毒性依次为Cu>Cd>Zn。Cu 2、Cd 2和Zn 2对唐鱼的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0.166、0.079、0.051、0.039 mg/L,9.051、6.404、4.9064、.447 mg/L,35.43、26.53、20.66、16.30 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4、0.4451、.630 mg/L。唐鱼对Cu 2敏感,是一种较理想的环境污染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2.
用200尾10.8±1.2g的草鱼作实验性镉中毒实验。实验分为4组,每组50条。实验各组水中镉含量分别为:1/10LC50组80μg·L-1,1/50LC50组16μg·L-1,1/100LC50组8μg·L-1,对照组为<1μg·L-1,实验期120d。研究内容为草鱼镉中毒时肝胰脏、肾脏、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病理变化。结果表明:(1)草鱼镉中毒的24hLC50为800μg·L-1;(2)各组草鱼的死亡率分别是64%,24%,20%,4%;(3)实验各组草鱼肝胰脏、肾脏和脊椎骨镉含量(湿重)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4)实验各组草鱼血浆中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总蛋白则下降明显(P<0.05);(5)实验各组草鱼脊椎骨中钙含量(湿重)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血清中钙、磷、镁含量显著减少(P<0.05);(6)病理学变化主要为:肝胰脏和肾脏严重受损,发生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和脂肪变性与溶解坏死,脊椎弯曲、鳃丝塌陷且骨化不全。透射电镜下,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肾小球基底膜节段性增厚。 相似文献
3.
镉对海湾扇贝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分5个浓度进行镉对日照海域海湾扇贝的急性毒性实验,以期对日照海域海湾扇贝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概率单位和浓度对数作线性回归,得出镉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ms)在24、48、96h的半致死量LC50,其值分别为5.85、4.52和3.45mg/L。并计算出镉对海湾扇贝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0345mg/L。实验证明,Cd对海湾扇贝是剧毒性的毒物,海湾扇贝发育越往后期,它对Cd的耐受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镉暴露实验中海湾扇贝不同器官组织富集、排放镉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水体中镉通过被动扩散进入海湾扇贝鳃,根据吸附等温线并结合直线拟合结果得海湾扇贝鳃对镉的单层饱和结合量为2.12 μmol·g-1 干重。鳃对镉的富集量和富集速率与水相中镉浓度成正相关关系,最高浓度组(2 μmol·L-)的镉富集量和富集速率分别为(1.5±0.52) μmol·g-1 干重和(0.375±0.13) μmol·(g·d)-1。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海湾扇贝鳃、内脏和肌肉镉富集量逐渐增加,14 d(336 h)后,内脏和鳃中镉富集达到平衡,但肌肉中镉富集是否达到平衡,尚需进一步研究。盐度对海湾扇贝鳃、内脏和肌肉镉富集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富集在海湾扇贝体内的镉不断被排出,其中鳃的排放率最大,达到了38.3%,其次是内脏、肌肉。 相似文献
5.
以Cd2 浓度1.25mg·kg-1腹腔注射染鲫,以富含T、B、NK细胞及单核细胞的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效应细胞,用亚显微形态分析、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FCM)等方法进行Cd2 诱导鲫PBMC凋亡的研究。电镜显示染镉细胞的染色质边聚、中聚并向胞浆突出和断裂,胞浆内细胞器结构不清晰并见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对照细胞的核呈马蹄形,染色质分布均匀,胞浆内细胞器结构清晰可辨。SCGE显示染镉细胞呈现DNA边聚化的彗星小头及DNA片段移动形成的彗星尾,对照细胞的核骨架边缘清晰;染镉处理14、17和21d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4%、16.4%和5.6%,明显高于对照组(1.1%)(P<0.05)。DNA凝胶电泳显示染镉细胞出现180~220bp整数倍的DNA梯状带,14和17d的梯状带较21d明显;对照细胞的DNA为一条带。FCM显示染镉细胞的亚二倍体峰清晰可见,对照细胞的亚二倍体峰几乎看不见;染镉处理14、17和21d的亚二倍体峰细胞量分别为17.5%、23.6%和8.2%,明显高于对照组(1.4%)(P<0.05)。因此,体内染镉可诱导鲫PBMC凋亡并在14~17d达到峰值,21d时则可能由于DNA的损伤修复而得以缓解,由此推测镉诱导鲫PBMC凋亡是其致细胞病变死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低浓度镉致鲫免疫系统损伤,极有可能通过直接诱导免疫细胞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大弹涂鱼急性镉中毒对脾脏4种同工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法研究了镉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脾脏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急性中毒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5、50和75mg/L 3个处理组的4种同工酶均有特异性酶带出现,各种酶活性也有显著变化。本文探讨了急性镉中毒对大弹涂鱼脾脏4种同工酶表达的影响,以及大弹涂鱼脾脏的同工酶标记用作海洋环境生态毒理学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镉对草鱼鳃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条件下,把草鱼置于镉浓度分别为0.06mg/L、0.30mg/L、1.50mg/L水中,分别在处理后第1、4、7天取样测定其鳃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0.06mg/L镉浓度时,鳃组织SOD活性无显著变化,而0.3mg/L、1.50mg/L镉浓度时。鳃组织SOD显著降低;对于肝组织,第1天的0.06mg/L、0.30mg/L镉浓度组和第4天的0.06mg/L镉浓度组,SOD活性显著升高,而第7天0.30mg/L、1.50mg/L镉浓度时肝组织的SOD显著降低。提高水中的钙浓度,可使所有鳃组织SOD活性较软水组适当升高,同样在0.30mg/L镉浓度组的第7天和镉浓度为1.50mg/L组的肝组织SOD较软水组也适当升高。 相似文献
8.
9.
2009年6-12月在烟台四十里湾某栉孔扇贝养殖区进行现场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对重金属的富集有明显的选择性,对Cd的富集系数高达25 495,对铜富集系数为1 453,对铅的富集系数为258。对镉的富集与其生长周期呈显著正相关,而Cu、Pb随其生长时间的增加在体内的增加趋势并不明显。栉孔扇贝各组织中重金属Cd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闭壳肌中Cd含量仅为内脏团中的1/5。研究发现,栉孔扇贝的主要饵料浮游植物对重金属Cd的富集效率远大于Pb、Cu,滤食浮游植物是栉孔扇贝富集重金属的主要途径。文中还对栉孔扇贝的人体消费标准进行了初步研究,给出了人体消费参考量。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