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完全免费 | 122篇 |
专业分类
水产渔业 | 439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 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 7.5~8.5的海水中,培育至36 d,发育最快的斜带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42 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斜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 相似文献
2.
宝石鲈(Scortum barcoo)是原产于澳大利亚的一种杂食性、中型经济淡水鱼类,对饵料要求不高,生长速度较快,肌肉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2001年首次被引进中国,2004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为了让人们充分了解该物种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同时为宝石鲈的开发利用提供基本数据,本研究对宝石鲈的胚胎发育时序及不同水温和盐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做了较为祥细的观察与研究。采用人工催产、授精获得受精卵,在水温(27.0±0.5)℃孵化,观察胚胎发育情况。成熟卵圆形、透明、漂浮性,卵径0.87~0.92 mm,吸水后卵膜膨胀直径为2.10 mm左右;胚胎明显特征是有一个直径为0.50 mm左右的大油球。出膜仔鱼全长2.00 mm左右,出膜4 d后卵黄完全吸收,并开始摄食,此时仔鱼全长3.5~3.7 mm。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界水温分别是21℃和31℃,最适水温范围是24~27℃,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与水温成负相关关系。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范围为0~8,盐度8时,各个发育时期的胚胎和仔鱼的存活率最高,12为临界盐度。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要掌握好温度和盐度,以获得最佳的种苗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厚壳贻贝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是我国贻贝的主要养殖品种,其苗种主要依靠天然苗种和半人工采苗获得。2006年浙江海洋学院于嵊泗县石柱育苗厂,首次突破了厚壳贻贝规模化全人工繁殖和稚贝海区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厚壳贻贝亲贝通过室内强化培养,经人工催产可获得成熟受精卵,受精率可达95%。在水温16℃时,受精卵在受精后25min出现第一极体,受精后39h50min发育至直线绞合幼虫期,胚胎孵化率达92%,在水温15.8~21℃的条件下,经39d室内人工培育,获平均壳长0.694mm的附着稚贝1304.7×104ind;附着稚贝经102d海区中间培育,获平均壳长13.95mm的稚贝404.46×104ind,海区保苗成活率达31%。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厚壳贻贝大规模苗种生产奠定了重要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实验室内小规模实验的方法,在水温(26±1) ℃的条件下,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发育时间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9个主要阶段: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期、预备孵化期和孵化期;胚胎发育早期卵径无显著变化,保持在2 mm水平,仅在预备孵化期卵径开始显著增大;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颜色逐渐加深,表现为橄榄绿色-灰绿色-灰褐色-棕褐色-红褐色-暗红色的变化趋势;水温26 ℃的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15 d左右;刚孵化出的幼体在形态结构上与成体相类似. 相似文献
5.
舟山渔场银鲳人工授精及孵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5-2008年,在舟山海域银鲳(Pampus argenteus)繁殖季节(4-5月),随流刺网或张网捕鱼船出海,捕捞性腺成熟的银鲳,进行人工授精和孵化.人工授精试验采用干法、湿法和半干法,比较受精率和孵化率.通过4年连续测量银鲳成熟卵的卵径、油球径等形态指标,对卵子成熟度进行判别,在水温16.0~18.5 ℃、盐度28.0±0.5的条件下进行孵化.结果表明,以干法受精后间隔3~5 min水洗和半干法受精的方法受精率最高,受精率达18.50%~33.50%,最高达40%;孵化率达到43.83%~51.00%,最高达66%.银鲳成熟卵子的卵径为(1.368±0.082)mm,油球径为(0.550±0.031)mm,油球1个.对影响海捕银鲳亲体受精率和孵化率的环境条件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7.
哲罗鱼人工繁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39
1997年于乌苏里江段采捕17尾2^ -4^ 龄(体重0.5-2kg)野生哲罗鱼(Hucho taimen),在池塘环境下人工培育。2001年3月挑选3尾7^ 龄以上、体重超过5kg的雌性个体,用虹鳟脑垂体对其进行催熟。当水温在8℃以上时,胸腔注射人工合成催产药物进行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哲罗鱼性腺可发育至性成熟;催产药物HCG、S-GnRH-A和DOM的合剂可促使成熟的亲鱼排卵,效应时间11d,产卵量约在1100粒/kg,体重8.7kg和7.4kg雌鱼受精卵分别为56.3%和70.3%,孵化率分别为47.1%和66.7%。从卵受精到仔鱼孵出积温需要281.12TU,到仔鱼全部上浮摄食外源营养需要588.61TU;鱼苗生长到第29天时,开始摄食人工开口饲料。通过驯化养殖,86.7%的鱼苗可摄食人工饲料;鱼苗在水温8-17℃,溶氧7-10mg/L时能快速生长,低于这一温度生长开始减慢,4℃以下生长停滞。 相似文献
8.
胭脂鱼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双筒解剖镜,对胭脂鱼人工授精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胭脂鱼成熟卵桔黄色,卵径1.8~2.0mm。受精后卵膜遇水膨胀,卵径增至3.8~4.0 mm。在水温17~21℃条件下,多数受精卵经163 h 5 min孵出。受精卵在受精后72 min进入胚盘期,受精后2 h 13 min进入2细胞期,受精后7 h 8 min进入囊胚期,受精后14 h 6 min进入原肠期,受精后32 h 40 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后61 h 50 min进入尾芽期,受精后163h 5 min 50%以上的胚体孵出。刚出膜的仔鱼长约9 mm。 相似文献
9.
2008-2010年进行大鳞鲃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并测定了胚胎、仔鱼的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大鳞鲃是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繁殖性周期为1年产卵1次类型。水温19~23℃时,催产药物的效应时间在21~26 h,1.4~2.3 kg的雌性亲鱼产卵量在8×105~1.4×106粒,人工繁殖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平均为63.9%、81.5%、86.6%。大鳞鲃的卵为灰白色,直径约1.5 mm,遇水后卵膜会迅速吸水膨胀,1 h后达到最大为4.5 mm。水温20~23℃时,从卵授精到仔鱼孵出需要的积温为49.82℃.d,到仔鱼平游摄食需要积温125.14℃.d,刚出膜的仔鱼全长(6.07±0.18)mm,当达到(8.30±0.47)mm开始平游摄食。在耐盐碱实验中,测得大鳞鲃的胚胎72 h在盐度3.2以下、碱度14.32 mmol/L以下的水体中对成活率无影响;仔鱼96 h在盐度5.1以下、碱度14.32 mmol/L以下的水体对成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人工繁殖的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在水温(17±1)℃下,胚胎发育历时124h后孵出仔鱼,孵出9d后仔鱼鳔充气并开始平游;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所需要的平均积温为2108.00h℃。根据对细鳞裂腹鱼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共25个发育时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特征。分析发现,在裂腹鱼亚科中,细鳞裂腹胚胎和仔鱼发育速度较快,特别是在肌肉效应期以后更加明显;心跳频率并不是简单的由慢到快的线性增长,而是一个快慢相间的曲线变化的过程;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对环境的敏感性不同,原肠期对外界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