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完全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水产渔业 | 103篇 |
出版年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豆粕替代鱼粉配置5组等氮(35%)等能(19.00 MJ/kg)饲料,豆粕∶鱼粉替代比分别为0∶1(D1)、1∶2(D2)、1∶1(D3)、2∶1(D4)、1∶0(D5),研究豆粕蛋白对体重(104.64±2.76) g点篮子鱼生长性状、体成分、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点篮子鱼饵料中最佳的动植物蛋白比。试验在室内圆锥形孵化桶中进行,分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49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豆粕含量对点篮子鱼生长有显著影响,特定生长速率(SGR)、增重率(WG)、摄食率(FI)与替代比成负相关,对照组(D1)[11.87(100 g)/d]FI显著高于全豆粕组(D5)[5.81(100 g)/d]。饲料系数(FCR)与替代比成正相关,D5组FCR高达2.97。饲料中豆粕含量水平对肌肉粗蛋白与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全鱼粗蛋白和脂肪影响显著,粗蛋白在D5组取得最小值19.11%。肝脏蛋白含量随饲料中豆粕含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高豆粕含量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低豆粕组。蛋白替代对点篮子生物学指标影响较小。综合考虑SGR、FCR、FI等指标,点篮子鱼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比不宜大于1∶2。但从肌肉营养品质方面考虑,替代比可以达到2∶1。 相似文献
2.
人工养殖山女鳟幼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4年5月30日-2005年2月30日对人工养殖条件下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的生长特性进行观察,观察阶段为山女鳟初孵鱼苗至11月龄。实验期间水温为自然常温(4.7~16.8℃)。结果表明:在这一生长阶段,山女鳟体质量瞬时增长率与水温变化有关,体质量增长量和增长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高峰出现在5月龄(2004年8月),水温为16.83℃,但山女鳟的最适生长温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体质量增长量、相对增长率与体质量瞬时增长率的变化相一致;山女鳟的生长指标和生长常数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变化一致,并显现出规律性;从体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可认为山女鳟幼鱼阶段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基本同步,生长式型为匀速生长;山女鳟幼鱼阶段的肥满度与水温变化不一致,随着月龄的变化而波动;饲料的营养配比满足不了各个生长期的营养需求,因此,对山女鳟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的研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60-164] 相似文献
3.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池塘养殖的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1500尾斑节对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2·0×10-5×L~(2.9498);♀:W=2·0×10-5×L~(2·9633);(2)同大多数对虾种类一样,斑节对虾也表现出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59·6d后,雌虾体长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44·5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95·3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出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178.9(1-e-0·0093(t-28·2)),Wt=87·97(1-e~(-0·0093(t-28·2)))2·9498;♀∶Lt=233·7(1-e~(-0·0065(t-28·2))),Wt=208·96(1-e~(-0·0065(t-28·2)))2·9633。 相似文献
4.
采用2002年11月~2003年8月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区域(30°~34°N、126°E以西范围)所获取的鲐鱼(Scomberjaponicus)样品,通过观察鲐鱼耳石生长轮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鲐鱼的年龄和生长;再依据不完全β函数渔获量方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w/R)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Walford方法拟合的鲐鱼生长方程,其生长参数K、L∞、t0分别为0.320、451.4和-1.203。比较不同时期鲐鱼的生长情况显示,20世纪60、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鲐鱼的生长较接近,而20世纪70年代的鲐鱼生长情况与其他3个时期的鲐鱼生长相差较大。比较不同海域鲐鱼的生长情况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鲐鱼的个体有增大的趋势,经分析很可能与海水温度有关。根据历史资料推算出鲐鱼的最大年龄(tλ)为9龄;根据最近的采样,推算出鲐鱼的开捕年龄和补充年龄都为0.4年,鲐鱼的自然死亡率为0.355,捕捞死亡率为2.27。利用上述参数,动态综合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该资源过度捕捞已很严重。若保持当前捕捞强度,则必须把开捕年龄限制在2.9龄;若能同时改变捕捞强度和开捕年龄,则可以把当前的开捕年龄限制在2.0龄,捕捞死亡率降到1.3,这样鲐鱼资源才能够得到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优选青岛市沿海中国明对虾的港湾增殖放流点,本实验于2010年6月至9月采用拖网调查,对鳌山湾渔业资源生物背景、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个航次拖网调查的渔获物组成中与中国明对虾食性类似的口虾蛄捕获量最大,占总捕获量的46.66%,中国明对虾的天敌虎鱼和鲬的捕获量很少,占总捕获量的1.28%。浮游植物生物水平评价等级为Ⅴ级;(2)中国明对虾的资源调查回捕率约为0.10%,偏低,港口码头走访调查回捕率为1.20%,属正常值,但相对偏低;(3)中国明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具有雌雄差异,最大体质量日增长量分别为0.88和0.47 g。生长初期雄虾生长较快,但后期雌虾生长速度更快,且能达到更大的规格,其渐近体质量与体长雌虾为:L∞=200.83 mm、W∞=104.05 g;雄虾为:L∞=172.64 mm、W∞=38.81 g。开捕时雌雄中国明对虾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43.25和34.20 g左右,已达到捕捞规格。鳌山湾渔业资源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生物水平等级、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生长特性等重要数据证实鳌山湾适合中国明对虾的放流。 相似文献
6.
