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水产渔业 | 458篇 |
出版年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6篇 |
1973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条斑紫菜叶状体的原生质体经化学诱变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处理后,在它们的再生叶状体中,出现了少量色彩发生变异的点状异体。它们的色彩变异细胞呈点状无规则地与野生细胞或其它变异细胞镶嵌在一起。这类变异体的单孢子萌发成单色变异(或野生色)叶状体以及与母体相似的点状变异体。利用单色变异叶状体分离出绿色(yel),浅桔黄色(och)以及深桔红色(bus)等三个突变株。突变株的叶状体活体吸收光谱以及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突变体支生型杂交实验证明,突变体yel和och均含一个与色彩变化有关并且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隐性变异基因。相关变异基因的着丝粒距离,在突变体yel和coh中分别为11.5和15.8图距。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叶状体经一定剂量的^60Cos-γ射线辐射再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少量色素体颜色发生变异的细胞,它们呈点状无规则地镶嵌在野生型细胞中。培养3周后,色素变异细胞分裂并形成了不同颜色的细胞块,其颜色呈桔红、桔黄、浅黄褐、浅红、紫红、紫褐、黄绿、绿色等。在辐射剂量0~1100Gy范围内,叶状体上色素变异细胞块的出现频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辐射剂量增至1.400Gy时,色素变异细胞块出现的频率反而下降,说明1100Gy是合适的辐射剂量。在同一个叶状体的不同部位上色素变异细胞块出现的频率足不同的,从基部到稍部,随着部位的上移而逐渐增加。用酶解法把含色素变异细胞的叶状体细胞单个分离出来并进行离体培养,在它们的再生体中,出现了多种单色的色素突变叶状体,从中分离到tan(红褐色)、bor(深桔红色)、ceb(紫红色)、hon(枯草色)、cac(深黄绿色)等不同颜色的纯色突变体。从各单色突变体中分离出来的丝状体,其颜色与各自的叶状体相同。各突变体的丝状体成熟后,放散的壳孢子长成单色的F1叶状体,其颜色与各自最初的母体叶状体相同,说明所得到的上述突变体是稳定的色素突变体。 相似文献
3.
坛紫菜抗高温品系的筛选=Selection of a high-temperature resistant strain of Porphyra haitanensis (Rhodophyta)[刊,中]/严兴洪(上海水产大学,上海200090),马少玉//水产学报,—2007,31(1).-112~117
从已获得的4种坛紫菜优质高产品系中,筛选出抗高温的优良品系YZ-3。在28 ℃和29 ℃下培养15 d后,YZ-3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达73.2%和52.6%,分裂率分别为100%和82.8%;而对照组野生型(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只有10.3%和4.6%,分裂率分别为89.7%和65.9%;YZ-3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和分裂率均远高于WT品系。把在常温(24 ℃)下培养35 d的壳孢子苗,再分别培养在24、28和29 ℃作抗高温试验,培养25 d后发现,YZ-3品系的幼苗平均体长分别增加了33.6、23和15倍,而WT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只增加了7.7、1.4和0.9倍;YZ-3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是WT品系的3.8、8.8和7.4倍。在28 ℃和29 ℃组,WT品系幼苗培养15 d就大面积腐烂; 而YZ-3品系幼苗培养25 d也不腐烂。上述结果表明YZ-3品系是抗高温的。图6表3参15
关键词:坛紫菜;叶状体;品系;高温;壳孢子;生长
E-mail:xhyan@shfu.edu.cn 相似文献
4.
ISSR标记在坛紫菜不同色泽丝状体种质鉴定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ISSR markers in germplasm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color’s Porphyra haitanensis filament strains[刊,中]/谢潮添(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361021),纪德华,陈昌生,徐燕,张元//水产学报,—2007,31(1).-105~111
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不同色泽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丝状体品系(分别为桔黄色,褐绿色,棕红色和紫色)及1个野生型对照丝状体品系(褐红色)进行了遗传分析,共筛选出11条引物,PCR反应得到了129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比率达88.4%,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369,期望杂合度为0.360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5265;根据Nei方法计算了这5个坛紫菜丝状体品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结果发现4个不同色泽丝状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727,它们同野生型对照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6564,同时应用UPMGA法对它们进行了聚类分析。最后应用引物812扩增的4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这5个不同坛紫菜丝状体的DNA指纹图谱,使每一品系都具有独特的DNA指纹,并将其转化成了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码指纹,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坛紫菜丝状体的种质鉴定中。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作为坛紫菜丝状体种质鉴定的有效技术手段,提供快捷、准确的鉴定结果。图3表5参24
关键词:坛紫菜; ISSR标记; 遗传分析; 种质鉴定
E-mail: cschen@jmu.edu.cn 相似文献
5.
