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8篇 |
免费 | 179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篇 |
农学 | 22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7篇 | |
综合类 | 505篇 |
农作物 | 8篇 |
水产渔业 | 318篇 |
畜牧兽医 | 741篇 |
园艺 | 11篇 |
植物保护 | 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78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
侯顺利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1994,(2):8-10
病理组织学检测病原体技术的研究进展侯顺利(兰后医研所)自50~60年代以来,由于显示病原体的许多特殊染色方法相继问世以及电镜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及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的应用,在组织原位对病原体进行精确的定性、定位有了... 相似文献
3.
4.
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4)
用手术刀片切掉仿刺参体壁表皮层和结缔组织层,深度至体腔膜。术后将仿刺参放入正常海水中饲养,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仿刺参体壁再生的外部形态和组织学变化,并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小鼠抗人角蛋白19(CK19)的表达。形态学观察表明:术后1 d,伤口呈凹陷状,体腔膜上增生出一薄层乳白色结缔组织;术后7 d伤口表面出现色素;术后11 d凹陷基本变平;术后21 d,伤口处体壁形态与颜色恢复至术前。组织学观察表明:术后1 d,疏松结缔组织直接暴露,创伤面附近有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聚集;术后3 d,结缔组织外层有上皮细胞聚集;术后4 d,结缔组织间可见一条带状间隙;术后7 d,表皮外层出现角质层;术后11 d,上皮层厚度接近正常组织,但结缔组织较松散;术后21 d,上皮细胞数量、排列以及结缔组织的排列同正常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CK19在正常的仿刺参体壁中表达得比较分散;术后3 d,CK19在创伤面附近集中表达。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鸡法氏囊和腺胃组织结构的影响,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的法氏囊和腺胃为供试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对其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主要病理组织学变化为:法氏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淋巴滤泡的结构尚存在,但大部分淋巴细胞已经消失,周围由增生的网状细胞排列成栅栏状的反应带.滤泡间的间质增宽;被膜下、滤泡之间见有大量红细胞,滤泡中心也发生坏死;上皮细胞增生,由单层变成多层,滤泡体积缩小,滤泡间结缔组织增生,有时滤泡中心也发生坏死,有大量异嗜性白细胞浸润;腺胃黏膜出血,上皮坏死脱落,腺胃结缔组织出血,腺小管间结缔组织出血.鸡感染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严重损害了法氏囊的结构和免疫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腺胃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根据1985~1987年在大连地区捕获的方氏云鳚为材料,对其卵母细胞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探讨。并对方氏云鳚产卵类型及卵子形成过程中生长环的形成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6,(2):252-255
为确定某规模化牛场犊牛脑炎的病原,从2头病死犊牛的大脑、肝脏中分离到6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分离菌进行生化鉴定、O血清学测定、粘附素及肠毒素的测定、实验动物人工感染、药敏试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分离菌符合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对小白鼠有致病性;O血清型为161,PCR检测分离株均携带STa基因,其中4株携带K99菌毛基因,分离株不携带F41菌毛基因;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卡那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噻吩耐药,对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及新霉素敏感;解剖病死犊牛及人工感染死亡小鼠,大脑及脑干严重出血,脑脊液增多,组织学变化呈现脑组织血管扩张、充血、神经元细胞空泡变性坏死。结果表明,致该奶牛场犊牛脑炎死亡系由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