环境因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生长与产毒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1
微小亚历山大藻是产生麻痹性贝毒的主要生物之一。产毒藻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所产生的毒素总量有差异,因此研究环境因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与产毒的综合影响,找到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产毒的适宜条件,对麻痹性贝毒在赤潮中是否造成贝类蓄毒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一个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温度、盐度、营养盐、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生长与产毒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生长最佳条件为温度25℃,盐度30,培养基中氮含量为基础f/2培养液配方中氮磷含量的2倍,光照强度10000 lx。最佳产毒条件除了氮磷含量为基础f/2培养液配方中氮磷含量的3倍外,其它条件与生长的最佳条件相同。盐度、营养盐、光照这三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指数生长期细胞比增长率、指数生长末期单位细胞含毒量均有极显著影响(F>F0.01)。温度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的生长和产毒则无显著影响(F相似文献
7.
闽东海区中国对虾放流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7
研究了闽东海区中国对虾放流虾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同渤海的中国对虾一样,放流虾也表现出雌雄生长差异。雄性体生长较快,而雌性虾体可达到更大的个体:在相同体长条件下,放流虾体重比渤海野生虾大;体重生长拐点在102日龄左右。据此,笔者认为在7月中旬开始捕捞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对亚洲龙鱼(金龙鱼)形态结构和幼鱼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金龙鱼身体侧扁并延长,具腹棱,吻尖,口斜上位,颐须一对,体被大型圆鳞,鳞式23~2533;背鳍18~19,腹鳍1+4,臀鳍25~26,胸鳍1+6,尾鳍15;舌端宽圆,游离,内具软骨,鳃弓5个,鳃耙数15~17;胃大壁厚,呈U形盘曲,幽门盲囊2个;肝脏左叶大于右叶,鳔1个,长度几与腹腔相当,性腺一个,成熟雌鱼大约有30~60粒成熟卵,卵径可达12~15mm;(2)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金龙鱼体长(L)与体重(W)呈幂函数关系:W=0.0235L2.8763(R2=0.9867),说明其体长生长与体重生长略有差异,为异速生长类型;(3)金龙鱼幼鱼5月龄前体长增长较慢,之后快速生长,体长(AL)和月龄(m)呈线性相关,关系式为AL=-0.0077m3+0.1615m2+1.3633m+6.6883(R2=0.9987);幼鱼体重增长较快,体重(W)生长与月龄(m)的关系为W=-0.1336m3+5.5545m2-6.915m+9.9116(R2=0.9972);日增重率随着月龄的增加而波动,12月龄时最大3.06g/d;(4)金龙鱼幼鱼期的肥满度随月龄不... 相似文献
9.
研究新疆裸重唇鱼渔获物的年龄结构、生长特性及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丰富新疆裸重唇鱼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伊犁河新疆裸重唇鱼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分别在新疆伊犁河支流特克斯河、喀什河和巩乃斯河采集103、139和179尾新疆裸重唇鱼样本(同时采集相关环境因子数据),测量全长、体长和称体重,以耳石磨片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新疆裸重唇鱼体长、体重和年龄分布范围,特克斯河为46~244mm、1.1 ~201.0g、1~ 6龄,喀什河为49~285mm、1.5 ~214.2g、0~ 6龄,巩乃斯河为50~383mm、0.8~312.8g、1~ 7龄。特克斯河新疆裸重唇鱼群体的体长和体重分布与喀什河群体和巩乃斯河群体差异均显著,喀什河群体的体长和体重分布与巩乃斯河群体无显著性差异。喀什河群体与特克斯河群体和巩乃斯河群体生长方程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特克斯河群体与巩乃斯河群体体长与体重生长方程存在显著性差异。新疆裸重唇鱼种群总体的b值与3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匀速生长鱼类。新疆裸重唇鱼生长的地域性差异与海拔、流速呈负相关,与水温和饵料丰度呈正相关。新疆裸重唇鱼在巩乃斯河生长最快,喀什河次之,在特克斯河生长最慢。 相似文献
10.