4种紫菜叶状体的ISSR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4种紫菜样品分别为采自青岛海区的野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华北半叶紫菜(P.katadai var.hemiphylla)、少精紫菜(P.oligospermatangia)和浙江象山海区人工栽培的坛紫菜(P.haitanensis).取其10~15 cm叶状体为材料,采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进行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22个引物,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共计24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5.5%.根据扩增结果进行的聚类分析显示,条斑紫菜和少精紫菜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在聚类图中二者首先聚在一起,接着与坛紫菜相聚,最后与华北半叶紫菜汇聚.本研究还讨论了紫菜属海藻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种间的特异性ISSR分子标记.本研究目的在于为紫菜遗传变异、亲缘关系以及分类研究、探索新的分析手段.[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371-377] 相似文献
6.
4种紫菜叶状体的ISSR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4种紫菜样品分别为采自青岛海区的野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华北半叶紫菜(P.katadai var.hemiphylla)、少精紫菜(P.oligospermatangia)和浙江象山海区人工栽培的坛紫菜(P.haitanensis).取其10~15 cm叶状体为材料,采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进行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22个引物,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共计24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5.5%.根据扩增结果进行的聚类分析显示,条斑紫菜和少精紫菜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在聚类图中二者首先聚在一起,接着与坛紫菜相聚,最后与华北半叶紫菜汇聚.本研究还讨论了紫菜属海藻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种间的特异性ISSR分子标记.本研究目的在于为紫菜遗传变异、亲缘关系以及分类研究、探索新的分析手段.[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371-377] 相似文献
7.
8.
坛紫菜品系间杂交藻体选育及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A preliminary study on cultivation of the crossbred Porphyra haitanensis thallus and their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刊,中]/陈昌生(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361021),徐燕,纪德华,谢潮添,王玉中,王凤霞,柳佩娟//水产学报,—2007,31(1).-97~104
为了获得杂交的坛紫菜优良品系,本实验对野生型坛紫菜(♀)和经过人工诱变选育获得的红色型(♂)的坛紫菜进行杂交获得丝状体;丝状体促熟培养后获得杂交子一代叶状体,从子一代中挑选出5种具有一定生长优势和其它经济性状的藻体(品系A、B、C、D、E);对其分别进行体细胞克隆和丝状体培育,获得大量子一代和子二代。对子一代和子二代进行生长性状测定和选育,并进行抗逆性和藻胆蛋白及叶绿素的测定。初步筛选出生长性状好、品质优的子二代4个品系B2、C2、D2、E2,而且4个品系的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D2 的RRPE含量高达61.71‰,最低的品系E2为44.64‰,比对照组高一倍以上;在31 ℃下培养,品系C2第5天叶片中部才开始出现个别针尖般烂点,藻体基部正常,表现出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品系B2具显著的生长优势和抗高温特性,品系D2、E2具有一定抗低氮、磷的特性,其中E2在低氮磷培养1~3 d,瞬时增重率为25.2%,平均日增长量为1.20 cm·d-1,在4~6 d瞬时增重率和日增长量分别接近30.0%和2.0 cm·d-1;通过坛紫菜不同品系的杂交、单细胞克隆和丝状体细胞育苗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对坛紫菜杂交藻体的优良性状进行筛选,逐步达到选择育种的目的。图7表8参12
关键词:坛紫菜; 杂交育种; 酶解; 丝状体; 抗逆性; 优势
E-mail: cschen@jmu.edu.cn 相似文献
9.
生态因子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报道了生态因子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的最适宜盐度范围为20 ̄30,低于10的盐度不能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为15℃ ̄25℃,高限为30℃,适宜光辐射照度15μEm%-2S^-1 ̄60μEm^2S^-1,添加的适宜N浓度20g/m^3 ̄60g/m^3,P为1.5g/m^3 ̄5g/m^3。 相似文献
10.
坛紫菜品系间杂交分离色素突变体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野生选育的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为母本,诱变选育全棕红的品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从杂交子代大量叶片中,筛选出1株褐黄色素突变体、1株翠绿色与野生色相嵌的嵌合体和1株褐绿色与野生色相嵌的嵌合体。通过酶法分离突变体的营养细胞,单性生殖获得丝状体;分别使丝状体成熟并放散壳孢子,然后单株培养和筛选获得褐黄、翠绿和褐绿色子代叶状体。实验进行50 d。结果:(1)褐黄色突变体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低;孢子囊枝的细胞较小,且大量形成时间比亲本晚15 d;幼苗培养初期日平均生长量仅为(1.22±0.28)cm,当叶片长到60 cm左右时生长优势逐步凸显,日平均生长量可达(7.50±1.18)cm;(2)翠绿色丝状体容易成熟,发育方式特殊,营养藻丝不经过藻丝加粗阶段,直接由球形细胞发育成孢子囊枝和壳孢子囊;翠绿色叶状体藻红蛋白含量低,仅有(5.513 0±1.049 6)mg/g(干品);叶状体生长快速,60 cm长的藻体日平均生长量高达(11.95±2.33)cm;(3)褐绿色突变体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这3种色素蛋白和叶绿素的含量均较低;藻丝细胞短且细,叶状体生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